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这个季节来到桐梓县城,这个被群山环抱的高原小城,第一印象就是满城桂花香气弥漫,沁人心脾,仿佛桂花已经改变空气成分,无论在哪个角落呼吸,都可以闻到。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桐籽与方竹

对于“桐梓”这个名字,有些好奇,查了一下,有人说桐梓意味着两种树:桐木和梓木。据说当年的县衙门口有一棵桐木、一棵梓木,遂得名。但据专家考证,桐梓或许就是专指油桐树。明洪武六年,在今新站镇附近置桐梓驿,因那里有桐梓坡而命名,盛产油桐。油桐之果叫桐梓(桐籽),成熟后剖开为桐瓣,作为桐油之原料。县衙门口的一桐一梓,其实是后来名字传讹了,为了应景而栽的,不是名字的来源。

当然现在桐树很少了,目前最主要的植物是方竹。方竹的独特之处在于,竹子长成后,竹竿是方形的。当地朋友专门找了一棵方竹,让我们体验。因为没有棱角,看上去和其他竹子没什么两样,但摸上去的确是方形,所以叫“方竹”。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方竹只能生长在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因此它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竹笋就在现在这个季节成熟,而一般竹子是春天收获竹笋。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刚举行完丰收节,主角就是方竹笋。桐梓县还建设了中国竹笋交易中心。

方竹主要用途看来就是食用,在这里的两天,作为北方人,可算过足了竹笋的瘾:凉拌竹笋片、清炖竹笋、竹笋炖鸡、竹笋炖熏肉、竹笋炖猪脚,等等。扶贫攻坚,一县一业,桐梓县的重点产业就是方竹,目前已经全县脱贫,方竹功不可没!

海校路的迷惑

老实讲,来此地之前,完全不知道桐梓。当在填某个申报表的时候,居然出现了“海校路”的提示,不知道“海校”是不是海洋学校或海军学校?这里怎么会有和海有关的事物?

不过,真的是海校路!是海军学校!

桐梓是遵义市北第一个重镇,娄山关就坐落在在遵义和桐梓之间。沿着桐梓往北走,就到了重庆市。

桐梓是川黔公路要塞,抗战期间更是陪都重庆南向屏障。当时西撤的不少厂矿、机关、学校迁至桐梓,继续建厂办学,为前方战场提供军需,更培养了很多人才。其中就有福建马尾的海军学校。

海军学校占用的是这座金家楼,至今保存完好。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1937年,抗战爆发后,设在马尾的海军学校在9月先迁至离校本部不远的鼓山涌泉寺,1938年6月再迁湖南湘潭,1938年10月迁至桐梓县城,故又称桐梓海校。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城边的一条小溪,曾经是未来海军栋梁们练习游泳的地方。

所以,桐梓县城有一条路,叫“海校路”。

长征路上第一个“补给站”

来到桐梓的第一天,下起了小雨,云层厚厚的,仿佛要下很久。据这里的朋友介绍,这样的天气是桐梓的日常。桐梓县多是山区,“地无三尺平,天无三天晴”,一百多天见不到太阳是常事。古代那个蜀犬吠日的典故,其实也适用这里,因为古时候这里就是蜀地。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站在桐梓,目力所及都是山顶云雾缭绕的山。从气象学解释,当地受季风影响特别显著,冬春季节多受北半球移来的寒潮或冷空气影响,冬季风一般多为东北风或偏东风。受偏东北季风影响时,云层浓密低厚,一到夜间云顶辐射冷却,常常产生夜雨。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因为大山环绕,桐梓县在历史上是非常闭塞的(要不长征也不走这里了)。在川黔公路开通之前,据说贵州军阀周西成(桐梓籍)买来贵州的第一辆汽车,但开不进贵阳,只好把汽车卸开,人抬马驮,进贵阳后再组装起来。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桐梓在贵州地位很重要,因为曾有三位桐梓人主持了贵州省政务,大大小小政界人士更多,所以地方很是富庶。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据说长征队伍攻克娄山关、到了桐梓这里,才真正得到一次补给,桐梓人给筹措了20万大洋。

桐梓一瞥:内地高原小城,居然有个海军学校

今天的桐梓县城,交通便利,偌大个县城,居然有三个火车站,有高铁;高速公路也有好几条;高楼很多,因为平地少,只能盖的高高的。处处高楼耸立,俨然现代化的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桐梓   海军   马尾   桐梓县   贵阳   桐木   学校   油桐   县衙   竹笋   贵州   季风   竹子   县城   小城   高原   季节   内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