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找大众媒体或是用自媒体炒作的科研成果都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自媒体或大众媒体对一些科研活动报道常常称引起世界关注,产生重大影响等;对一些科技成果动辄冠以“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诺贝尔奖”级的成就等定性评价。仔细去读,发现作出评价的并非某个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往往是该项目负责人的自说自话,或媒体有意放大以吸引读者。

凡是找大众媒体或是用自媒体炒作的科研成果都是值得怀疑的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是自媒体忽悠科技突破的愈演愈烈,有一点儿新的科学发现或创新进展成果,不是先找真正的同行交流、讨论和修正,而是靠自媒体大肆转发或找新闻媒体搞发布会,自吹自擂一番。比如,一些科研活动,仅仅是开始试验,就描述成结果(会)如何伟大;一些科研成果在未经同行认真评议的情况下,就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企图借此获取优先权和社会荣誉。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科学发展的正常秩序,并在某些媒体不恰当的夸大和舆论影响下,进一步助长了学术浮躁风气。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方式。科研成果的取得,从来都是一个反复争论、不断试错和逐步渐进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争论,也是对现象、数据和结论不断修正的过程。科技成果或学术观点被认可,本质上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靠媒体包装和炒作。

科研人员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研究未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试图利用媒体来炒作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你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研究在同行中讨论,缺乏对研究成果反复争论的自信。真正的科学家是有能力和勇气把自己的成果先交由同行学者讨论、修正和重复检验的,凡是故意利用媒体炒作其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成果者,其成果都是值得怀疑的。

大众媒体在报道科学资讯的时候,要做到描述准确、评价客观、确保真实,不要误导读者。如果媒体对科学事实所涉及的环节描述出现差错,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科学的伤害,都将是难以弥补的。因而, 媒体对科研活动报道时,除了要谨言慎行外,还需要警惕一些学者与研究机构的无原则自夸。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崇尚科学精神。崇尚科学,不光是要追求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得多么顶尖的科研成果,更要有科学的精神,戒骄戒躁,不急功近利,不忽悠。无数事实证明,“忽悠”者也许会得一时之逞,但其假面具终究会被撕下,其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对外忽悠自己的科研成果,就有可能引发学术丑闻,身败名裂;对外忽悠国家的科技计划、科研项目,就会阻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给整个国家的学术声誉带来恶劣影响。(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凡是找大众媒体或是用自媒体炒作的科研成果都是值得怀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大众   科研成果   媒体   科研活动   科技成果   研究成果   同行   成果   学术   评价   过程   发现   科学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