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罐“互利共生”

蜜獾看似不喜结群,多单独行动,给人一种性格强势、难以靠近的孤高战士的印象,但其实蜜獾是与某种生物互利共生的。

那就是一种叫作“响蜜䴕”的鸟。

响蜜䴕正如其名,能够告知蜜獾储藏有蜂蜜的蜂巢的位置。蜜獾和响蜜䴕都很喜欢吃蜂蜜与幼蜂。响蜜䴕大声鸣叫,引导蜜獾去蜂巢所在地,蜜獾则跟随响蜜䴕去破坏蜂巢。蜂巢被破坏后,响蜜䴕便可去享用蜂蜜。

力不从心的响蜜䴕即使好不容易发现了蜂巢,也无法破坏它。而蜜獾虽有破坏蜂巢之力,却苦于生活在陆地上,难以发现蜂巢之踪。因此,蜜獾与响蜜䴕为了获取蜂蜜而结成党羽。响蜜䴕体形很小(体长10~20厘米),只靠蜜獾吃剩的蜂蜜便足以果腹。响蜜䴕非常聪明,据说在非洲,它还能够告诉人类蜂蜜的藏处。

这种双方均可获益的共生方式被称为“互利共生”。在哺乳类动物中互利共生的例子十分罕见。互利共生的有名的例子,有生活在同一个巢穴中,轮流看家的枪虾与虾虎鱼,以及让蚂蚁保护自己不受敌人伤害并以蜜露相报的蚜虫。

相反的,只有一方受益,另一方无益无害的共生叫作“偏利共生”。

比如,用海参当庇护所的隐鱼的例子、为了掉落的食物而吸附于其他生物的䲟鱼的例子等,都比较有名(这里插一句,一种叫作犀鸟的鸟吃牛等动物身上的寄生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互利共生的典范,但实际上犀鸟是在吸食牛的伤口处的血液,在牛没有伤口时便啄破牛的皮肤使其出血,因此具有和寄生虫相近的一面)。

言归正传。之前说了蜜獾喜食蜂蜜与幼蜂,但蜜獾基本上是杂食,会尝试去吃任何可能可以食用的东西。即使是告知蜂蜜所在地的响蜜䴕也可能被蜜獾试着捕食。但是,响蜜䴕会巧妙回旋,引导蜜獾前往蜂蜜所在之处。在二者的关系中,响蜜䴕更胜一筹。

此外,蜜獾还会积极地攻击并尝试捕食毒蛇等比自己更大的猎物。如袭击毒蛇时被咬,蜜獾会暂时无法动弹,但过几个小时又会恢复活蹦乱跳。在袭击蜂巢时,蜜獾有时也会因脸部较软的皮肤被刺而痛苦得直折腾,但马上又会毫不在意地继续吞食。

这份令人闻之愕然的粗犷,也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蜜露   犀鸟   蚜虫   庇护所   蜜罐   蜂巢   寄生虫   毒蛇   蜂蜜   袭击   有名   伤口   例子   所在地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