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与读博之感悟

关于申请博士与读博这将近一年的学习与研究的感悟,也是感触很多,有很多体会,回顾申请博士的历程,也是很不容易,充满了自己才能体会的艰辛与坎坷,一路走来,确实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真的很感激他们,也感激博导的认同与接收。

关于申请博士,我是在研二下,经过和我之前的博士师兄,深入交流过后下定决心的,真的很感激师兄对我的指导与帮助,不仅是生活上的,还有学习和科研方向选择上的,经过和师兄的讨论以及结合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科研方向上的转型。由原来的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这个多学科交叉,包括计算机、数学、微电子多学科领域复合知识,转换到更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理论与算法的研究方向,开始认真研究这个领域的综述论文以及专业书籍,了解这个领域的历史以及前沿方向和研究,慢慢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同时,师兄给我推荐了它的博导朱老师作为我的报考博导老师,并向他的老师力推我,同时承诺让我博士期间多与师兄合作,毕业后可以去师兄的学校共同组成一个课题组,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跟着这个老师学习,一起上讨论班,汇报文献以及报告科学问题,虽然最终没有当这个老师的博士生,但是还是从这个老师身上学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科研的思考方式,收益良多。跟着这位朱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在研三的时候一边找工作,一边做研究并汇报,做好两手准备,在积极的努力得到他的认可,最终在11月初的时候,经过综合考虑以及对我的评价,发现我不太契合他的研究方向以及个人能力不太匹配,对我婉拒并推荐给另外一位老师,让我思考是否有兴趣,最终经过个人思考与抉择,选择感谢与婉拒,开始长达一个月的搜索学校,找相应匹配的博导,进行删选分析,发送邮件。由于联系的比较晚了,很多研三举行博士复试的学校早就已经联系确实好了名额的问题,所以也收到了很多没有名额的回复或者没有回复。前前后后一共发送了60封邮件,最终幸得几位老师的青睐,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重庆大学软件与大数据学院、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积极回馈,并进一步跟踪联系以及了解情况,经过与导师的线上和线下的沟通,先婉拒了电子科技大学老师的盛情邀请,觉得方向可能与自己不是那么契合。重点准备了重庆大学与中南大学的博士复试,最终在研招网同时报考了这两个学校,也先后参加了这两个学校的复试,他们复试时间仅前后相差5天,由于疫情原因,都是在家复习以及线上复试的。在家期间,也是一边撰写毕业论文、一边准备博士复试,还有断断续续很多家里的事情要处理。由于重庆大学是由数学跨到软件工程专业,算是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双跨了,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中南大学这边虽然是数学专业,但方向也是从自己硕士的集成电路转换到人工智能算法,变成语言从C++转换到Python,两个学校的博士复试需要考核与准备的内容都很多,现在回想那个时候自己面临的压力确实很大,还好自己坚持下来挺过来了。但当时自己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签了杭州的一个研究院进行保底,如果当时没有申请上的话,就先去研究院一边学习,一边继续申请博士或者后面申请工程博士,仍然怀着希望和决心致力于科研。索性最后成功申博上岸,很感激博导给我的这个读博机会,我会更加的努力的珍惜这个来自不易的读博机会,为了自己热爱的科研、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更好的回报自己的父母,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个问题和研究,做更有价值的应用研究。

回顾将近一年来的博士生涯和生活,对于读博与做博士研究也有一些思考和感悟。同时去年12月也很有幸,被邀请在学院组织的知数达理论坛上给同级的硕士和博士做一场科研经验分享的报告,下面有的经验也在会上与学生分享过了。第一,怎样入门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最好的方法是去阅读该领域的权威综述文章,同时辅助看看相关的专业书籍,了解其中的一些发展史以及技术变革点,结合这两个方面就可以比较快的了解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第二,给出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进行科研的尝试与实践探索,博士期间是允许我们有时间来试错的,试错成本也比较低,允许有一定的容错率,但等我毕业成为老师后,这种成本就很大并且容错率就大大减小了,所以博士期间我们要大胆尝试,但也不能瞎试,需要有一定的合理性与思考。第三,与同行的学术交流比一个人的埋头苦干更重要,不要放弃任何与同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多出去参加各类相关的学术会议,享受听报告与讨论的过程,这会让你建立自己在同行中的声望与熟悉度,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开展与得到领域大牛的认可和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和其他人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就可能产生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第四,做报告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样重要,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讲的通俗易懂,那么这就证明你真正理解自己的工作了,彻底进入了这个领域。一个好的报告要做到语言清晰,内容流畅且PPT中文字不要过多,尽可能多呈现图这种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内容。第五,力争做一个优秀的青年学者,而非把读博士当成一种强制性的任务和安排,要主动的去学习科研而非被动的承受科研,有时候拓展自己的学术能力比完成科研任务更加重要,而且后期我们自己独立科研工作后,这种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第六,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并且不要有骄傲得意的情绪,人只有时刻怀有紧迫感,才会逼迫自己更加努力。刚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时候,我简单的认为读博士只要拼命干就行,直到后面身体出了问题,住院手续治疗后,我前前后后两次住院一共花了20多天的时间,进行休息与调养,才慢慢恢复好,这个时候才深切的体会到,身体健康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支撑,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当你发现自己陷入短暂的痛苦和抑郁中,身心疲惫,那就停下手中的科研工作,去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可以去寻找同学或者朋友的帮助,和他们倾诉你的困境与烦恼,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旁观者的视觉安慰,或者有需要的话可以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帮助,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好的科研工作的基础,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说了这么多,完全是基于自己求学与读研读博这几年经历的一些感想和领悟。这几年里,我有成功,有失败,有自己的优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但我也一直在进步和成长,在后续博士生涯的三年学习中,我会不断向身边优秀的博士或者老师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科研闪光点,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与经验,并借鉴于己身消化。关于未来,自己也会按照上述说的认真去践行,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做到研之有用,学之有究,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研究,希望未来我们这些年青人们携起手来站在学术的最前沿,把前辈们的事业继承下去,修学储能,先博后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博导   复试   师兄   算法   科研工作   感激   科研   博士   领域   能力   老师   数学   未来   报告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