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有一种矿产资源,它不是土,却曾经被卖出土的价格。大到军事领域制造坦克,飞机和导弹,小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眼镜,瓷器和化肥,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它也因此被世界各国列为战略资源。它就是稀土。

你知道吗?中国的稀土储存量最多时占世界总储存量的71.1%。但是从1996年到2009年,我国的稀土储量大跌,目前的储量只占总储量的23%以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何在短短13年间中国流失大量稀土?美国和日本又是如何从中作祟的呢?中国稀土的未来又在何方?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稀土的历史

说起稀土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芬兰化学家,他的名字叫加多林。1794年,他正在做化学实验,当时他偶然间获得了一块看似沥青一样的石头,后来经过他的观察发现这是一块矿石,其中有很多化学元素。于是他分离出第一种稀土元素,名叫钇土。

因为当时的科技有限,稀土的巨大价值并没有被发现。直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稀土的价值逐渐被科学家发现。美日很快就嗅到了可乘之机。于是他们两家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研究稀土技术,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于是他们就把魔爪伸向了当时稀土储量最多的中国。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其实美国和日本的稀土企业表面上是合作,暗地里却各自心怀鬼胎。历史上也出现美国和日本在稀土产业上的大战,但结局多以美国胜利。其中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毕竟“儿子”是打不过“爸爸”的。

比起与美国的稀土大战,日本在打压中国稀土行业上可谓不择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揭晓。

稀土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稀土这个名字,你可能认为它是一种土,并且很珍贵。如果你是这样认为那就错了。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个种金属的总称。这时就有人会提问了。既然稀土是一些金属的总称,那为什么名字中又带着土呢?这是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比较少,又因为当时的化学技术不发达,所以只能提取到一些不溶于水的氧化物。,所以当时的人们把这种氧化物叫做土,取名叫稀土,这就是土的由来。

稀土虽然在生活中很少被提及,不像铁、铜、银那些金属被世人所知。但在工业领域稀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着工业“黄金”的美称。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由于稀土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所以稀土的运用范围非常广。并且稀土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所以在军工行业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制造出的坦克飞机导弹没有稀土的添入,那么性能就会大打折扣。就比如美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中就加入了稀土。那我们现实生活中需不需要用到稀土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玻璃、眼镜片,和电子产品的显像管,还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都与稀土有关。如果没有稀土,可能各位就只能在报纸上看到这篇文章了。

既然稀土如此重要,那么一直想打败中国的美国和日本,又会做何举动呢?

国际社会的打压

在今年的3月12号。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举行了线上峰会。会中明确指出4个国家要联手共建稀土供应链,研究稀土的精炼技术,并且对中国稀土出口实行管制,以应对中国在稀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美日在国际上公开对中国的稀土产业进行打压了。实际上中国稀土企业与国际稀土企业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在历史上中国的稀土产业曾经两次被国际打压。因为稀土的产业链无非就三个步骤。,开采、冶炼和深加工。而第一次被国际打压就是在稀土的冶炼环节。因为当时中国的重工业落后,无法对开采出来的稀土进行冶炼和深加工。所以我们只能把加工这环节承包给国外的稀土企业,然后再把精炼后的稀土给运回来。所以在这个时期,中国只能出口稀土原料。大家都知道任何产品没有经过加工,它的价值都是很低的。所以当时的稀土自然而然地被当作土来卖。

但是中国是一个人才倍出的国度,国际上稀土萃取技术的垄断被我国的优秀化学家徐光宪给打破,后来人们把他称作“稀土之父。”

自从中国掌握了稀土的萃取技术,中国稀土也走向了世界。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日本卑鄙的手段

美日等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第二次打压发生在深加工环节,用的手段也更加复杂,叫专利。而专利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就已经成熟,他们就像规矩的制定者,所以在这一次打压中,中国的损失很大。

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中国还没有颁布专利法,并且很多公司没有形成专利的概念。而再看日本,早在1885年就颁布了专利法,并且之后趁着发展中国家专利普及的落后,疯狂地在国际上抢注和多注专利。以日企住友金属株式会社为例,1982年发现了钕磁铁,随后就在美国,日本,国内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申请了技术专利。而专利就像行业的标准,如果你的企业也要生产钕磁铁,那么你就得按照这个标准,并且这项技术在稀土行业中的附加值也非常高。所以中国的稀土领域想向高端发展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有了这些专利,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想进行稀土产品的生产,就必须向美国和日本缴纳专利费,而且如果对方不授权,那么这个计划就泡汤了。专利权的初衷是激发企业的创造力,维护企业的利益,但是却被美日等发达国家滥用,甚至变为武器打压发展中国家。

日本不仅在专利上下功夫,还做起了“贼”。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据相关报道,日本一些企业经常以“客户”的身份到访中国的稀土工厂,但是那个年代的中国稀土工厂的保密意识不够,所以这些客户就变成了贼,偷走了中国稀土工艺技术。然后迅速在国际上申请专利来继续打压中国企业。

那么很多人就会好奇,为什么中国企业自己研发出技术后为什么不去注册专利呢?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专利的意识不够,第二是专利的申请费太过高昂。中国在1985年才颁布专利法,而日企住友金属早在三年前就拥有相当丰富的专利数量。所以当时的中国的企业和日本企业在专利上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就相当于在拳击比赛中,一个小孩去对战一个成年人。

上个世纪美国和日本申请一项专利的费用要达到数十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数百万人民币,那时候中国许多企业才刚在起步阶段,数数百万人民币,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天文数字。同时美日也利用高昂的专利申请费把很多的专利申请者拒之门外。

可谓是非常卑鄙!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中国的反击

在吃了这么多亏之后,中国决定反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对稀土价值认识的不足和国家的不重视导致了中国的稀土资源大量外流。所以进几年国家就颁布了稀土出口的限令,从最大程度上守住中国的稀土储量。并且实行产业全球化,大量从国外进口稀土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多余的部分还可以卖出去。

为了应对专利打击,我们在冶炼环节积极探索,创新新的冶炼技术。以此来对抗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专利技术数量上的优势。而且中国有了自己的专利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以向高端稀土产业发起冲击。突破国际社会对中国稀土的技术封锁。在近10年,中国企业在稀土专利的申请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总和,也收购了一些高附加值的专利。

中国本身就是稀土储量大国,在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技术突破,打破专利壁垒,向高端领域发起冲击。而这些也正是中国正在做的。

虽然稀土为不可再生资源,但是人类找到可替代的资源之前是不可能完全抛弃稀土,并且中国在稀土行业的下游产业链上占优势,谁叫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呢。所以中国稀土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稀土是什么?中国把握了全球稀土命脉,能否成为反制王牌?

就像建国初期的领导人所说:“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不仅是稀土产业,中国正在处于全方面的觉醒。

未来是光明的,是可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稀土   住友   中国   美日   上个世纪   反制   专利法   命脉   储量   日本   美国   王牌   发达国家   专利   金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