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2021年3月5日,来自马克斯 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利用径向速度法和凌日观测法,在距地球约26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类地行星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论文首页截图

这个行星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81倍,它每隔1.5天便会绕宿主恒星旋转一周,其宿主恒星是一个比太阳小的红矮星

这次发现的类地行星,是利用径向速度法和凌日观测法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径向速度法是根据观测恒星光谱中的红移和蓝移进行搜寻,在介绍《夫朗禾费线》的那期中,我们曾提到,恒星周围若是存在较大的行星,那么它的引力则会干扰恒星,使恒星出现摆动现象,而摆动现象则会让恒星的光谱发生多普勒效应,也就是光谱中的吸收线或发射线会出现周期性的红移和蓝移。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径向速度演示

所以根据这个红移和蓝移,我们就推测恒星周围是否存在行星,那么再结合恒星的质量,则可再推测行星的质量。这个呢,便是根据径向速度法来寻找系外行星。

但径向速度法,也有个缺点,就是寻找到的行星基本都是像木星这样的气态巨星,而像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因为质量太小,它们不足以使恒星出现摆动,所以我们就很难利用这个方法来寻找像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

而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这次的研究,研究人员则是把目光放在了比太阳小的一类恒星中,即红矮星中!因为红矮星的质量更小,所以小的行星则会有更大的可能使其出现摆动。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红矮星 是比太阳小的一类恒星 ,其表面特征:温度低,颜色偏红!(太阳是为黄矮星)


那么自2016年开始,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便对太阳系附近的红矮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在观测中,他们也进行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统计,在太阳系32.6光年的范围内,他们总共发现了357个主序星,而在这357个主序星中,其中有283个,是为红矮星!所以从这个数据来看呢,红矮星的确是宇宙存在较多的一类恒星。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太阳附近主序星演示(主序星描述的是恒星的一个演化阶段,恒星处于这个阶段,说明它的内核是以氢为主燃料)


那么在这283个附近的红矮星中,其中一个距地球约26光年,被标记为格利塞(Gliese)486红矮星的光谱中,研究人员则是发现了径向速度现象。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Gliese 486

所以这表明,这颗红矮星的附近很可能有行星存在,而值得庆幸的也是,在除过径向速度外,它还存在凌日现象!

在前面我们说过,除过径向速度法呢,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还有凌日观测法

凌日观测是根据观测恒星亮度的变化来寻找系外行星,当恒星周围存在行星且它的运动轨道与我们视线方向大致相平,那么当它移动到恒星的前方,就会挡住恒星的一部分光,使其亮度下降,这个就是凌日观测!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行星凌日演示


那么当观测到径向速度之后,再利用凌日观测就可进一步地进行验证!

所以这次的研究,在观测到径向速度之后,再根据凌日观测的验证,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这个行星的存在。

这个行星被命名为格利塞(Glies e)486 b,根据恒星的质量和光谱的红移蓝移,以及凌日现象的亮度变化,研究人员推算出了这个行星的质量、半径以及公转周期,它的质量是为地球的2.81倍,半径约为地球的1.3倍,所以根据这个体积和质量,我们可知,它的密度是与地球相近,说明也是一个像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

距地球26光年:发现一个2.8倍地球大小岩质行星

但根据其轨道半径来看,它的表面环境应该更加接近于金星,根据它的轨道半径,其距宿主恒星的距离,仅有260万公里,所以在这样的距离下,它的表面温度,可能已达到了430℃的高温,所以它的表面,可能到处都是流动的熔岩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其表面存在生命的机率应该几乎为零,但这样的条件也有一个好处,它为研究人员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气创造了条件

根据径向速度以及凌日观测,我们确定行星的物理参数也就是质量、体积轨道半径这些,行星大气以及大气元素组成我们却很难推测。

但这个新发现的行星却提供了条件,因为其表面温度高,那么它就会加热大气中的一些元素,而加热元素则会出现和吸收线正好相反的明亮条纹,即发射光谱,所以通过探测发射光谱,研究人员就可推测行星的大气组成,那么我们就可了解行星是否含有生命所需的元素,进而确定它是否有几率孕育生命。

好了,这个呢,就是对这次研究的大致解读!那本期就到这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普朗克   行星   地球   宿主   光谱   半径   外行   恒星   研究人员   轨道   大气   大小   现象   速度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