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发现与争论(1987——1999)

1987年,一块鸟化石被中国辽西的一个农民发现于朝阳县胜利乡自坚纪九佛堂组地层中,这是在辽西地区最早发现的鸟类化石。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和高度评价,称其为“革命性的发现”,是“20世纪未古生物界最重大的发现”,这一发现不亚于陕西农民无意中发现的西安兵马俑。

1988年开始,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的鹦鹉嘴龙,在世界各地发现的鹦鹉嘴龙的九个种中,热河生物群就占了三个分别是梅勒营鹦鹉嘴龙、陆家屯鹦鹉嘴龙、大鹦鹉嘴龙。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1991年,我国科学家饶成刚教授和美国恐龙专家塞需诺对三塔中国鸟研究的成果被美国的《科学》杂志利登,我国学者周忠和等人对燕都华复鸟研究的成果刊登在《科学通报》上,从此揭开了热河生物群研究高潮的序幕。

1995年,我国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周忠和等人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题为《株罗纪鸟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论文中,圣贤孔子鸟被命名。这是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啄的鸟类。一些学者认为,孔子鸟是100多年来发现的第二种侏罗纪鸟化石。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1996年,原始中华龙鸟被当时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命名,他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的真正始祖,此说法引起巨大争议。但无论如何中华龙鸟的发现以及其后热河生物群中其他种类带羽毛恐龙的相继发现,都证明了一个重大的科学假说,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

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在辽西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野外发掘,此后,每年定期发掘发现了大量古鸟类和带毛恐龙等珍贵古脊椎动物化石。

同年,五尖张和兽的发现与命名又揭开了辽西原始哺乳动物研究的新的序幕。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1998年,第一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研究论文发表后。陆续显示了辽宁古果的时代不是最早的,且其被子植物性质存在争论,但该文的发表引发了对热河生物群被子植物深入的发现和研究的热潮。

同年第一篇有关四合屯地区发掘抛面上准确地层层序和化石层位的论文发表,这对后来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8年,原始中华龙鸟的详细研究发表。原始中华龙鸟被修订为美颌龙类,是一种身披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同年邹氏尾羽龙和粗壮原始祖鸟的研究,证实兽脚类恐龙已经具有真正的羽毛。从此恐龙也长有羽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同年访花昆虫侏罗原网翅虻等的发现,显示了辽西昆虫与被子植物协同演化的特点。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1999年,千禧中国鸟龙(意为"中国的鸟蜥蜴")被发现,它是一种驰龙科的有羽毛恐龙,是在辽西地区发现的第五个有羽毛恐龙,千禧中国鸟龙的研究证明,驰龙类恐龙与鸟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同年辽宁古盗鸟事件的发生,凸显辽西化石造假对科学研究的危害。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一文,对辽西出土的相关化石进行了报道,后来发现化石造假而发表声明纠正错误。从化石拼凑造假引起的学术蒙羞使国际古生物学界极大震惊。

同年辽西是孑遗生物群的避难地的假说被提出。引发关于热河生物群性质的讨论。

同年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热河生物群孔子鸟和带羽毛恐龙为距今约1.25亿年前。

摘自《化石记一一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热河   生物群   化石   被子植物   国鸟   孔子   发现   辽西   辽宁   鸟类   鹦鹉   大事记   同年   恐龙   羽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