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今天腊月二十三

是北方的“小年”

每逢小年,人们便

贴春联、扫尘、祭灶

剪窗花、拜灶神、吃灶糖

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年的味道,越来越浓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北方是腊月廿三

南方是腊月廿四

江浙沪的“腊月廿四”和

“除夕前夜”都是小年夜

安徽北部和南京称元宵节为小年

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则是除夕


小年的习俗,除了我们都知道的祭灶王、贴春联、扫房子、吃汤圆以外,采购年货也从这天正式开始。


各式各样的南北年货,带给人们熟悉的年味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大变迁。今天,我们说说有趣的年货发展史,还有它们带给我们的春节幸福感!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古代人的年货如何『买买买』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汉朝人的过年饮食,偏重于防治疾病,传说中医圣张仲景用面皮包裹着驱寒食材,形似耳朵的食物治好了人民的旧疾,饺子由此诞生。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 清代《太平春市图》描绘了当时京城迎春活动的景象


到了宋朝,几乎什么都有了。南宋《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中出现的年货清单: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 零存整取办年货,家贫也能过好年


清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办年货的集市,叫“年集”。《京都风俗志》说:“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


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通常从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般百姓会购置鸡鸭鱼肉,富足一点儿的则会买笔墨纸砚写春联、炉香祭拜各路神仙,偶尔买点外来的稀罕物。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 过年前贴门神、挂灯笼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年货,承载了不同年代的回忆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春节,总能勾起人们关于过去的种种回忆,纵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春节总是让人心怀期盼。那热闹的相聚,热气腾腾的饭菜,胜过一切!


70年代:凭票换年货



60、70后的记忆里,所有的年货都是凭票供应的。买衣服的布票、买鞋子的鞋票、买菜和肉的菜票、肉票等。一到过年,大家都会拿出平时积攒下来的各种票,然后去相应的店门口排队换所需物品。那时候,谁家票多,就算是“大户人家”了。


也许是因为物资匮乏,供应有限。那时候的人们面对春节的喜悦远胜过当下。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80年代:大家电是爆款


度过了凭票时代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年货的追求,也不再仅限于吃喝,琳琅满目的服装和实用性家电,成了那个年代争相抢购的年货爆款。


春节买洗衣机、彩电、冰箱,大概是一大批80后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画面。


在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客厅,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听电视奏响《难忘今宵》;大年初一,穿上美美的新衣,走街串巷,道贺新年......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90年代:过个流行的“文化年”


90后最爱的年货莫过于是:糖果+压岁钱。作为幸运的一代,生活在文化和经济繁盛的时期,他们对过年有不一样的理解。


而年货和年礼的文化味也渐浓,明信片、贺年卡和挂历流行起来。贴春联、放烟花,一个倒贴在家门口上的大 “福” 字,成为了年货新宠。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21世纪:一键到家的便利


21世纪,随着电商的发展,在家动动手指就能淘到年货,包括全国各地的精尖货品,海外年货、智能产品等。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小年到,你家的年货备足了吗


即使时代变迁,每到春节,无论身处何方,牵动人心的总是 “家”,那有故乡的味道的年夜饭, 才是真正的年味。


过年,回家

在中国人的心中,“年”就是“家”

你家年货备足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小年   年货   钟馗   店门   天正   京都   年礼   门神   家电   腊月   除夕   风俗   年代   春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