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三点论-基因时代


战争三点论-基因时代

  起源不明的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没有细胞结构、寄生性严格,是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在细胞中增殖。其中,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普通感冒”症状为主,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以有明显的发热、头痛和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例也可以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起病,快速进展至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表现,也可伴有急性肾损伤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人类对新冠肺炎这个疾病本身的规律及其很多特点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对疫情走向,尚缺乏作出精确判断的根据。

  “2019新型冠状病毒事件”是人类自己一不留神,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病毒跑了出来,引发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战争,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今世界没有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可怕的武器。无论是最强大的国家,还是最富有的人都抵抗不了新冠病毒。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战争三点论-基因时代

  关于“自然说”

  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猛烈程度,向人类发起了袭击,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已影响了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

  认为源于大自然的科学家指出,进入工业社会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动用了全部人力财力,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疯狂掠夺,肆意挥霍,尽情享乐,导致世界人口爆炸、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破坏了生态平衡。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75亿人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同时,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大量砍伐,使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导致江河、湖泊、海洋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在陆地上产生的大量有毒化学液体废料和固体废物不断排入江河湖海中。发生在海洋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以及人类的过量捕捞水生动植物,引发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水体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也因此受到冲击,气候谈判整体按下“暂停键”,包括今年6月公约附属机构会议和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都推迟至2021年举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气候治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止是新冠病毒,回顾历史,传染性疾病一直威胁人类的生存。科学家分析,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协同,是新发、复发传染病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类地盘不断扩大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称:5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超68%,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一些研究病毒进化的科学家认为,蝙蝠是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之一,携带多种冠状病毒,人类过度入侵蝙蝠的生活领地和食用蝙蝠,病毒有可能直接感染到人。

  在自然界,病毒种类难以计数,均寄宿于野生动物体内,最近又在很多养殖场和海产品冷库中也发现了新冠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零下20度仍可存活,完全可以被跨国转运。新冠疫情的爆发与野生动物无关,穿山甲、果子狸和蝙蝠等是病毒宿主,但只要不去伤害它,就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流感、艾滋病、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致命病毒的出现,是大自然对人类疯狂侵占的报复。病毒告诫人类,不仅要通过法律取缔一切野生动物市场,强化对生物的保护,更要绝对禁止制造生物武器。若一意孤行,发展和使用基因武器,就只能是自取灭亡。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只有互不侵犯,才能相安无事。地球上每起灾难的背后,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犯下的罪行。无休止的侵占,必将遭到最严厉的惩罚。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首先要想到的是人口数量而不是利益,只有世界人口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才有可能恢复。

战争三点论-基因时代

  关于“人为说”

  21世纪是基因工程世纪。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是用人为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一切可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滥用。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但一旦被战争狂人利用,就会毁灭人类。

  生物武器素有“瘟神”之称,是利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各种毒素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来杀伤人、畜和毁坏农作物,以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类武器。它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杀伤范围大,作用持续时间长,且难防难治。由于生产成本低,故有“穷国的原子弹”之称。因此,制止生物武器在全球的扩散,成为二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禁止生物武器条约》全称《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是1972年美国与一些国家共同制订的,有143个国家签约。1975年3月26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是最早全面禁止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条约。

  2001年11月19日,来自全球144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为期3周的会议,审议1972年签署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以及1996年第四次审议会议以来,各国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执行情况。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已有183个缔约国。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缔约国,都主张谈判一项旨在全面加强公约,包含核查机制的议定书。但是,近20年来,美国一直独家阻挡重启核查议定书的谈判,美方给出的理由是生物领域不可核查,国际核查“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利益和商业机密”,有利于“工业间谍活动”。当今世界各国都支持世卫组织对生物武器进行核查,只有美国拒绝。

  生物武器能彻底改变战争形态。有了生物武器,无须宣战,无须布署军队,调兵谴将,就能大规模杀伤敌人,而对方几乎是毫无查觉,疫情爆发后,甚至无法找到被生物武器攻击的证据。

  在全球疫情大爆发后,一些科学实验团队,做了大量系统性分析研究,完整而系统的论证了“2019新冠病毒事件”不是源于大自然,而是人为制造的生物武器,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二战后,美国为了巩固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的霸主地位,一直在密秘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活动。依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险程度,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至少有15处BSL-4实验室设施,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00多个生物防御实验室。美国是惟一拒绝世卫组织和所在国检查其实验室的国家。

