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盘菌亚门—座囊菌纲

盘菌亚门—座囊菌纲

「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盘菌亚门—座囊菌纲

座囊菌纲(学名:Dothideomycetes)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下的一纲,共包含11个目、90个科、1300个属及超过19000个种。传统上本纲的大多数真菌都被算作腔菌(loculoascomycetes),不过现在这一分类已不被接受。本纲原先认为的一些传统的形态学特征现在发现并非是特殊的,目前的划分是基于DNA序列的比较进行的。

分类:

座囊菌亚纲(Dothideomycetidae)

格孢菌亚纲(Pleosporomycetidae)

地位未定的目

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

小盾壳目(Microthyriales)

胶皿菌目(Patellariales)

1.座囊菌亚纲

座囊菌亚纲(学名:Dothideomycetidae)是子囊菌门座囊菌纲下的亚纲,共包含座囊菌目(Dothideales)、多腔菌目(Myriangiales)、煤炱目(Capnodiales)三个目。本亚纲真菌的子囊之间缺乏侧丝(paraphysis)、拟侧丝(pseudoparaphysis)或类侧丝(paraphysoid)。

下属目:

煤炱目(Capnodiales)

座囊菌目(Dothideales)

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1)煤炱目

煤炱目(学名:Capnodiales)是子囊菌门座囊菌纲座囊菌亚纲之下的一个多元化的目。

煤炱目起源于煤炱科(Capnodiaceae),是一种外貌很像泥煤的褐色真菌,会在叶面上形成黑块,通上与食用该植物的昆虫相关。

煤炱目包括以下八个科:

小角炱科(Antennulariellaceae)

煤炱科(Capnodiaceae)

球疔座霉科(Coccodiniaceae)

小戴卫霉科(Davidiellaceae)

假煤炱科(Metacapnodiaceae)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

毛孢子菌科(Piedraiaceae)

畸球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

①煤炱科

煤炱科(Capnodiaceae)是座囊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菌丝体暗色或黑色,大多呈串球状,常有刚毛或附着枝,附着干枝叶表面成煤烟色,为稠密的或海绵状的覆盖物,所以又称煤霉、烟霉。子囊果小,球形,单子囊腔,有孔口,有假侧丝或完全消解。

本科真菌分布广泛,尤以热带、亚热带为多。其中有的属于叶表腐生菌(靠蚜虫或介壳虫分泌的蜜露提供养分)、有的是重寄生菌(寄生在其他真菌上)或叶表寄生菌(靠吸器侵入寄主),因遮光而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

据G.C.安斯沃思(1971)记述,本科下分95属250种。为害较大的种有侵害柑橘类植物的柑橘煤炱和烟色刺壳炱;为害茶叶的富特煤炱和茶槌壳炱;为害咖啡的普通胶壳炱。

「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盘菌亚门—座囊菌纲

②小戴卫霉科

小戴卫霉科(学名:Davidiellaceae),是真菌界座囊菌纲煤炱目之下的其中一个科。

本科是2006年才建立,是因为分子系统发生学的研究而创建,为了容纳不能归入其他科的Davidiella属以及其他无性型(anamorph)的煤炱目真菌。

下属:

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小戴卫霉属(Davidiella)

枝孢菌属(学名:Cladosporium),又名褐孢霉属,是一种能够产生分生孢子的霉菌,包括室内和室外都常见的霉菌。其菌落的颜色从橄榄绿到啡黑色,因此经常与曲霉菌弄混。但是枝孢菌与青霉菌、曲霉菌不同的是菌丝也带有颜色,菌落整体呈现深色。

枝孢菌多常见于活的或死掉的作物上。有些是作物的病原体,有些则是寄生在作物上。枝孢霉的孢子透过风吹散布,所以通常在户外的空气中含量丰富。而在室内,当潮气太重的时候,它们会在器具表面生长。

枝孢菌属很少会对人类造成致病性,但是已经有过皮肤和脚趾甲感染的报告,此外还有鼻窦炎和肺部感染。如果未能及时处理,这些感染可能会发展成肺炎一类的疾病。空气中传播的枝孢菌孢子是极重要的过敏原,会广泛的引起哮喘病人发作或有类似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过敏反应。长期暴露于其中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退化。枝孢菌不会产生任何主要的毒枝菌素,但是却可以和易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气味联系起来。

枝孢菌属对植物的伤害,不仅能够导致叶斑从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而且还会感染茎秆和果实。感染多从较低的位置开始,逐渐上行,底层叶面通常受害也最为严重。在靠上位置的叶面,灰绿色斑点会逐渐变成黄色,低处的叶面上,由大量孢子集聚而显现的青绿色斑纹扩展。潮湿时病斑上会长出紫灰色密实的霉层,便是此菌的分生孢子及次生孢子所造成。当两部分症状交汇时,叶片就会干枯掉落。鲜绿的果实最后会变得色泽暗淡而表面皮革般坚韧。它们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被感染的植物体内过冬。

