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VOCs(挥发性有机物)绝大部分都是易燃易爆气体,为了安全生产,必须合理选择工艺、规范操作。涉VOCs排放企业都必须对工厂的机械完整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推进工厂“零”泄漏工作,防患于未然。汉小洁今天给大家看的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故,每件都是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零”泄漏:从LDAR做起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近30年世界石油化工业爆发了100多起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其中阀门、管道的泄漏所引发的事故几率占35.1%,而在石油化工装置(如阀门、泵、压缩机和法兰等)中由阀门泄漏造成的VOCs无控释放量占到60%。

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已有六年半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VOCs的无组织排放,实施LDAR既是政策的召唤,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美国EPA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显示,实施LDAR切实有效地减少了VOCs的排放量,也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美国CATF(净化空气任务组织)在2014年的报告显示,修复泄漏点可以有效挽回泄漏损失,超过90%的泄漏点维修成本可以在1年内收回。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美国EPA自1970年至2014年的VOCs排放量统计数据。


合规治理,防范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是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而LDAR只是实现安全生产、企业“零”泄漏的第一步。根据废气的成分、浓度、湿度等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严格地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事半功倍!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常见的VOCs末端治理工艺


装置事故害人害己


VOCs废气通常为多种易燃易爆的混合有机气体,前期的技术工艺选择不到位或这些装置的使用不加以专业管控,往往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上海某企业低温等离子火灾现场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某企业RTO炉事故现场


事故随时在发生……


· 2017年6月28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发生疑似内爆事故,造成4人受伤。

· 2014年7月3日,新疆浩源公司阿塔公路加气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人腿部被炸成重伤、1人轻伤。

· 2012年4月10日,杭州华东制药厂发生爆炸,造成企业一名义务消防员和一名电焊工受轻伤。

· 2011年3月13日,宁波石化开发区某精细化工企业三废处理站微曝光水解池顶部的RTO附近起火。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

· 2007年,挪威西部一家汽油处理厂由于活性炭罐自燃导致与之相连的储罐起火而引发火灾。


爆炸,着火…血的教训!实现工厂“零”泄漏迫在眉睫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


汉小洁有话说

即使已经完成了LDAR工作、安装了VOCs处理装置,也千万别以为就能一劳永逸了!VOCs的泄漏监测、检测和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旦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时候,在后续的生产中,还需要小心谨慎。管理实践不松懈,点滴安全在心中!


文章取材自网络,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盐湖   易燃易爆   排放量   股份有限公司   轻伤   青海   废气   迫在眉睫   美国   安全生产   阀门   装置   教训   事故   工厂   发生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