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速译:芯片危机让欧洲汽车业遭受重创

《明镜》周刊第34期8月20日文章,原题:基本的硬件组件

原文内容提要:

芯片危机:半导体短缺让欧洲工业,尤其是汽车业遭受重创。欧盟扶持建造现代芯片工厂的巨额补贴来得太晚,优先级也选错了方向,而且速度还太慢。

德媒速译:芯片危机让欧洲汽车业遭受重创

德莱斯顿的芯片制作:“世界不等欧洲”

梗概:

对汽车工业的厚望隐藏在一个35米高的铝壳大厅里。八月初的一个星期五,英飞凌公司在奥地利克恩顿州半导体园的新建筑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闪光。托马斯·赖辛格也骄傲地容光焕发。经严格除尘,这位英飞凌奥地利子公司的生产主管进入最洁净的新“实验室”——工厂的心脏。在这里,薄薄的硅片经过近1200个步骤被全自动地赋予半导体惊人的性能,加工成电路。几天前,赖辛格宣布这个建设近三年的芯片生产基地可以提前三个月准备投产了。

恰逢其时,人们却遇到了严重的芯片危机。几个月以来,欧洲公司的商业计划因半导体短缺而搁浅,主要来自亚洲的供应商无法满足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对这个迷你组件的需求却无处不在:手机、家电、游戏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以及医疗科技和可再生能源设备中,当然还有汽车中,如挡风玻璃雨刷器、车窗调节器、空调和停车电路。总之,现代车辆根本离不开芯片。

这种稀缺的后果随处可见,对汽车生产厂商的影响尤为严重。上述英飞凌新厂和今年6月博世公司在德累斯顿开业的芯片新厂虽然能够给德国和欧洲的企业带来一线希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何时摆脱对亚洲芯片巨头如台积电等的依赖。因为汽车生产和供应的停滞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今年1月向台湾政府发出一封祈求信,让其不要忘记或推迟给德国汽车制造商供货。但这都没用,因为这家芯片巨头已经四面楚歌。几十年来,德国一直试图通过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来推动国内芯片工业的发展;2012年欧盟委员会也指望通过“芯片空中客车”实现欧洲2020年达到全球20%芯片生产份额的目标。但实际成效不佳,这一份额至今仅占不足10%,而且趋势还在下降。亚洲供应商却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去年,英飞凌作为欧洲公司排在第十位。

因此,目前的芯片危机也为人们敲响了最后的警钟。因为它是一种战略物资,对物联网、人工智能应用、自动驾驶和即将到来的新移动通讯标准都至关重要。情报机构视其为国家安全问题:人们担心芯片可能被远程间谍和犯罪活动滥用。欧盟委员会重提那个20%的目标,时间延长至2030年,默克尔今年7月的一次夏季新闻发布会上也将芯片生产看成是“领先世界的核心任务”。

然而,这些目标很难或不可能实现。超级大国之间数十亿美元规模的竞争早已开始。中美均斥巨资促进本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欧洲很难望其项背。时间紧迫,越来越多的全球玩家开始寻找合适的生产位置。人们在德国形成的共识是“如果我们不能自给自足,德国的工业将会受到威胁。”但事实上欧洲人不占优势,因为他们要在22个希望参与芯片生产的国家之间协调和平衡。这会很难。(作者西蒙·黑格、马丁·黑森、马塞尔·罗森巴赫,寇瑛编译)

(未完,阅读过百,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欧洲   巴赫   西蒙   奥地利   芯片   危机   德国   亚洲   短缺   半导体   欧盟   汽车业   目标   工业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