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4月25日,海南“榆林基地”三艘人民海军主力战舰同时服役,这三艘战舰分别是:“长征18号”(舷号418)战略核潜艇、105号“大连舰”、31号“海南舰”,它们都是万吨级的大型战舰,同时服役在人民海军的发展史上是首次,标志着人民海军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与“长征18号”艇同型的094A型战略核潜艇。

在这三艘主力战舰当中,“长征18号”战略核潜艇是我国安全的重要基石,它可以携带12枚射程超过10000公里的“巨浪2”海基洲际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3枚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具有强大的核反击能力,是我国目前保证第二次核打击/核反击的主要战略级武器。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094型战略核潜艇,上下图对比有些不同

094型战略核潜艇是我国在1990年代初研制的战略核潜艇,它的性能要比092型战略核潜艇先进的多,092型艇是我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主要用于科研目的,所携带的“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2500公里,属于中程导弹它也是技术验证型武器,并不具备太高的威慑价值,第一代艇和弹主要是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其他国家的战略核潜艇和海基弹道导弹也是这样的。

但又看官会问:418艇是在最近几年才建造的为啥导弹发射筒舱段,也就是俗称的:“龟背”还那么明显呢?是不是我国大直径耐压壳体技术不过关呀?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这个问题想的有些简单了,我国早已经掌握了13米直径耐压壳体的冷加工设备,图片上就是湖北“鄂州重型机械厂”制造的8000吨级“三棍卷板机”,可冷卷厚度<80毫米的钢板,最大冷弯半径6.5米,两个6.5米半径合在一起就是13米…。

我国是船舶工业制造大国,船舶工程机械这20年也有了长足进步,以前瑞典“乌斯维肯”垄断船舶加工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了,所以从加工能力上来说我国早就具备了加工潜艇大直径耐压壳体的能力,不存在技术落后的原因。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那么有这个明显的“龟背”到底咋回事?这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战略需要是有关系的,我们都知道进入到1970年代之后战略核潜艇的排水量显著增加,是由于海基潜射导弹的长度和直径增加了,高度普遍超过12米、弹径1.8米以上,再加上发射筒高度超过13.5米,这么大型的导弹也是导致要发展大直径耐压壳体的直径原因,因为艇壳直径太小了装不下,发射筒约有四分之一高在耐压壳体的外部,在安装后需要有外层壳体包裹发射筒,这样就形成了明显的“龟背”。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拆除中的俄罗斯“德尔塔Ⅰ”(D1型)型战略核潜艇,明显的看到由于潜射导弹发射筒太长,穿过艇体的耐压壳、非耐压壳,形成了很明显的“龟背”,这也是当时苏联大直径耐压壳体加工不过关的原因,“龟背”带来的问题就是核潜艇水下航行阻力增大、反应堆不能低速“自循环”做工,主循环泵需要一直开启,形成了较大的机械噪音、重心高,水下机动能力差…这些问题都是难以克服的,所以有战略核潜艇的国家都力争将“海基洲际导弹”小型化和设计建造大直径耐压壳体的核潜艇。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而这个问题具体到我国就显得更加复杂化一些了,虽然“巨浪2”的尺寸已经很小了,但我国适合作为战略核潜艇基地港口太少了,前面说过了战略核潜艇进入到1970年代之后排水量都超过万吨,并且它的吃水普遍超过8米,比如说: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吃水超过10米,法国凯旋级由于“没有龟背”虽然排水量低于俄亥俄4000吨,但吃水也超过了10米…而战略核潜艇要想自如的进出港,需要20米的水深才能满足,全世界能作为战略核潜艇母港的港口太少了,我国也不例外,最适合的也就是“榆林基地”。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事物发展总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龟背”虽然有很大的不便,但它可以有效的减少核潜艇吃水量,可以在更多的港口临时进出大大增强了核潜艇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流体力学的优化,也降低了“龟背”对水下航行的阻力影响,使用消声、阻尼等技术也降低了机械噪音,这些变通手段即降低了战略核潜艇对母港的要求,又较少了“龟背”对潜艇的影响。

长征418号核潜艇服役,龟背技术水平并不低,多艇少弹是发展趋势

还有一个看官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咱们的战略核潜艇为啥只携带了12枚海基洲际导弹,是不是太少了?

这个问题还是前面潜艇适合港口太少了的原因,如果携带16枚导弹,排水量要增加至少5000吨,达到15000吨的水平,体积会急剧增加,这也导致了潜艇进出港困难,并且战略核潜艇出港之后十多公里后就要下潜,以减少被敌方侦察到的可能,而在水下是要有航道的(至少100米的水深),也就是没有明显的大陆架延伸所形成的水下山脉,必须要有适合潜艇安全进入到大洋深处的区域,而核潜艇水下排水量大,势必会影响在航道内潜航的安全。

另外战略核潜艇的发展已经不再像“台风级”或者“俄亥俄级”那样携带20和24枚核导弹了,而且要多建造核潜艇增加威慑能力,比如说:有120枚海基洲际导弹,每艘可携带12枚,就会有10艘战略核潜艇如果是携带20枚,只有6艘艇、如果是24枚只有5艘艇,10艘艇的威慑力当然要比6艘或者5艘大,并且敌方反潜兵力甚至在第一次核打击时也难以同时消灭掉…。

所以,我国战略核潜艇的在研制时既要借鉴外国经验,更要符合自己的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核潜艇   俄亥俄   榆林   洲际导弹   排水量   吃水   壳体   耐压   战舰   水下   潜艇   技术水平   导弹   直径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