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爽约入云里,佳联应邀登屏来

明月爽约入云里,佳联应邀登屏来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与友人相约,网上观月赏联。不巧,昨日遇雨,明月不见,而诸友网上赏析品评名联佳句的兴致未减,热烈进行。我将发言记录整理出来,以飨诸位师友。

照例,好友袁岳先发言,他说了两个故事。

一是,有一年中秋节,苏东坡与家人庭中赏月的故事。明月高照,约半夜时分,苏东坡吟出一联:

半夜二更半

要求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仅有五个字,却难度甚大。首尾同字,前后语义相同。结果,三儿子苏过首先对出:

中秋八月中

苏过果然聪颖过人!

二是,清朝才子施伯雨的故事。有一年中秋节,他的父亲带他出游,夜宿临江一楼。次日晨,黎明进山,雾未霁。恰遇其父友人同游,欲试小施文才。遂出上联: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施伯雨略加思索,即对下联:

江楼夜坐 ,月光如水,水如天

用水比喻月光皎洁明亮,确实文字功底不浅!

接着,是王颖老师开始讲话了。他说了扬州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故事。一年中秋节,他到瘦西湖小金山岛观月亭上游览,手书对联一副:

月来满池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后人把它刻在柱子上,为瘦西湖秀丽的风景添色不少。

第二个,是清初文人李渔的故事。有一年中秋,李渔到扬州桃花庵游玩。好客的方丈请李渔同登经台赏月,二人兴致勃勃,赏月作对。方丈道: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

李渔对道:

有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方丈接着又出一联:

无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

李渔再对答:

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二人对答如流,联语巧而情意真。

轮到宋可老师了,她也讲了两个联句:第一个是,唐伯虎与华太师对对子的事。一次,华太师奇思妙想,出联曰:

十口心思,思君思民思社稷

唐伯虎妙语惊人,应对曰:

八目尚赏,赏星赏月赏秋香

联句构思奇特:“十口心”即是“思”字,而“八目尚”是“赏”字。真乃是文字高手,语惊鬼神啊!

她又念了一联,是写自然现象的事。福建浦县有一个天然石洞--海月岩,洞旁有一古寺。每逢八月中秋夜八点多钟时,月光经过岩下潭水的?”反射,正好映照在如来佛胸前。形成“月照佛心”奇观。此处有一副楹联:

海天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萨心

奇特的自然现象,一经点化,便成了出神入化的美妙诗句,令人赞叹。

最后 ,该我说了。我说了两个现代人的联句。一个是郭沫若的儿时故事。另一个是台湾名人俞大维的故事。

童年郭沫若才气洋溢而又调皮,常常与友童去偷摘桃子。有一年,他和友童中秋赏月时,友童吟一联戏笑他: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文思敏捷,他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立即反驳:

他年攀柱登月宫必定有我

对句机锋毕露,与上联针锋相对,工整自然,可谓珠联璧合。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圆又亮的中秋月,常常是游子望月思乡,乡愁涌动的时刻。据说,台湾文人俞大维先生,有一年在中秋之夜,摆好赏月供品,点上清香一束,在明月下遥望故土,挥笔作联道:

母亲泪落吴江冷

望月魂归蜀道难

抒发了他,以及台湾同胞思乡思亲和期望两岸团聚的强烈感情。

还有一位台胞,撰联写道: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联语中的“地月缺”暗指人不团圆。这种心情,感同身受。

窗外下起了雨。我们交谈到很晚才结束。过了一会个没有明月,而有意义的中秋之夜。

我整理了记录,把它发了出来。

2020.1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郭沫若   明月   李渔   奇特   太师   扬州   方丈   上联   下联   台湾   中秋节   中秋   月光   两个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