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魏晋时历史上出现了一类极为特殊的人群,称为“隐士”,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政治作为,但是却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文学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们放浪形骸、不修边幅,不重名节,狂放不羁,他们也“越名教而任自然”,但他们简约玄,俊雅疏放,潇洒倜通达自如。

举手投足间,能透出一股超逸脱俗的风流精神来。他们无疑是性情中人,任情往往更重情、纯情。在这一时期的隐者中,以阮籍最为出名。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嗜酒如命的英俊男

由于这些魏晋名士行为怪异,很多人把他们比作“作”男,而阮籍绝对是“作”男之首。他经常会“作”,而且“作”得颇有些创意。史传阮籍年少时,“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史书上对于阮籍事迹描写的很多,但是对其样貌几乎没有任何描写。我们岁没有查出史籍中对他长相更多的描述,但想必着他应该是一个英俊的男人。

他一定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精光四溢,闪闪发亮。加上嘴角总是有意无意地微微起,看上去既精明,又自负的样子。史料上有一处说他“露头散发,裸袒箕踞”恐怕这也多和他饮酒有关。

酒后衣帽不整,甚至赤身露体,这在历史上是有伤大雅的。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阮籍自少就有“酒痴”之号。他本来不愿做官,但不做又不行,在他被出仕以后,饮酒更加剧烈。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在一片散文中谈过阮籍,说阮籍坐着牛车载着一堆酒水迷茫的前进,当路到了尽头的时候阮籍就会大哭,在荒野之间没有人察觉到有人在哭,阮籍的哭声从来都是给他自己来听得。

而这个故事就是阮籍“穷途恸哭”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到这位隐者背后的脆弱。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酒杯背后的愁思

阮籍不愿和当权者司马氏同流合污,又不敢公开地去激愤抗争。在现实的社会中无路可走。他只有喝酒。他的木车上載着酒坛,酒里装满了酒,他哭够了就捧起酒坛狂喝一阵。

酒真是一个好东西,忧愁的时候需要它,欢乐的时候也需要它;孤独的时候需要它,群体相聚的时候也需要它;恶人要它,善人也要它;达官贵人要它,平民百姓也要它。对于阮籍来说,世界上没有了酒,那还算什么世界?

阮籍是清醒的,清醒的他不愿看到一个丑陋的世界。于是,他一醉方体,在朦朦胧胧中,享受混沌世界带给他的暂时慰籍。在阮籍看来,酒还有一个最大的妙处是掩饰。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自古借酒浇愁者有之,借酒壮胆者有之,借酒发疯者有之,借酒装傻者亦有之。

他之所以把自己整个儿浸泡在酒杯之中,就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太险恶了。他要浇愁,他要壮胆,他要发疯,他要装傻,而这都离不开酒。他不断地喝,不断向天地讲述自己的忧愁。

放浪不羁的隐者

阮籍饮酒时,隔壁酒坊里有个妇人长得很漂亮,阮籍就常去饮酒,喝醉了就在妇人脚边倒头就睡。他不避嫌,小妇的丈夫也不怀疑。本来,他对当官不屑一顾。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一次,他竟对司马昭提出要担任北军的一个步兵校时。唯一的原因是这个兵营的厨师特善酿酒,而且还有三百斛酒存放在仓库里。他饮酒觉得用杯盏不过,就用大盛酒。

接着就呼朋唤友,邀来众人席地围坐,相向大的。就连阮家养的猪也受其陶,颇有酒性,常常群集在酒瓮之侧,同这些名们一起把嘴伸到瓮里怀畅饮。人猪共醉,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人一旦大醉,世界一切就不存在了。什么礼法,什么皇帝,什么钱财,什么官职……阮籍纵酒狂放,以酒破礼,他的放诞也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司马昭要拉拢他,提出要自已的儿子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阮籍拒绝的办法就是喝酒,喝它个天昏地暗,阮籍连醉六十日。司马昭见此情形也不便发作,只好无可奈何地作罢。

阮籍还敢于以情破礼。众所周知,礼教对于男女间接融防范极严,叔嫂间不能对话,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可是阮籍却任性而行,不顾男女之大防,做出花痴式的放诞。

有一次嫂子要回娘家,按照古代的礼法阮籍与嫂子之间不应有过多的交谈,但阮籍却不再以,不仅与嫂子告别,好说了很多话,完全不在意礼教。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有人以此相讥,阮籍答道:“礼岂为我辈设也!”还有个兵家女子,长相出众也有才华,但是还没有嫁人就香消玉殒。

阮籍根本不认识她,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去吊唁。在灵堂号啕痛哭,哭得淋漓尽致,哭得涕泗滂沱,哭得死去活来,直到把满心的哀情倾诉完了才离开。

沉寂的啸声

史传阮籍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啸。啸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随口发声,曲调不定的旋律。他动唇有曲,发成音,经常发出一种类似口哨般的嘐然长啸,这口哨声酣放自若,婉转高亢,如百鸟朝风,又如崇山流波。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次,他拜访苏门山的名隐士孙登,谁知孙登开始竟好像没有看见他,一声不吭。阮籍有些扫兴,无聊地、自我解嘲似地啸了几声。这一啸,孙登笑了。于是阮籍又来一遍,后来索性对着群山云天长啸不已。

突然,阮籍听到了一种来自天籁难以想象又难以描述的啸声,这啸声功力深厚,在山野林谷间久久回荡,不绝于耳。这是大师回应的啸声啊,阮籍得此真传,以后啸得更加韵响寥亮,浑厚悠扬。

遗憾的是,“啸”现已经失传,究竟“啸”为何物,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魏晋寄情于山水的隐士,轻视礼法放浪不羁,借酒消愁啸声回旋天地

虽然阮籍之啸已经失传了,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啸的“影子”,实际上这是一种超脱现实,得意逍遥的凭藉罢了,或者说是一种抒情尽意、排解郁闷的重要方式。

如果借用现代行为艺术”的观点,未尝不是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阮籍他们乐意这样“作”只有这样“作”,才能使他们的人生有声有色,他们也只有这样“作”着,才能感受到蓬勃的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礼法   啸声   隐士   魏晋   大醉   放诞   放浪不羁   司马   酒坛   隐者   借酒消愁   礼教   嫂子   妇人   酒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