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近几年,国家开始严厉打击应用软件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此前就有大批手机信贷APP因为违规收集用户,被官方勒令下架。几周前,360借条也因为“违规收集用户信息” 而被全平台强制下架。信贷APP究竟为何屡屡成为信息大盗?而信息被盗对我们又有什么危害呢?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搭上大数据顺风车的360借条

事实上,360借条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很早就能看出端倪了,它的老东家360本身就是依靠大数据起家的互联网企业,拥有着庞大的客户群和数以亿记的用户信息。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360创业之初所致力的领域是用户的数据维护,而360借条如今却热衷于用户信息的违规收集。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从2013年开始,国内各大银行开始收紧贷款业务,这让蓄势待发的P2P网贷平台看到了商机,往后的几年中,国内的网贷平台井喷式地成立,最多的时候国内的P2P网贷平台总数达到了600家以上。

360借条也因为搭上了这波风潮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截止被全网下架之前,它用户量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月活跃用户超越250万。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360借条的兴起,除了因为搭上了国内P2P网贷行业兴起的顺风车以外,还依托于360集团本身所具备的大数据体系和庞大的用户群优势。

在当时,360集团的全球用户已经突破了7亿人,这其中的大部分用户信息都被360所掌握,这就为360借条的商业推广和用户扩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也是在这种优势下,360借条不断发展,成为了行业的标杆级企业。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沦为信息大盗

事实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并不是360借条所独有的。市面上的信贷平台绝大多数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收集用户信息的问题,只是360借条依托于集团庞大的用户群和先进的大数据体系,在这方面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针对申请信贷额度的新用户,360借条会强制收集用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个人身份信息。如果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是为了验证用户的身份,以便于业务的顺利开展,那接下来所收集的信息如果被归为商务需要就多少有些牵强了。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首先,360借条会强制收集用户的通讯录,这种信息的收集明显就是动机不纯。很明显平台想要通过通讯录,了解到用户的社交圈并精确掌握他们的联系方式,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叫什么,电话多少,甚至住哪儿,信息都被网贷平台掌握得明明白白,不禁让人细思极恐。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然而,没有最过分只有更过分,360借条还会通过申请访问你的位置的形式,了解你的家庭住址和行动轨迹的信息。这种24小时精准定位的形式,让人感觉仿佛时刻处于被人跟踪的状态下一样,一举一动都在平台的监视中。

除此之外,应用对于手机摄像和录音权限的获取,更是把我们的隐私扒得一丝不挂。我们声音是什么样的、说了哪些话、长什么样、做了什么事,这些信贷平台可能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试问在这种毫无缝隙的信息状态下,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信贷平台究竟为什么要收集我们的用户信息

互联网企业从来不会嫌收集到的信息多。那些对我们来说没有价值的信息,在信贷平台手中却能够继续“发挥余热”,这些信息通过转手倒卖,能够帮助互联网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我们如今每周总要接到几个骚扰电话和几十条垃圾短信,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电话信息被转手倒卖造成的结果。

当然信贷平台挖空心思获取信息,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将其作为催债的筹码。我们都知道许多信贷平台的利率高到离谱,有的甚至跟抢钱没有区别,很多用户到最后都会落入无力偿还的处境。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那么网贷平台为什么有底气把钱借给这么多素未谋面的人呢?就不怕钱不收不回来吗?

事实上,我们完全不用为网贷平台担心,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信贷平台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源自于其五花八门的催债手法。

尽管现在暴力催债已经被国家法规明令禁止了,但是网贷平台不会就此放弃对于用户的迫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算不能动手,网贷平台也有方法让你乖乖还钱。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首先,先从借贷者自己开始下手。如果逾期不还钱,网贷平台首先会疯狂地对你进行电话和短信的轰炸,这种事情只要网上花个几块钱,就能让你一整天电话被打爆。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那关机不就行了,但关机真的有用吗?别忘了你的通讯录信息可在信贷平台手上。你的电话打不通,信贷平台就会挨个给你的亲戚朋友进行电话和短信的“轰炸”,想要不受到迫害,你的亲戚朋友只有两条路,要么替你把钱还了,要么加入到逼你还钱的阵营中。

这种情况多会演变成亲友反目,兄弟成仇,有多少人因为这种情况最终走向了极端道路。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当然,就算你有幸挺过了这一关,网贷平台还有别的方法折磨你。

别忘了网贷平台掌握了你的家庭住址还有你的卫星定位,找到你本人根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这时候如果以高价雇佣一个第三方催债团队到你每天堵在你家门口讨债,就会让你无处遁形。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是要么还钱,要么闹到家破人亡的境地,身为借债人的你根本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这时候有人会说可以报警解决。而这些人最可恶的地方在于明明已经把人逼得家破人亡,却依然可以逍遥法外。

平台不会傻到自己去催债,他们往往会以一点点利益雇佣一些第三方平台进行代理催债。当警方介入之后平台和催债公司开始互相“扯皮”,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让他这些平台的催债方式一般不会上升到行动,一般以骚扰为主,这就导致这些催债行为一般上升不到法律管控的范畴,就算警方介入也只是口头训诫为止,无法形成实质性的惩罚,就算是惩罚,一般力度也非常小。等到风头过去,借债人只会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报复。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国家的重拳出击

随着网贷行业的不断壮大,这个圈子也开始乱象横生。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整治网贷平台歪风邪气,国家开始下场整治。

首先,对于存在违规的网贷平台国家对其依法取缔,这一部分的网贷平台,不仅资质不健全,而且还是气焰最嚣张的催债者。

这些平台的利率往往高到离谱,平台在催债过程中还经常不择手段,甚至踩法律红线,对于这一部分企业的取缔,很大程度上对这个行业起到了整治作用。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其次,就是设置更加规范的行业准则,对利率进行限制防止无底线的提高利率,对普通大众进行伤害;对企业进行严格把控,提高行业门槛,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因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导致的行业乱象。

最后,就是通过法律法规,限制网贷平台对于用户的信息收集。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官方就对违规收集用户信息作了明确定义。

未设置隐私政策、未经用户同意前收集用户信息、在用户明确拒绝后仍收集用户信息,以及收集用户信息时超过了合理范围,都将被定义为违规收集用户信息。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这样一来,通过信息倒卖拉拢客户,通过高额利率谋取暴利,通过暴力、骚扰等形式进行催收的一条龙灰色产业链,基本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整治。

也是在这种整治下,那些原本靠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并以此实现花式催收牟取暴利的网贷平台开始变得无利可图,最终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行业开始逐渐走向规范化。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总结

通过信贷平台利用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方式对借贷者进行花式催收,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泄漏对于我们所造成的风险非常大。

然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尽管网上频频被曝出有APP因为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被处理,但是仍有大批普通大众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收集方式属于违规行为,也不知道那些信息属于应该保密的个人信息。

国家机关的监管和保护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想要真正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依靠普通大众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对应用软件进行监管,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然而在这些方面目前国人的意识还显得远远不足。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于普通大众自我隐私和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普通大众能够清楚地明白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然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信息大盗”360借条,一边借钱一边窥私,然后“个性化”催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借条   信息   大众   信贷   用户信息   利率   隐私   电话   国家   国内   数据   用户   行业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