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辽西化石以及我们的建议


我出生在古热河省的辽西凌源,因为做过记者,经常报道古生物资讯养成对 生命探索的痴迷,使我成了一个化石的骨灰级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在对化石的痴 迷与收藏中又饱含着对我的家乡辽西凌源以及古热河那片土地的深深的眷恋,离 开家乡东奔西走四十多年了,在这当中每每思乡我都会拿出我收藏的辽西的狼鳍 鱼化石和小龙虾化石欣赏一番,聊以慰藉那绵绵的思乡之情。

时光回到 40 年前的 20 世纪 80 年代,刚上初中的我到辽西凌源大王杖子我的 一个农村同学家去玩耍,在他们家的小后山的一片一片的有点儿像石灰岩的岩层 中,我第一次看到鱼的化石,这令我这个城里念书的孩子十分惊奇,事后证明那 就是狼鳍鱼化石。我记得那小鱼的遗骸有几厘米长,它们向上张着嘴,横七竖八 地夹在石板中,用小锤子轻轻一敲,在片片灰白色的石灰岩中,清晰地镶嵌着的 细小的鳞片和鱼的骨刺,便一幕一幕地呈现在眼前。因为是石灰岩,当地的农民 为了生计,常常将其打碎、搅拌变成石灰浆,做成建筑涂料,当地人叫作“刮大 白”,于是那片片狼鳍鱼化石也就随着当地农民的“刮大白”而灰飞烟灭了,因 为当地鱼化石漫山遍野,那时百姓和当地政府也还没有建立起重视化石以及保护 化石的意识,化石被随意毁坏,现在想起来真是暴殄天物。


我和辽西化石以及我们的建议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 在有了化石保护意识的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曾组织几次大规模的抢救性的科学发 掘,发掘出一批足以改变地球生命史的珍贵化石,为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研究 和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在他们和当地政府的呼吁和推动下,中国第一个 古生物化石保护法和第一个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地方条例《辽宁古生物化石保护条 例》得以出台,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在财政不景气的情况下花大气力建立了化石 博物馆和古生物化石保护区,而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代表 的科学家们对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研究,硕果累累,誉满海内外,甚至他们对辽西的化石研究成果远远多于中国科学院搞自然科学的其他领域的同行。 我还记得 20 世纪初的一天,我去北京西直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类研究所拜访汪筱林研究员,与一位把大门的老大爷聊起来,他听我说自己是记者又是辽西人,于是跟我聊起了辽西化石,其对古生物化石的见解使我大为震惊, 说起中华龙鸟是鸟还是龙,他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他还与当时一位鼎鼎大名的 学者进行过辩论,他对辽西化石的了解程度之深甚至高过许多专业研究者,由此 我对搞科研的古脊椎所的科学家们更是敬意油然而生,因为他们看大门的老大爷 竟然如此厉害。


我和辽西化石以及我们的建议

2009 年我去安徽工作,在安徽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苏和湖北盛产网红美 食小龙虾,小龙虾的学名叫作克氏原螯虾,是外来物种,原产地在美国密西西比 河流域的路易斯安那州,我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中国淡水小龙虾协会的第一任会长 和法定代表人,有一次我去江苏盱眙,因为小龙虾产业是盱眙县的支柱产业,当 地为了弘扬小龙虾,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小龙虾博物馆。我去博物馆参观,在一 进门的显著位置,我就看到一块小龙虾化石,当地的负责人无比自豪地向我介绍, 小龙虾虽说是外来物种,但是 1 亿多年前,盱眙就产小龙虾了,以化石为证。我 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家乡辽西凌源的学名叫作奇异环足虾的小龙虾化石吗?怎 么说是产在盱眙呢?但是由于我是客人,当时没有说破,事后我还是打电话给那 个博物馆的负责人,让他做了纠正。

那么现生的小龙虾与辽西出土的小龙虾化石奇异环足虾是什么关系呢?我给 汪筱林兄打电话求证,汪筱林给我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古所的小龙虾化石研究专 家沈炎彬研究员,沈炎彬研究员给我看了他的研究小龙虾化石的系列文章,结论 是目前全世界只有辽西的热河生物群出土了小龙虾化石,可以说辽西热河生物群 的小龙虾化石是现生小龙虾的祖先类型,那么,话说回来,1 亿多年前的辽西小 龙虾怎么到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呢,会不会是当时东亚热河省群的小龙虾迁移 过去的呢?

