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各地高考出分,由于今年不让提“状元”,中文再次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一面。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人生4大美好时刻变成了: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考得较好时……


随着各省陆续公布了高考分数,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学子们将面临人生中第一个重要选择——报志愿。



有人说:选错大学毁四年,选错城市毁一生。


有人怨:自己当年报的热门专业,如今却已经被裁撤。


看似简单的报志愿,其实包含3个小选择:城市优先?大学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各个都是灵魂拷问。除了考得较好者,大多数人都要特别慎重。


这三者的优先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相应变化。所以报志愿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今天,我把自己毕生经验倾囊相授,希望对各位看客有所帮助。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首先,中国政治能级最高、经济实力最强、集聚资源最丰富的是北京和上海,当然也包括高等教育资源。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北京和上海也是中国“双一流”最多的城市。所以填报北京、上海的学校,可实现城市与学校两全其美。


唯一的烦恼是,太多人想去,造成京沪高校录取分数线普遍飘高,失去了“性价比”。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城市战争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根据过去10年的录取分数线,总结制作了《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发现过去10年,多所京沪高校的分数线远远高于自己的综合排名。


不过据我观察,如果毕业后想到北京发展,不一定要读北京的高校。


2013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高达71.79%,2014年为58.04%,2019年跌到16.07%(校本部);2013年,清华本科生留京率为30.7%,2014年为30.3%,2019年跌到18.20%。


就连最顶尖的清北,大多也不留京。除了北京难留之外,侧面说明了北京没有对本地高校“特别照顾“。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上海。


如果未来明确想到上海发展,那么你最好不要选上海以外的学校。


因为除非你是清北毕业,上海对本地高校毕业生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照顾都远强于北京,在上海上学的人留沪比在北京上学的人留京容易。


再给大家讲两个真实故事,真不是段子:


我有一个上海朋友考上了武汉大学,结果他周围的人觉得他上的是二本。


还有一个中山大学毕业的朋友去上海求职,面试官告诉他:“小伙子,学校差没关系,以后工作努力就行。”


上海对外地高校的认知度并不算太高,你懂的。


所以如果你真爱上海,至少选一个包邮区的学校。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京沪之外,另两座一线城市都位于大湾区。


大湾区的开放和包容性更强,所以广州深圳有一个特色,就是各地校友资源在这里都吃得开。


想要成为广东人,不一定非要读广东的大学。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DT财经


你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武汉的高校,而不是广东的。


因为某种程度上,武汉很多高校就像广深在武汉的飞地。


你看华为,这个世界五百强巨头有很多员工都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有志于成为华为人的朋友,就应该努力上华科大,而不是深圳大学。


深大虽然离华为近,在华为的校友资源却不如千里之外的华科大。


再给大家讲两个真实故事。


有一个朋友是学霸,高考差几分上北大,去了武大。他研究生考上梦寐以求的北大,博士去了港大。最后毕业去深圳工作时,发现北大在深圳的校友资源少于武大。港大校友更是呵呵。


还有一个朋友武大毕业,去深圳求职。之前对面试很忐忑,没想到面试官是学姐。于是紧张的面试变成了两人回忆校园往事。樱园宿舍是老样子,枫园食堂还好不好吃……


当然,来大湾区也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选城市,还是选大学?


在最近某排行榜上,民国年间高居TOP 5的中山大学(不在中山,在广州)创下了17名的历史新低。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最近几年,华南最高首府的中山大学骚操作不断,尤其是专业“盲盒”,搞不好会让你“惊喜”连连。具体我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搜。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中山大学网站


昔日二本的深圳大学如今节节攀升,排名迅速上升。2020年深大在外省理工类录取均分超一本线108分,外省文史类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68分。妥妥的一流。


一起一落,是不是巧合地对应了两座城市的走势?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相信这几天,有很多人要在 “一线城市的二流大学”与“二线城市的一流大学”之间做出取舍。


本质问题其实是你觉得读大学,是为了求知还是就业?