主要扩展途径是通过孢子在适宜环境下借助气流四散,散落在田间植物上后,侵入叶片气孔繁殖。该病多发于番茄种植地,但在甜椒,辣椒上也有报道发现。且相对多发于甜椒上。只要环境适宜,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多次进行感染,且其不同品种间具有较明显的抗性差异。湿度对其生长会产生较大影响,相对湿度若在80%一下则不利于其生长;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在9-34℃。

③球腔菌科

球腔菌科(学名:Mycosphaerellaceae)是一种子囊菌门座囊菌纲煤炱目真菌的科。本科的多个品种都是植物病原体,会影响很多常见的植物品种,例如:桉树、myrtle family等及Proteaceae等,分布非常广泛。

(2)座囊菌目

座囊菌目(学名:Dothideales),是座囊菌纲下的一个目,又称小穴壳目或假球壳目。

本目真菌子囊卵形至棍棒形,双层壁,常成束生在较小、球形、有孔口的子囊腔内,子囊之间缺乏侧丝或假侧丝。子囊腔生在垫状或球壳状的子座上,子座含单个或多个子囊腔。

本目依作者不同下分3科、5科或8科,约100属400种。座囊菌科、假球壳菌科和小穴壳菌科是本目的基本成员。

本目的白榆类座囊菌寄生在白榆上,飘浮类座囊菌寄生在柘属和化香树上,聚集座囊菌生在各种落叶树和灌木上。

香蕉球腔菌引起香蕉叶斑病,梨球腔菌引起梨叶斑病,葡萄球座菌引起葡萄黑痘病,此菌是中国重要的果树病菌。

下属科:

座囊菌科(Dothideaceae)

小穴壳菌科(Dothioraceae)

假球壳菌科

(3)多腔菌目

多腔菌目(学名:Myriangiales )为子囊菌门真菌,主要是植物病原体组成。

一腔室一子囊,无假隔丝(英文:pseudo paraphyses),具有近球型的子囊,子囊座由上而下逐层崩解,露出子囊并释放孢子。

子囊腔生在垫状的子座上或胶质菌体中,每个腔中只含单个球形或近卵形的子囊。子囊双层壁。在孢子发射前,子囊的内壁膨胀伸长(为原来子囊的2~3倍)。孢子从内壁顶端的小孔强力射出,空囊收缩成原状。子囊的孢子多胞,有纵横隔膜,砖格状。多数寄生在高等植物上,少数寄生在昆虫上。分布很广,尤以热带为多。

E.S.勒特雷尔 (1973)将本目下分4科约40属100余种:多腔菌科、胶质腔菌科、痂囊腔菌科和萨氏腔菌科。多腔菌科是本目最典型的1科,其代表属多腔菌属的子座暴露在寄主体或基物上,分为产子囊部分和不孕部分,子囊不规则地分布在子座上部(产子囊部分)。

蚧多腔菌是树皮介壳虫的寄生菌。竹鞘多腔菌在中国寄生于观音竹和淡竹的竹节上。痂囊腔菌属的子座生在植物的表皮下,冲破表皮而外露,子座无包被外壳,无性阶段为痂圆孢属,代表种是柑橘痂囊腔菌和葡萄痂囊腔菌为著名的植物病原菌。

埃里克森 (2006)将此分成两类:

痂囊腔菌科,有十属

多腔菌科,有四属

「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盘菌亚门—座囊菌纲

2.格孢菌亚纲

格孢菌亚纲(学名:Pleosporomycetidae)是子囊菌门座囊菌纲下的亚纲,共包括纵裂菌目(Hysteriales)、Jahnulales、Mytilinidiales、格孢菌目(Pleosporales)四个目。这一亚纲的一大重要特征是该亚纲真菌的子囊间存在着拟侧丝(pseudoparaphysis)。拟侧丝是一种从子囊座中心顶部向下生长并在基部与细胞融合的不孕性丝状体。

分类:

纵裂菌目(Hysteriales)

格孢菌目(Pleosporales)

(1)格孢菌目

格孢菌目(学名:Pleosporales),是座囊菌纲下的一个目。

下属科:

悬岩菌科(Aigialaceae)

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

3.地位未定的目

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

小盾壳目(Microthyriales)

胶皿菌目(Patellariales)

(1)葡萄座腔菌目

葡萄座腔菌目(学名:Botryosphaeriales)为座囊菌纲的一目真菌。

下属科: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

叶点霉科(Phyllostictaceae)

平座菌科(Planistromellaceae)

(2)小盾壳目

小盾壳目(学名:Microthyriales)为座囊菌纲的一目真菌。

本目真菌是热带植物叶的寄生菌或腐生菌。

本目真菌子囊果表生,或生于表皮下,扁平,半圆形或式盾状,下部为假柔组织,上部为坚实的子座,单腔或多腔,借孔或缝开裂。有格孢腔菌属的核心组织类型,菌丝体多为暗色,在植物寄主上表生,但有些属的菌丝体完全或部分内生,也有些属的菌丝体可形成附着枝。

下属科:小盾壳科(Microthyriaceae)

(3)胶皿菌目

下属科:胶皿菌科(Patellariaceae)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子囊   菌丝体   寄主   目的   叶面   病原体   单细胞   孢子   假球   学名   真菌   下属   葡萄   生长   本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