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 | 金融市场周报(07.12-07.18)


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 | 金融市场周报(07.12-07.18)

编辑丨前海创汇


01

宏观概况


01

国内外宏观

1、央行明确表态:我国物价总体可控,降准是常规流动性操作,下阶段货币政策仍以稳为主!


7月13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物价总体可控,近期PPI上涨较快是因同期低基数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总体看,中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在二、三季度可能维持相对高位,并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回落。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旨在促进降低全社会的综合融资成本,但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对于海外政策变动,其表示“对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2、国新办召开例行政策吹风会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14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有关情况。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碳交易是指政府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上限以排放配额的形式分配给每个企业,企业对排放配额自由出售。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3、重磅!李克强召开经济座谈会,明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重视大宗商品涨价压力


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李克强指出,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针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市场主体需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增强前瞻性精准性,加强区间调控,坚持就业优先。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近期实行的降准措施要体现结构性,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


4、历史性一幕!创业板指数首次反超沪指


7月13日,A股沪深两市双双小幅低开,创业板指早盘站上3560点,历史上首次超越沪指。数据显示,截止7月12日,创业板指今年涨幅为19.17%,沪指涨幅仅为2.62%。更有意思的是,据历史数据显示,当上证指数被另一个重要指数反超时,那个反超的指数所代表的标的,大概率成为接下来行情上涨的主角。


02

二级市场

国外: 美股方面,上周三大指数齐跌,结束三周连涨。道指周五收跌近300点创一个月最大跌幅,纳指四连跌创三周新低,能源板块领跌。


国内:A股方面,上周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且伴随成交量进一步放大:上证综指上涨0.43%,深成指上涨0.86%,中小100上涨0.03%,创业板上涨0.68%。港股方面,全周累涨2.41%,收报28004.68点,结束此前两周连跌。


03

股权市场

• 喜茶完成5亿美元融资


喜茶上周交割完毕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从市场消息人士处获悉,此轮融资有新股东进入。最终被确定的新一轮投资方为:黑蚁、腾讯、红杉、高瓴、淡马锡、L Catterton和日出东方资本。


•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已于5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以双重上市的方式,其保荐人之一为高盛。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以双重上市的方式回港上市,相较于二次回港IPO,其将面临港交所更为严格的审查,类似在港首次上市的流程,不享受豁免。


02

时事热点


01

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影响几何?

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于7月16日正式启动,预计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将超过40亿吨,我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1、为啥我国要搞碳排放交易?


中国建设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给碳排放定价的信号,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想要排放CO2等温室气体,那么就应该首先获得碳排放的权利,然后再为这个权利支付费用,这个过程被称为碳定价。碳定价机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强制型手段,就是开征碳税;另一种是通过市场手段,也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开征碳税更适用于管控小微排放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则适用于管控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或行业。这两种政策是可以结合使用的。


2、什么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怎么运行的?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将碳排放的权利作为一种资产标的,来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也就是说,碳交易的核心是将环境“成本化”,借助市场力量将环境转化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将碳排放权这种有价值的资产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


至于碳市场的运行机制,首先,政府确定整体减排目标,采取配额制度,先在一级市场将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给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企业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这些碳排放权。


其次,受到经济激励、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会率先进行减排,并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卖给减排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并获取额外收益。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则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碳排放达标成本。


在企业微观决策上,主要是将碳减排成本、超额碳排放成本、购买碳配额的成本与超额排放生产带来的收益进行比较,并作出相应决策。


3、参与者是谁?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先行军。


电热力生产及工业集中用煤、交通领域大量耗油是导致中国碳排放量较大的主因。根据英国BP的2019年数据,中国93%的碳排放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其中68% 来自于固体燃料如煤炭,23%来自于液体燃料如石油等,9%来自于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等。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的说法,目前,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参与首批开户的电力企业共计2225家。


全国碳市场首批以发电行业起步,“十四五”期间,预计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未来八大行业控排企业大约有8000至10000家,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


03

投资语录


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 | 金融市场周报(07.12-07.18)

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

——威廉·欧奈尔

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 | 金融市场周报(07.12-07.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漫灌   排放量   全国   配额   温室   周报   交易市场   货币政策   中国   金融市场   气体   融资   交易系统   上线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