  位于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从1943年以来,一直在执行一项生物武器计划。2019年,在一次类似新冠病毒爆发的事故中,附近75%居民被感染,造成约2万人死亡。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于2019年7月被吊销了许可证。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以学术研究和人类健康的名义研究病毒,却没有开发出任何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疫情爆发后,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美国,全国50个州先后进入“重大灾难状态”,被感染人数,每5天翻一番,死亡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全球患新冠肺炎人数最多,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2020年3月,在亚太地区巡航的“罗斯福”号航母上发现水兵感染新冠病毒并蔓延后,这支载有5000名水兵的美军航母只能漂泊在海上。被免职的舰长克洛泽被确诊染上了新冠肺炎。

  美国里根号航母、卡尔.文森号航母、尼米兹号航母上的水兵,也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感染者。航空母舰直接成了封闭的新冠肺炎传染源,除重症患者被直升机接走外,所有船员都只能在船上进行强制隔离。编号为SSBN--734的美国田纳西号核潜艇,一直在海上作业,沉在水下长达119天。2019年12月,因潜艇上出现了8名官兵感染新冠肺炎,被紧急召回。美国一直靠航母在全世界耀武扬威,现在却敌不过小小的新冠病毒,溃不成军。列强的炮舰政策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

  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有374个,分布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欧洲是美军在海外拥有军事基地和设施最多的地区,重点分布在中欧、南欧和西欧三个地区,现在这些地区都是重灾区。2020年11月20日,五角大楼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军部队中累计超过七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美国本土曾发生过病毒泄露,对于大量建造部署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极度危险的生化实验室,就很难有保障。一旦病毒泄露,既对实验室所在国造成毁灭性打击,也将给相近邻国带来莫大灾难。而从其部署地看,中俄周边的实验室既多且病毒细菌的危烈度更高更险,已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高度警惕。

  根据世卫组织的规定,任何国家的高危生物实验室,必须定期向世卫组织公布其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进度也要有详细的报告,但是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很快就退出了世卫组织,这个举动让很多事情变得扑朔迷离,尤其是美国自己本土的实验室,就曾经爆发过病毒泄露导致人员失踪的案件,这更让世人对美国在全世界设立生化实验室的动机产生恐惧和不安。

  病毒溯源是个持续追踪的过程,涉及到多国多地,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新冠病毒大流行,是自然失衡还是人为制作,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究竟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战争三点论-基因时代

  关于“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

  2020年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第二阶段——“拖延”阶段。随后,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发文称,英国政府抗疫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群体免疫”,即放弃积极抗疫,致力于“减慢而非阻止流行病的传播”,最后通过“让6成人染病”获得免疫力,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在群体免疫理论出来之后,英国跟美国类似,一开始检测效率极低,检测跟不上意味着有无数的传染源没有发现,他们会持续传播。美国开始的时候,特朗普一直在掩盖,世卫组织给的检测试剂都不用,后来发现问题不对了,才开始大规模检测,这一检测,瞬间就失控了,而英国比美国还要慢一拍。2021年3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0081432例,累计死亡病例546830例。英国累积确诊病例4332922人,累积死亡126684人。首相约翰逊承认群体免疫失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的疫情起伏不定,不容乐观。默克尔承认决策失误。

  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刊文指出,美国首例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表明,不能依靠自然感染所获免疫实现群体免疫,实现群体免疫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和疫苗接种的有力推行。

  目前,科学界对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免疫情况还不够了解,对诸如免疫反应到底多强、能持续多久,不同的人免疫反应如何等多个方面都存有疑问。对于病毒给患者造成的长期健康影响了解不多,有效的疫苗和治疗工具仍需开发。

最近,中国爆发的三波影响力比较大的疫情,都发生在海鲜批发市场。2020年 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同时也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意味着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能力。新疆的疫情是从哈萨克斯坦传入,哈国有美国十个生物实验室。

世卫组织强调,在人类公共卫生史上,所谓“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疫情暴发的一种策略,更不要说大流行病了,通过所谓“群体免疫”抗击疫情无论从科学和伦理上来讲都有问题。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命运决定一切。无论是谁,只要沾点边,就只能把你关起来,能不能出来,没有谁能给你打保票。世卫组织的科学简报称,“没有证据能证明,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能保护人体免于第二次感染”。“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其感染力会成倍增长”。“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国家安全感顿时化为乌有,包括核武在内的一切兵器,瞬间成了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生物武器   基因工程   英国   美国   肺炎   疫情   航母   公约   基因   免疫   群体   实验室   人类   战争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