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经验教训

作者|黄志澄

来源|太空网

当前,航天成为继互联网之后最活跃和最有希望的创业领域。航天的发展也正在由政府主导走向国家队和商业航天公司共同发展的新航天时代。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经验教训

▲ SpaceX 公司的火箭回收技术

1、美国发展商业航天的经验

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美国政府实施鼓励、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国家政策。近年来发布的《美国国家航天政策》、《美国国家航天运输政策》等均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发展商业航天,促进创新,提升美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要求政府最大限度地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以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需求。完善的立法为商业航天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政府在商业航天的各个领域都制定了较完善的法规,让商业航天公司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条文,明确了市场主体的进入条件、行为准则、法律责任与权利;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美国商业航天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发展商业航天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NASA 在执行“商业轨道运输”、“商业乘员开发”等多个顶目时,都是选择多家商业航天公司进行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依靠其创新能力脱颖而出。繁荣的资本市场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项目早期由硅谷风险资金介入,中期引进战略投资者,后期在资本市场融资,都对商业航天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数字地球公司的世界观测-2(WorldView-2)卫星,就顺利通过私募股权,筹集资金完成了研制发射。

鼓励创新和创业

未来的航天任务充满挑战和风险,只有努力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才可能找到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通向太空之路。发展商业航天促使航天领域向社会开放,以集思广益,共同加速颠覆性航天技术的创新。商业航天的灵魂是创新,新航天与传统航天相比,其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SpaceX、蓝色起源(Blue Origin)等公司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商业航天发展也需要企业家的远大理想、探索热情、不怕失败和贵在坚持的精神。美国的大学和NASA 的研究中心也涌现出一批创业者。例如从斯坦福大学走出来的天空盒子公司(Skybox), 从NASA 的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走出来的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lab),在卫星遥感方面都有创新。也许我国要照搬SpaceX 的创业模式困难较多,因此Skybox 和Planetlab 的创业模式,对我们更有参考价值。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经验教训

▲ 从NASA 走出来的行星实验室公司创始人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美国许多商业航天项目(如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实际上与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和美国军方密切相关,但美国却并未因此裹足不前,而是通过制定法规和加强监管,让这些商业航天项目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范例。SpaceX 公司于2015 年5 月终获美国国家安全载荷发射资质,并于2017 年5 月用猎鹰-9 火箭成功完成了首次军用侦察卫星的发射任务,打破了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对美国政府有效载荷发射服务的长期垄断,成为第一家打入美国军用航天发射市场的商业航天公司。后来,SpaceX 公司的猎鹰-9 火箭还发射了美国空军的X-37B 小型航天飞机。

发挥国家航天中心的作用

在美国发展商业航天的过程中,担负发展公共航天重任的NASA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它通过多项商业航天计划,为商业航天公司注入项目的起动资金,并用预付服务合同费用,支持商业航天公司的运营。其次,为了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NASA 成立了“太空技术任务部”(STMD),其任务是向社会广泛投资,以发展NASA所不能解决的“大胆的、广泛适用的颠覆性技术”。

NASA 为了加速成果转化,向多家新兴航天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SpaceX 公司的“猎鹰”火SpaceX 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箭使用的“灰背隼”(Merlin)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就源于NASA 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发的登月轨道舱的煤油液氧燃料火箭发动机。比格罗航天公司(Bigelow Aerospace)的可扩性膨胀居住舱技术,也曾是NASA 试验了多年的技术。内华达山脉公司(SNC) 的“追梦者”小型航天飞机采用的构型,就是NASA 在多年积累的升力体技术上研发出的HL-20升力体构型。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经验教训

▲ 比格罗航天公司的充气展开居住舱

重视安全不断改进

在发展商业航天的过程中,有许多创业公司常因为设计的缺陷和赶进度,而造成重大事故。这些事故虽然给公司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但这些公司认真吸取教训,重视航天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严格要求。

例如2014 年10 月28 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OSC)发射“安塔瑞斯”运载火箭,在火箭点火升空6s 后却生爆炸,箭船同时炸毁。2014年10 月31 日,英国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的太空船-2 搭载白骑士-2从莫哈维航空航天港起飞。在飞行过程中由于事故导致副驾驶员死亡,驾驶员重伤。2015 年6 月28 日,SpaceX 公司在执行货运“龙”飞船发射任务时,因氦瓶钢支架存在缺陷,火箭发射139s 后凌空爆炸解体。2016 年9 月1 日, SpaceX公司定于两天后发射的装载了阿莫斯-6 通信卫星的猎鹰-9 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发生爆炸,火箭、卫星和发射台悉数被毁。

这些事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商业航天发展中既要重视创新,又要重视安全性。发展商业航天,必须在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之间达到平衡。

2、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建议

加快完善商业航天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航天领域立法整体欠缺。商业航天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政策法规完善已刻不容缓。一是《航天法》编制过程中要关注商业航天需求。《航天法》作为规范国内航天活动的法律,要充分发挥其规范指引作用,厘清政府和市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等的权责边界,保障商业航天活动有序开展。二是立足实际,优先解决重点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

鼓励国企与民企相互合作

国有的两大航天集团,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中坚力量,需要主动改革,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共同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航天需要有民营企业参与,并在合作竞争中找准各自定位,实现有序发展。中国的民营航天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抄美国模式。当前中国航天国企、民企虽各有优势,但民企刚刚起步,其整体实力与国企无法相比。两种模式应该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因此,中国商业航天应该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如何加强国营航天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如何对国营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如何从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支持航天创业,尚待进一步探索。我们相信,中国的航天创业潮,必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大众创新的活力结合起来。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对于其他行业,航天领域投资具有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是国际上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笔者建议:一是要设立国家商业航天产业投资基金;二是要发挥社会资本对商业航天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

逐步建设国家航天研究中心

为了发展商业航天实现航天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必须由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由于目前航天研究所都附属在国营航天企业中,它们不可能对作为竞争对手的民营航天企业,进行充分的技术支持。因此,可在有关的航天专业研究所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和公司进行双重领导。

在军民融合的框架下开放航天基础设施

建议在军民融合的框架下,军地协调建设商业发射场或新增发射塔架。商业发射设施的运营,要采用市场模式。建议在军民融合的框架下,军地共同制定商业航天测控规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顺利进入商业卫星的测控领域。

培育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创业团队

由于我国的商业航天还在起步阶段,和美国的航天创业团队相比,不仅商业经验欠缺,而且其创新能力也嫌不足。中国的民营航天的创业者,要有经受曲折和失败的思想准备。不是所有的航天创业者都能取得成功,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能承受挫折考验的创业团队,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要在资本要求和航天发展规律之间取得平衡,要将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起来,既要细分市场,寻找盈利模式,又必须脚踏实地进行技术创新。

来源:《国际太空》201901期

作者: 黄志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双轮   美国   航天   美国政府   商业   猎鹰   军民   中国   火箭   领域   模式   国家   市场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