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要培养自尊、克服自卑、避免自大

学术界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某一天忽然产生的,都是伴随着社会大环境逐渐形成的。学术不端是社会失范在学术界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急躁和功利。学术界要培养自尊、克服自卑、避免自大,弘扬科学精神,逐步回归学术的理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术问题百家争鸣是学术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公开的科技资源配置、公平的学术表达机会、公正的分类评价氛围,比增加经费等科研条件更重要。

学术界要培养自尊、克服自卑、避免自大

首先,学术界应当克服学术自卑的心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科研经费有限、仪器设备不够先进、外语水平差、国际交流少、研究水平低等造成了我们处处不如人的自卑心态。时至今日,我们的科研经费充裕、仪器设备先进、外语水平提高、国际交往增多、研究水平上升,完全具备与国际学术同行平等交流的条件。

追求论文用英文在国际期刊或者SCI收录期刊发表,有科技评价导向的问题,主要是自卑心态在作怪,是学术不自信的表现。俄罗斯科学家过去是,现在还是以俄文发表科技论文。发表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没必要强调SCI收录的重要性。论文发表在国外不一定就比发表在国内水平高。如果以发表的地方论水平,是否还要区分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的高低呢?

学术传播渠道传统上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一般是指研究人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如邮件、小型会议交谈、课堂教学,学术社区交流。传统的正式传播渠道是指文献传播,如图书、期刊及文献索引。网络发表论文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学术传播的正式渠道,某些人还在梦想着办自己掌控的英文期刊呢,我们就不能自信一点,用中文通过网络发表吗?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曾说:“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95%以上不在国内发表,国家每年要花很多外汇把这些成果买回来,来支撑我们的科研和教育。”那么请问国家花钱搞科研是为了到国外去发表论文吗?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不应该反省吗?

其次,学术界应当避免学术自大。随着国家实力增长,科研投入加大,我国科研水平与国际的差距逐步缩小。我们的论文多,但对经济发展贡献少。国内有些学科为少数学术大牛所左右,科研视野与学术水平与国际水平有明显的距离,却动不动以“世界领先”、“国际领先”、“填补空白”评价本学科的学术成果。

学术界应当大力提倡学术自尊。倡导学术界的自主、自由精神,激发学者科研积极性,促进学术发展。学术自尊是指在学术规范面前的人人平等,平等地讨论,平等地评价,平等地接受不同学术观点等。大学用学术资源与政府官员进行权力和资源交换,是一种践踏学术尊严的行为。学校降低标准给官员送文凭、给官员送教授头衔、给明星送学位等等,这种学术腐败现象值得警惕。学术界要自觉维护学术自尊,遏制学术不端等学术腐败行为。(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学术界要培养自尊、克服自卑、避免自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学术界   自卑   不端   英文   自大   平等   心态   渠道   科研   期刊   学术   水平   评价   国家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