我仔细地查找文献并请教了古地质所的专家,研究了当时的古地质环境,并 根据热河生物群研究权威周忠和院士“辽西热河生物群是许多物种的发源地和辐 射中心”的论断,并结合张弥曼院士的“自白垩纪以来鱼化石群跨太平洋分布的 格局,得出的许多种类在亚洲绝灭,却在美洲得以幸存”的观点,坚定了现生小 龙虾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幸存而其祖先在东亚灭绝的现象,其实是从东亚辽西辐射过去的判断,其具体根据有二。一是根据张弥曼院士的研究,现生的北美许 多的硬骨鱼类在东亚都能找到它们的祖先类型,说明它们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 鱼类如此小龙虾亦然。二是现生的海水大龙虾原产在北美的缅因州海域,因为海 水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它们有纷纷向北迁移的充足证据,由此基本可以判断 1 亿多年前的白垩纪的东亚辽西区域的小龙虾也就是奇异环足虾,由于当时火山喷 发等地质变迁,使湖水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它们完全有可能向北迁移甚至最后 到达北美。

基于上述判断,我在 2012 年中国(合肥)淡水龙虾节期间,举办了中国首届 小龙虾化石展,将辽西凌源出土的奇异环足虾化石运到小龙虾节上去展出,展出 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展出期间我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古所的沈炎彬研究员专程来 合肥做了一次关于小龙虾化石的祖先类型在东亚辽西的科学报告,在小龙虾化石 展上,我们第一次通过媒体向世人宣布,经过研究,现生小龙虾的自然种是外来 物种,来自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但是现生小龙虾的真正的祖先类型来自辽宁西 部的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区凌源,另外由于热河生物群是淡水水体,现生淡水小龙 虾是从海水龙虾进化来的推断显然不攻自破,当时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在内的许多 国内外媒体都对这个论断进行了报道。


我和辽西化石以及我们的建议

我是记者出身,做记者时每到一地采访,必先到当地的博物馆尤其是地质博 物馆和古生物博物馆参观,当然全中国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博物馆尤其是地质博 物馆和古生物博物馆,但是我发现凡有地质博物馆和古生物博物馆的地方必有辽 西热河生物群化石,我去参观过中国著名的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我发现那里除 了当地出土的恐龙之外,所展出的展品,基本上都是辽西化石,我大略观察,辽 西化石展品占整个博物馆化石展品的 1/3 以上,重庆自然博物馆、安徽自然地质 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中国著名的地质和古生物博物馆大抵也都是如此,我 去美国和英国看过,就连美国的许多博物馆包括大名鼎鼎的纽约自然博物馆、英 国伦敦自然博物馆有关中生代的生物进化的化石,以及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的展示, 大抵也都来自中国的辽西的热河生物群,每每看到这些,我内心无比自豪,同时 又有许多说不出的滋味。

2014 年 3 月 10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部门发行了《中国恐龙》邮票,全 套邮票一共 6 枚,展示了在中国发现的 6 种著名恐龙,分别是“炳灵大夏巨 龙”“顾氏小盗龙”“巨型禄丰龙”“多背棘沱江龙”“安氏原角龙”和“上游永川龙”。其中“顾氏小盗龙”便是热河生物群中的著名恐龙。2017 年 5 月 19 号,在汪筱林等科学家的策划下,由科学艺术家赵闯等绘制,我国再一次发行古 生物题材邮票——《中国恐龙》,该套邮票一套 6 枚,小型张 1 枚。套票版张的票 面上所表现的恐龙种类有:山东莱阳的棘鼻青岛龙、中国重庆市永川区的永川龙、 四川盆地的华阳龙、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中华龙鸟、内蒙古二连浩特盆地的 巨盗龙、辽宁省九佛堂组发现的小盗龙。其中的中华龙鸟和小盗龙属于热河生物 群的著名恐龙。显然辽西出土的两只恐龙入选“中国国龙”,这是国内其他地方 难以比拟的,当时邮票发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和各个恐龙发现地举行,各个恐 龙发现地的地方政府都广为宣传,而唯一入选两条“国龙”的辽西地区,当地政 府却没见怎么宣传,这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事情。


