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可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某一天,地球也会变得拥挤,不断增加的人口会导致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短缺,所以未来的人类肯定会离开地球,在无边的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

那么在无边的宇宙中,什么样的星球能成为人类的新家呢?科学家是否找到了其他适合居住的行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宇宙中的“超级地球”!

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在太阳系中存在四颗类地行星和四颗类木行星,类地行星就是和地球类似的岩石行星,特点是密度高,拥有一个主要由铁构成的金属核心,外围是以硅酸盐石为主要成分的地质结构,在类地行星的表面会形成峡谷,火山,陨石坑等地貌结构。

类木行星就是和木星类似的“气态行星”,这种行星不以岩石或者其他固体为主要构成,质量和体型都很大,但是密度却很小,一般类木行星都是由氢和氦再加上一定的水组成的。

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两种行星的环境和内部结构有很大区别,我们普遍认为类地行星的环境要比类木行星稳定一些,像木星或者土星这样的行星上是无法诞生出生命的。其次,在一个恒星系形成的阶段,类地行星总是要比类木行星更靠近恒星一些,这是因为恒星形成时会把比较轻的物质吹得更远,这些比较轻的元素基本都是氢元素,远离恒星后就会形成类木行星。

比较重的元素,比如说金属和岩石就会留在更靠近恒星的地方,形成类地行星,我们的太阳系中行星就是这么排列的,这样的排列方式有一个好处,更容易诞生生命的类地行星因为更靠近恒星,会有更大的几率处于恒星系的“宜居带”内。

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所以人类在寻找适合居住的行星时,不仅仅要找和地球类似的行星,这些行星还需要位于星系的“宜居带”内才行。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会容易拥有稳定的环境和气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一颗没有处于星系宜居带内的行星也是有可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并且孕育出生命的。

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天秤座中,有一颗恒星“格利泽581”,这颗恒星距离太阳比较近,在所有的恒星是距离太阳第87近的,这颗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格利泽581质量为0.31个太阳质量,半径为0.38个太阳半径,亮度为0.013个太阳光度,表面温度在3200℃左右。

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格利泽581有六颗行星,其中格利泽581g位于该恒星系的宜居带内,这颗行星被科学家寄予厚望,它很可能是未来人类星际移民的目标之一!

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根据人类现有的探索,分析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卫星和行星,作出了宜居星球排行榜。在这个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土卫六”,土星的一颗卫星,接着就是火星和木卫二,这些星球都是太阳系内的天体,太阳系外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天体是Gliese 581g和Gliese 581d,也就是位于格利泽581宜居带内的两颗行星!

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在宇宙中肯定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行星,但是在我们已经发现的行星中,格利泽581g肯定是相对特殊的一颗,因为这颗行星不仅是系外宜居星球排行榜中的第一名,这颗星球的发现者物理学教授史蒂芬沃特认为这颗星球“100%存在生命”!

这位科学家表示,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这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概率是100%,为什么这位科学家如此大胆,声称这颗行星100%存在生命呢?其实这个科学家的出发点是生命的“韧性”,因为从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史来看,生命有很强的韧性,即使是面对各种灾难也很难完全灭绝,地球历史上发生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没有让地球生物完全灭绝就是很好的证明。

20光年外,被认为100%存在生命

格利泽581g的直径是地球的1.4倍左右,质量达到了地球的3倍~4倍之间,如果这颗行星有大气层,在不考虑温室效应的情况下平均气温为-31℃到-12℃之间,因为这颗行星要比地球更重,拥有大气层的概率很高,温室效应会让这颗星球的温度更接近地球,很适合生命的诞生。

在宇宙中存在很多和地球类似的行星,或许在某颗行星上就存在着和地球类似的生态系统,也有可能这些外星生命的生存方式和地球生命有很大区别。在没有进行实地探测之前,没有人可以100%肯定,科学家说这颗星球100%存在生命,很大程度是在说这颗星球拥有和地球类似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恒星系   生命   太阳系   天体   恒星   行星   星球   科学家   宇宙   类似   很大   地球   人类   太阳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