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点论-终生教育


教育三点论-终生教育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分析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是科学技术的原点,教育是提升人类智力的唯一途径。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讲是教育上的差距。

  艺体、文化、科学是优质教育三元素,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起点A至转折点B是适时教育,B至终点C是等价教育,终点C回归至起点A是定位教育,费马点P是兴趣。适时教育、等价教育、定位教育,三者之和构成终生教育。


教育三点论-终生教育

终生教育

  当今世界,若要说那种教育理论或是那种教育思潮最令世人关注,无疑当属终生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相关国际机构,就提出了终生教育这一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并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生教育理念为依据,以终生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

  由于教育界不清楚“教育规律”为何物,导致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争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概念模糊,哲学逻辑混乱,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同时也说明,该理念在提升到科学概念过程中,还需要全面解释和严密论证。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把教育跟兴趣融合为一体,使人能在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教育,是促进学业进步的基础。事业的选择应该由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决定。创造力体现人的价值。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才会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早已不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极需进行一场教育革命。

  客观事物虽然纷繁复杂、千差万别,但只要发展过程相似,内外条件相似,则其未来的发展也就相似。不同两个过程间,只要具备上述相似性,就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已知过程及其相应的变化和结果,去推测另一个未知过程及其相应的变化或结果,这就是相似性原理。相似性原理是发现事物演变规律的捷径。

  根据相似性原理,整个教育过程应全面体现人类文明化的历史进程。艺体、文化、科学是素质教育三元素。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与人类社会三大历史时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应试教育体制是农耕社会的产物,素质教育体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终身教育体制是智能社会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不同的教育体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而不是人类的发明。因此,教育革命的整个过程,要能够全面体现人类文明化的历史进程。

  教育革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相似性原理,整个教育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历史时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教育革命要分段进行,要全面体现人类文明化的历史进程。教育的原点A是家庭教育,由起点A至转折点B是适时教育、由转折点B至终点C是等价教育、由终点C回归至起点A是定位教育,三大阶段构成一个三角形,费马点P是民族意识。三者的合成是终生教育。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忽视民族意识教育,是导致世界各国人口无序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终生教育是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胎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终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以维持和改善个人的社会生活质量。

  人的一生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去选择,二是明白如何去坚持,三是懂得如何去珍惜。早熟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教育革命的起点是政府拿出巨额资金,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对于教育革命,阻挡是愚昧,推动是明智,没有用的东西再好也是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终生   角形   相似性   教育体制   转折点   终点   产物   原理   意识   兴趣   概念   民族   起点   过程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