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 诗人名典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关注我们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陶发美的诗

(8首)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赤壁石

如果以为,赤壁是一堵红色的墙壁

——那就错了

其实,赤壁就是一块红色的石头

一块在火焰里炼过的石头

一块被曹阿满捡起又扔掉的石头

一块放在窗口,可以感受其匆匆行色的石头

一块抛向天边,也不担心坠落的石头

一块红色的石头

漂浮在一片蓝色的波涛上

蓝色,很壮美的蓝色

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诗人遗落在长江的诗情,就是蓝色

一千八百年后——

一位母亲为儿子缝补衣裳时

留下的一小块布头儿,就是蓝色

哦,蓝色之上

红色不落

波涛之上

——石头不落

泥沙味的雕像

站在你的对岸

你的泥沙味成了一种力

一种坍塌的力

一种流逝的力

随你一起坍塌和流逝的

除了时光的呓语

还有那些古老的

——带着泥沙味的方步


梵高是一把剑

因为梵高

那片金黄让我迷恋

那片太阳下的麦地让我迷恋

那片耳幔的颤栗让我迷恋

梵高,早已不是梵高

梵高是一把剑

一把剑,不为金黄而战

不为麦地而战

一把剑,不为耳幔的颤栗而战

不为太阳的光焰而战

——还是剑么?

一只羊羔的命运变奏曲

一只羊羔

不慎跌落在一片铁的声音里

那声音一会儿白了

一会儿黑了

一会儿太阳一样红了

一会儿像天轮一样轰响

一会儿像豺狼一样

仅仅为了恐吓,对着一片山川

——嚎叫几声

西部影城

一个叫做张贤亮的人

变成了一只蝴蝶

一只蝴蝶在大漠间飞旋

一只蝴蝶卷起了壮丽的风暴

一只蝴蝶有两个翅膀

一个肉体的翅膀,一个灵魂的翅膀

一个翅膀变成了一座城

一个翅膀变成了一座城上的旗幡

一只蝴蝶栖息在城墙上

那是张贤亮在那儿思考

一只蝴蝶在一座城里转悠

好多只蝴蝶跟着它转悠

一只蝴蝶拥有一座城

好多只蝴蝶带回了一座自己的城

莲花心跳

——题莲花山公园

莲花山是深圳的心脏

水陆草木之花,它独享莲花心跳

我不像周敦颐那样远观①

从遥远的山口,我纵身一跳

——跳进了莲花中心

从此,我也有了一次一下的莲花心跳

一次一下

是诗性的,是诗性的自觉

一次一下,含着节奏和神韵

一次一下,踩在了太阳的影子里

一次一下,叩拜了月亮女神

一次一下,分外地,我接受了

一次一下高洁的抚摸

一次一下

既是诗性的自觉

就得沿着七百台阶一级一级跳上去

再一级一级跳下来

不跳出一行诗来

就不算是莲花心跳的一次一下

不跳出一首诗来

就不算是莲花心跳的一生一世

①周敦颐(1017——1073年),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北宋道州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爱莲说》作者。

苏东坡还活着

第一个女人死了

第二个女人死了

第三个女人是王朝云

美艳绝伦的王朝云,她也死了

可苏东坡没死

他还活着

一直活着

他的命根子就像西湖之畔的古榕一样坚牢

古榕不死,他就不死

他的诗魂词魄

不时从古榕上撒落下来

变成气根

扎在地上

长成一天云彩

一湖风波




五月的吐鲁番

一粒灿烂的葡萄在天上旋转

一个叫做古丽的姑娘在地上旋转

一个维族小伙打着响指

在吐鲁番的爱情故事里旋转

五月的吐鲁番,还不到葡萄成熟的季节

五月的吐鲁番,在青涩的阳光中旋转

——青涩的阳光是吐鲁番的王

我们自天而来,雁羽一样

也跟着五月的吐鲁番一起旋转

青涩的阳光是吐鲁番的王

——也是我们的王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作者简介】陶发美:诗人,独立诗评家;代表作品:《萤魂》系列长诗五部(被称为本世纪最后的抒情)、新寓言体长诗《上邪!上邪!》,出版有诗集《萤魂》(入选中国诗歌万里行“百年千家”诗集收藏项目)、《狩猎者》、哲学笔记《庄子随笔》,主编有《中国诗歌民间读本》。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以固有的思维意识形成诗体艺术形象的存在

