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7月9日对于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来说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太空稻”收割的日子。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先介绍一下太空稻,太空稻顾名思义种子曾在太空待过,重要的是该批太空稻种子曾于2020年11月随嫦娥五号登月并历时23天、环行76万公里后成功返回地球。返回地球的1个月之后,该批太空种子选定位于广东省的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中作为种植点,并于2021年2月26日播种完毕。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经过8月的生长,太空稻达到了半个人高,沉甸甸的金黄色稻穗都压弯了它的腰。每粒稻种约1公分左右,呈褐色或白色,总计2000株水稻、1万个单穗,分别装到了3个袋子送往了实验室,以便做进一步研究。

按照研究人员的解释,这批稻种将分为3批,一批继续种植,一批备用,最后一批则用来进行深入的基因及形状鉴定,以从微观角度寻找它与地球常规水稻的不同之处。如果进展顺利,最快4-6年后便能有一小批太空水稻端上人们的餐桌。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科研人员还解释到,太空水稻并不是第一次,我国已经有成功的太空水稻育种案例,像口感极佳的华航57号”,米质被评为国标优质一级,而稻株兼具了高抗白叶枯病、高抗稻瘟病等多个优秀特征;再比如野香优航1573”,也是太空育种的优质米种,不仅抗倒伏还高产。两种太空水稻均得到大面积种植。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太空育种在初中、高中生物、物理课本中都有涉及,种子在太空中受到微重力、磁场、高真空、高能辐射等因素的影响,种子DNA链条发生断裂或重组、基因组发生易位、产生新的突变体的几率比在地球上高出10倍以上。在地球环境下要是营造种子变异的条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关键是变异本身就是随机性,可能朝着预想的方向演变,但相当一部分是往不理想的方向变异,意味着前期投入可能要全部打水漂。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但对于太空而言,种子基因变异却变得容易得多,而且不管是探月,还是搭建空间站,携带种子进入太空属于“举手之劳”,使得成本大幅度降低,但产出却常有意外惊喜!更关键的是,现代社会对水稻种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抗病性、耐旱性、倒伏性,及卓越的口感等等,恨不得各种优点集水稻于一身,还要保持完整性、健康性。因为太空育种没有外来基因的剪裁、拼接,所以不输于转基因作物,在植物形状表现上更稳定一些。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事实上,我国天空育种几乎与航天工程同时起步,尤其是后期每次太空发射都要“稍”点种子。比如1987年这是我国太空育种的元年,水稻、青椒等种子便成功随我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发射成功。而后的神舟6号携带的是苦苣苔、灯盏花等。

神舟7号一次就带了87种种子,神舟9号带了普洱茶种子;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神舟10号,因为它携带的是人参种子,老高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时,还想要是以后人参都长得和红萝卜这么大,人参是不是能当饭吃了?

“太空稻”收割啦!在月球待过,稻粒长约1厘米,口感或大幅提升

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确确实实地尝到了太空育种的甜头:资料显示,单是太空育种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我国已累计推广了240万公顷,粮食增产超过13亿公斤。而2020年公布的最新数据为航天育种数量已经突破700多个,产值超过2000亿,这些成就既属于我国育种专家,也是航天科技人员,是他们共同促进了我国育种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原创:老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口感   耐旱性   稻瘟病   太空   农业大学   稻种   神舟   华南   水稻   月球   人参   基因   航天   大幅   种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