我和辽西化石以及我们的建议

对此许多古生物学家感到非常不解,他们表示辽西地区真是抱着金饭碗而不 知所措呀!对比一下看看江苏,看看浙江,它们是如何运作的,江苏盱眙为了宣 传当地的小龙虾产业,不惜“拿来主义”,硬生生把辽西的小龙虾祖先化石当成 他们的出土(当然这种方式我们是不赞成的),如前所述小龙虾是红遍中国的网红 食品,更流行于北欧、北美的国家,江苏盱眙把小龙虾卖到欧美甚至在澳大利亚 举办中国小龙虾节,并大张旗鼓地宣传它们是小龙虾的祖先产地,欧美等国家现 在都知道了江苏盱眙是小龙虾祖先的原产地,可是有谁知道小龙虾的祖先的原产 地在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辽宁凌源而不是江苏盱眙。而江苏常州更是借用全国的 恐龙资源当然也包括辽西的恐龙资源在当地“无中生有”地搞了一个闻名海内外 的常州恐龙园,几年来游客如潮,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 收益!

另外,同是著名的化石出产地并晚于辽西热河生物群的云南寒武纪的澄江生 物群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运作,已经成功申请了世界自然遗产,晚于红山文化的 浙江良渚文化竟也成功地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了。而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不仅是 世界闻名中生代化石宝库,还是中华著名的史前文化红山文化的所在地,众所周 知,红山文化号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 100 多年,是“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也 是中华第一龙“玉猪龙”的发祥地。另外经过古生物学家和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的 考证,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出土地与红山文化遗址坐落地竟然十分吻合,这不能不 说是天作之合。有的地方虽是地球生命史的自然遗产地(如云南澄江和广西桂林), 但缺少人类文明史的内涵,有的地方有人类文明史的存在价值,可是自然遗产却缺失(比如陕西西安兵马俑和浙江良渚文化)。 可遗憾的是,辽西地区既有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又有著名的红山文化,可谓地球中生代生命史和中华史前文明史的交汇处,这样的坐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双重风水宝地,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现在偌大的古热河辽 西地区除了几个化石馆外,不仅没能获得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其他的基础设施与保护建设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因为经济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因素也 是严重不足。此等状况真是令人遗憾!


我和辽西化石以及我们的建议

因此在这里我强烈建议过去老热河省的三个地级市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内蒙 古赤峰市政府和河北省承德市政府,风物长宜放眼量,站位更高一些,同心同德, 加强协作,共同规划统筹,共同恢复古热河文化概念,并向国家有关部门和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以古热河生物群和红山文化为基础的“古热河”世界自然与文 化双遗产,同时我们呼吁海内外祖籍老热河的有识之士联合起来为家乡热河生物 群以及红山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广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才智,趁着千年未有的京 沈高铁的开通,连接朝阳、赤峰、承德三个地级市以及关外东北三省和关内京津 冀的历史大机遇,积极推进申遗大事,如大功告成,将造福于三省交界的古热河 省的万千父老乡亲。诚如是,则成在当代,功在千秋,泽被于后世矣!

今年是热河生物群第一块化石凌源的戴氏狼鳍鱼化石被发现命名 140 周年, 再过几年的 2023 年将是热河生物群这个在地球生命史上极为重要的概念提出 100 周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群关心和爱好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同道者,以编年 的方式编写了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一系列重大化石的发现,目前编辑成册已 近尾声,未来我们还要以视频和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热河生物群乃至红山文化的历 史恢宏,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古动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大力支持, 尤其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巴西 科学院外籍院士汪筱林兄高屋建瓴拨冗作序,我们备受鼓舞,对此表示诚挚的谢 意,本书中的一些化石图片和复原图绘制来自化石研究者以及姜岩松先生、赵闯先生、姜华先生等,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由于作者和编者并非专业的 古生物学的研究人员,其中的错误和争议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我 们不胜感激。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可爱的神秘的故乡辽西和悠久的古热河,献给研究与保护热河生物群的科学家们,向他们致敬!我们还共同决定把这本小书所得的稿费 捐给热河古生物化石研究与保护基金会,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张向东 于农历庚子年 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辽西   热河   化石   盱眙   生物群   中国科学院   东亚   古生物   江苏   祖先   中国   地质   恐龙   博物馆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