——浅析陶发美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性




文/冬雁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总是遇到很多让他们困扰的东西,这样那样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给人带来困惑和迷茫。其实我们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才能彰显自己的创作水平和个性。在陶发美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写作必须具有的文化功底和文学艺术创造性。“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塞·约翰逊)。诗言心,意犹魂。诗歌就是一个人灵魂的再现,也就是内涵。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出自心灵深处的悟性总结,那种深刻的源于生活的经过诗人缜密思考之后的文字,逻辑上特指灵魂深处所反映的事物专属性,这就是诗人陶发美所具有的诗歌艺术创造。诗歌创造需要有“创新”,立意创新、形体创新、以及文本创新。陶发美的诗歌所具有的这些“创新”,不但从语言上有独特的表达,在立意上也是独具一格。总之一个字:绕。就像我们解读一首诗,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点“绕”,而无论你怎么绕来绕去,总是绕不出一个核心。这个“核心”,也就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一个“坑”,他把你扔进去,还会把你提溜出来。所有具有艺术性的作品都不是一段直白的告白,它总是具有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那些抽象的,脱离文本之外的东西,让你不停地区琢磨、寻味、求解。甚至是最终无解。所有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它的艺术性就是不能用明确的文字无定义它。像一幅字,像一幅画,像一首诗。那么这里所指的“内涵”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名词那么简单了,它要具有诗歌的层面和艺术中富含的哲理。而读者只有在读到诗人诗歌中的内在涵养,犹如读到他深厚的内在品行,就像那些持才傲物之辈他们的品行也会在文字里呈现出来。一个成功诗人的诗歌是靠深厚的内涵来打动读者的。

从这组诗的八首诗中,我挑选出来四五首诗作为“代表”性的诗歌,而“代表”一词它的概念的内涵就是诗歌中具有我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客观存在的,是需要经过“我”之手提炼出来的。像《赤壁石》、像《泥沙味的雕像》、像《一只羔羊的命运变奏曲》、像《苏东坡还活着》。读一个人的诗歌,你要研究他写诗的动力和趋向,也就是思想意识的起因和结果,还要掌握他运用头脑中的文化知识和骨子里的气度。这也就他诗中“古榕”的气根。研究陶发美的诗歌,从他的语言上,就像爱献生所说的:语言是历史的档案……语言是诗歌的化石。这也是我开始进入陶发美诗歌研究的切入点。“所谓文学的艺术性就是指通过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包括: 戏剧(剧本),诗歌,小说,散文等等 。它是一种表达人的主观意识的艺术手段。用文字将意识实体化,并与人分享,获得共鸣或是反对。其实,艺术本来就是不真实的、存在于意识而无法很好的阐释、解析的,否则那就不是艺术。”有这段话作后盾,那我就可以在他的诗歌里放开“手脚”了。

首先踢一下这块《赤壁石》:“如果以为,赤壁是一堵红色的墙壁/ ——那就错了/ 其实,赤壁就是一块红色的石头/ 一块在火焰里炼过的石头/ 一块被曹阿满捡起又扔掉的石头”“一块红色的石头/ 漂浮在一片蓝色的波涛上”。但凡读过三国的读者都会明白“赤壁”的象征,“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诗人把赤壁比喻成一块“石头”,一块经过“三国”的那场大火焚烧过的“石头”,被曹操捡起又扔掉的“石头”,它隐含着多少人的谋划和策略:曹操的失误、黄盖的妙计和诈降、周瑜和刘备的珠联璧合,以及成就这场战役诸葛亮借来的“东风”。诗人把所有的构思都凝聚在“石头”上,充分运用隐喻、双关灯修辞陈述自己的观点。“一块红色的石头/ 浮在一片蓝色的波涛上”,一种抽象的但又绝对存在的感觉,是诗人对这种火光冲天的事件心存的一种认知感。从字里行间中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分析出,诗人在“曹阿瞒”和“石头”之间设计了很多隐藏着的东西,那就是情感,诗人自己本身对曹阿瞒的情感。我以为这是一种情有独钟的感觉,这也是诗人之所以写出“一块抛向天边,也不担心坠落的石头”的原因。石头“漂浮”在“蓝色波涛”上,作为一种象征的意象代表着赤壁停留在流体表面或悬浮在流体中,可见在诗人的脑海里这次战役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接下来的这一节诗人以角度的转换再一次深刻地对他钟爱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刻画:“蓝色,很壮美的蓝色/ 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诗人遗落在长江的诗情,就是蓝色/ 一千八百年后——/ 一位母亲为儿子缝补衣裳时/ 留下的一小块布头儿,就是蓝色。”在这里诗人有一种突破常规写作,对于那种固有的思维定势作出了逆向思维,突破常态的一种思考。确切地说,突破人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那种具体的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即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诗人自身具有的逆向思维。于是我在读到陶发美的这几句诗句时,迫切地想知道他所写的“一千八百年前”和“一千八百年后”之间的关系和具体所指。一千八百年前的那个诗人,那个曹操曹阿瞒,那个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的曹孟德,与当代诗人的跨越,这就是诗人具有的突破常规思维,这不仅仅需要倒置看待事物的真相,还需要跃层提高新的认知和见解。每一个意识形态的形成背后都有着一种思路,或是发生在过去了很久的时光里,亦或是最近的生活中,但无论发生的时间点远或者近,都让诗人在思考某件事上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可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但从广泛意义来讲是一种可给人内在美感的概念。人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且有些东西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故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尽管我对“一千八百年后”没有深刻挖掘出来自己需要的东西,但从诗人陈述的概念已经深入骨髓,内心已有一种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把解读过程陷入盲目性。

