袁隆平在中国科技史的地位可以超越钱学森、邓稼先吗?

我刚刚被邀请回答一个悟空问答,题目是下面这个:

袁隆平在中国科技史的地位可以超越钱学森、邓稼先吗?

提问

“袁隆平在中国科技史的地位可以和钱学森、邓稼先平等或超越吗?”

我就简单地说说我的个人观点。

如果严格意义的说,袁隆平的研究领域是农业,而钱学森、邓稼先的研究领域属于国防军事领域。他们完全不在一个领域,所以不太好比较。

他们都是专业领域中的权威人士,国家的功臣、楷模,科学家群体的英雄榜样,也算完全实现了人生价值。比较他们的科技史上的地位之高低,其实意义不大。但我可以说说他们的实际贡献和影响力的区分。

就先说贡献。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理论的开创者,大约为国家增产4亿公斤粮食。虽然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是很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了。因为杂交水稻的产出可以作为国家的储备粮,也可以用于动物的饲料。此外,袁隆平还起到稳定民心的“定海神针”的作用。

袁隆平在中国科技史的地位可以超越钱学森、邓稼先吗?

袁隆平

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负责人。聂荣臻元帅是项目总负责人,钱学森是具体统筹的“科学顾问”。钱学森的专业是工程控制论,负责研究导弹等载具,有人认为他不懂原子弹,包括钱学森也公开说他自己不懂,但这也未必。只能说,钱学森不懂原子弹的具体技术细节,但他在总体统筹方面还是有很多贡献。比如,国家开始给“两弹一星”立项的时候,我们国内根本没有几个人懂的,包括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也不是太明白,于是钱学森就亲自给各位领导和科学家开学习班,进行相关知识的扫盲工作。很多人的第一手知识,就是从钱学森那里得来的。

1957年,钱学森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直接或者间接领导数以万计科学家庞大群体工作。之后,又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位。也就是说,钱学森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应用科学技术的智力投入,还有一个领导上的贡献。当时也仅有钱学森有这个威望和能力可以把全国的最优秀科学家凝聚起来。

袁隆平在中国科技史的地位可以超越钱学森、邓稼先吗?

钱学森

邓稼先一直在钱学森手下工作,主要是研究核弹技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70年代末期,邓稼先担任过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

1986年6月,国家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这个职位的级别相当的高,几乎可以与钱学森平起平坐。但邓稼先当时已经卧病不起,生命垂危,所以相当于一个荣誉职位。

总体来看,邓稼先的贡献稍微逊色于钱学森。因为他担任高层职位时,国家的“两弹一星”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他的主要贡献是在60-70年代,局限于核弹研究,而钱学森那时候是他的上司,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

再说影响力。

影响力可以分两种。一个是话语权。一个是影响时代的时间长短。

袁隆平生前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杂交水稻领域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全国搞杂交种植的人很多,团队也很多,每年要申报很多的科研项目。而袁隆平是有权利批准这些项目的人。可以说,袁隆平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这个领域的未来走向。而且袁隆平的影响力早就超出了杂交水稻领域,在整个农业领域都有很大的权威性。

不过,袁隆平的影响力是有一定周期的。袁隆平院士是一个很客观实在的人,他从来不会夸大自己的成果。2012年左右,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说,杂交技术是有局限性的,最多再过20年左右,杂交技术就要走到尽头。他表示,杂交技术之后就是分子育种,那才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也尝试进行了分子育种的一系列研究,应用于“海水稻”的除镉。并且曾经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2012年加上20年,那就是2032年。即使延迟到2040年,从70年代中期推广籼型杂交水稻“三系”算起,袁隆平的杂交技术管用大概65年。再之后杂交技术就得被历史淘汰。

那么钱学森呢?钱学森对整个科学界乃至于科学界以外,都有极其强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由于资历和地位,他可以直接影响高层的决策。比如,1958年他的言论直接坚定了国家搞“大跃进”的决心。507所就是因为钱学森的一个临时决定而整体改变了研究方向。钱学森当年的几篇文章就足以让全国2000多所高校和科研所投入十多年时间对人体生命科学展开研究。而袁隆平的话语权只在农业领域。邓稼先的影响力还要弱一点。

袁隆平在中国科技史的地位可以超越钱学森、邓稼先吗?

邓稼先

钱学森对我国导弹技术的影响力更是深远。虽然导弹技术会不断迭代升级,但科学原理总是这样的,和一开始没有什么区分。中国第一颗导弹是东风-1号,于1960年11月5日发射成功。这就是钱学森提供了智力支撑,它基本上是依照钱学森的理论造出来的。导弹还能管用多少年?或者说,导弹在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方面管用多少年?我想,只要世界上还不是完全和平,这个导弹就一直管用下去。而我国的导弹技术,最初就是从钱学森那里流传下来的。

从时间上来看,这显然超过了袁隆平的影响力。而且钱学森搞出“两弹一星”的时候,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没有展现高超的生产力,钱学森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在物质条件也包括生活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邓稼先当然是研制核弹的关键人物,但他在专业学术上还没有达到钱学森那种开创性的程度。所以,我认为邓稼先的影响力不如钱学森。

学习他们的精神才是重要的。

其实,比较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没有多大意义。他们的贡献即使拿出百分之一,也秒杀了绝大多数国人。我们当然要尊重他们这些老一辈爱国科学家,但也要努力奋斗,以他们为榜样,争取在为国家做贡献上超过他们。

更关键的是,即使我们不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国防军事方面的职业,也应该学习他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袁隆平一生艰苦朴素,对物质享受毫不在意,临近90岁高龄还在烈日下的田间考察、亲自指导研究生。据悉,袁隆平还把多年的积蓄捐献出来,用于奖励优秀的科研人员。钱学森为国防事业做出的贡献早已经勿用多说,“钱学森之问”更是彰显老一辈科学家对国家人才缺乏的忧虑意识。邓稼先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接触强辐射器材的勇士,为国家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典范。


作者:怀疑探索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国   地位   两弹   核弹   水稻   原子弹   管用   导弹   国防   科学家   影响力   贡献   领域   国家   技术   科技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