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模仿的套路办不出期刊强国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科研水平差距大,基础理论知识和人才及实验设施都匮乏,经费投入也少,科研基本上是在跟踪模仿国际科研方向。40年后的今天,我国科研人员的国际交往增多,仪器设备先进,经费投入加大,部分学科的科研基本上走出了跟踪模仿的套路,慢慢步入自主创新之路。但是,我国的科技期刊仍然在走跟踪模仿的套路,仍然念念不忘如何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怎样才能被SCI收录,而且乐此不疲。

跟踪模仿的套路办不出期刊强国

互联网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学术交流方式也必然升级,例如,视频学术会议已经成为常态。新技术对传统信息介质的传播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冲击是难免的。当科研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已经通过互联网为学术界所共知时,纸质期刊由于某种原因仍然不能发表相关进展,使得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新技术带来的传统新闻媒体的倒闭趋势已逐渐加快,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下滑同样不可避免。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学术期刊也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否则,同样会像纸质新闻媒体一样走向没落。传统期刊应尽快建立或合作建立网络发布论文的平台,让作者自助并自主发布论文,提高学术传播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减轻编辑部的工作,比如,用纠错软件解决校对问题,发现学术不规范问题等。

传统科技期刊基本上失去了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功能,异化成了某些机构或一些人的牟利工具。某些期刊通过出卖版面来牟取暴利,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期刊发表论文骗取学术荣誉、职称和地位。有的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或进入某个名单,完全不顾学术道德和规范,发表一些本来不符合期刊宗旨的论文。

前两年,美国信息科技学会会刊发表论文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精英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数量在不断减少,Science和Nature也不例外。一些新的期刊发表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论文。作者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期刊,即使将论文发表在不同的期刊上,也可能被相同的人群阅读。在所谓精英期刊上发表论文仅让作者获得一定名望而已。

发表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期刊没必要强调SCI收录的重要性。追求论文在国际期刊或者SCI收录期刊发表是弱国心态在作怪,是学术不自信的表现。论文发表在国外不一定就比发表在国内水平高。如果以发表的地方论水平,是否还要区分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的高低呢?

发表论文就是为了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除此之外的作用是论文被异化的功能。从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的角度看,我们倒是应该少办些期刊,省下经费用于学术网站建设,免费发表论文;支持各个研究机构建设自己的机构仓储库,并开放存取(Open Access),开放存取才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便捷和有效渠道。(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跟踪模仿的套路办不出期刊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套路   期刊   纸质   学术交流   强国   因子   新闻媒体   学术期刊   科研   水平   学术   传统   方式   作者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