定向解读是对诗歌写作深刻挖掘的前提,不同体裁的诗歌总会有着不同类型的问题所在,但总是要找到相应的常规或特殊的进展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能使我们对症下药解读思维的核心。像《泥沙味的雕像》这类意识流的诗歌,诗人创作起来就需要一个目的性极强的心理,而且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句展开。“站在你的对岸/ 你的泥沙味成了一种力/ 一种坍塌的力/ 一种流逝的力/ 随你一起坍塌和流逝的/ 除了时光的呓语/ 还有那些古老的/ ——带着泥沙味的方步。”意识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也很奇怪,当人越是挣扎反抗拒绝否定疑惑,越加强了思维固化机制。意识流就是一种对潜意识的转念与突破。在诗人陶发美的这首诗里,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印记,当我在自己的意识里想找到对诗人的思维的突破,我的潜意识告诉我,随着诗人的思维定势去解读对于突破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坚信这种直觉。且坚信在自己的直觉里诗人给我带来那种凝视而陷入思考的画面,它冲击着我的内心。“力”成为了我进入这首诗的突破口。“坍塌的力”“流逝的力”,其实我们应该还能感觉到一种力,那就是对岸的“雕像”对一个诗人独具的“引力”。对诗人具有引力的还有梵高。《梵高是一把剑》“因为梵高/ 那片金黄让我迷恋/ 那片太阳下的麦地让我迷恋/ 那片耳幔的颤栗让我迷恋”, 我以为诗人在引出的是梵高的作品,那片金黄的《十五朵向日葵》、那片太阳下的麦地《有乌鸦的麦田》、那片耳幔的颤栗《割耳朵后的自画像》,这些都是在下面的重复之后再作反问的铺垫。“梵高,早已不是梵高/ 梵高是一把剑”,这是一个转折。“一把剑,不为金黄而战/ 不为麦地而战/ 一把剑,不为耳幔的颤栗而战/ 不为太阳的光焰而战/ ——还是剑么?”重复性的语句既加强了语气又加强了实际上想要表达的陈述句的意思。反问的效果,只问不答,答在问中。这其中含着诗人强烈的情感和诗歌对读者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反问也有一种肯定的结果在里面,以使表达的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加丰富强烈。诗人借助诗歌也是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心声,一种发自心底的呼吁和呐喊。

其实,有时候我内心有一种感觉,陶发美的诗就是一把剑,一把紧握在他手里的一把剑,随时可以刺出。

2021年8月20日夜完稿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人名典」0467期 著名诗人陶发美的诗 II 冬雁的评论

【诗评人简介】冬雁,本名王艳,70后。河南商丘柘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商丘女子诗社秘书长,诗人名典平台副总编。著名评论人。诗歌、评论作品散发于《诗刊》《诗选刊》《绿风》《山东文学》《中国诗人》《猛犸象诗刊》等,入选《2019中国诗歌年选》(梁平主编)等各种诗歌版本。全国诗歌大赛获奖若干。著有诗集《擦肩与相向》,并荣获2020年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集奖。

编辑制作:执行主编 孙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梵高   吐鲁番   赤壁   诗人   泥沙   中国   诗歌   石头   思维   蝴蝶   意识   红色   东西   蓝色   著名诗人   艺术   陶发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