如果侧重就业,则城市更重要;如果侧重求知,城市就没那么重要。


大学是涨知识的,城市是涨见识的。知识是敲门砖、入场券,没有过硬的知识技能,简历都不一定能过。见识是方向盘、天花板,关键时刻助你完成阶级跃升的关键一跃。


一言蔽之,如果分数能上二线城市的211、985大学,不一定非要去一线城市上二流大学。


如果分数不够,无论去到哪都只能上个二三流大学,那肯定还是去一线城市好,至少涨涨见识。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经历过高考的我们都懂,城市排名一目了然,学校排名可以大致参考。


专业“好坏”似乎只能靠兴趣和感觉了。即使是状元面对北大清华专业随便挑,也未必能作出理性的选择。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殷储特别强调:报志愿之前要搞清楚你是谁,你爹是谁?


此话现实,却有一定道理。


储拿前几年最热的金融专业举例,老百姓的孩子和有家世的孩子学的金融是“不一样”的。此外金融业不仅看家境出身,还看学校出身,行业更认可十几所顶级院校,二本三本的经济学院要慎重考虑。这些直接决定了学金融的结果是贵族还是柜员。反而是因为学医比较苦,对老百姓的孩子相对公平。只要能熬出来,至少能实现阶级跃升,成为体面的中产。即便是在县城里做主治大夫,在当地也会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殷储最后吐血强调,兴趣最不值钱!


中国教育体制决定了,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也很难搞清招生简章上那些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很多孩子喜欢打游戏,难道就报游戏相关专业?


第二个大忌是高中什么好,大学接着学。与高中简单的文理二分不同,大学学科分类更细致全面,大类有理工农业文法经管艺,小类细化专业更是成百上千。


它们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毕导


很多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只看眼前什么专业最火。


冷板凳专业可能一夜爆红,迎来高光时刻。热门专业也会骤然变凉,很多学生没毕业就面临自己专业被裁撤,要直面惨淡人生。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网易数读


小方向难测,大趋势还是可以把握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黎安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北大光华过去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省高考成绩排前几名的高分考生。最近几年,经管、金融类专业对高考高分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金融不再是高分学生的第一选择或唯一选择了。”


如果将时间尺度拉长,发现即使在金融最火的时候,理工科也没落下风。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谷雨数据


2011年风口还属于物联网,风刮了三年后让位于电子商务,近两年最受高校追捧的专业则是大数据。


这个曲线还真是紧跟的新技术和互联网变革。眼下互联网热度没有散去,时代又提出了新要求。


高层各种吹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的硬核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和地区发展。


连传统金融都要依靠科技创新,金融与科技硬实力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最近芯片热导致很多学生开始选跟芯片有关的科,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


看来,无论风口怎么变,工科颇有屹立不倒的感觉。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图源:DT财经


不过工科极其庞杂,细分专业很多,彼此可能基础课完全不通。


选工科专业之前一定要对专业有尽可能深的了解,有时候看似未必光鲜的冷门工科专业,往往后来前途(钱途)并不差。


对文科生来说,选择面比理科生窄得多。无外乎几类,文史哲、外语类、经管类、政法类。


数学不好的,建议不要学经管,以免将来挂科影响毕业。


外语类最好选小语种,英语慎选,除非你英语牛到可以考北外、上外的高翻。


剩下的要记住,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天下最差的专业,一定是新闻。(本人亲测)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当好城市+好大学+好专业三者叠加,不难发现它与中国时代的走向是如此耦合。


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掀起的“外贸潮”,助推了英语和国贸专业成为当时的香饽饽,此后,外贸行业随着出口加工业一起吃香。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从高度依赖外贸转向为内需驱动,外贸热退潮后,金融热随之问鼎。


外贸受制于区位与运输,沿海城市必然受益。金融作为高端服务业,北上广深强者恒强。


当下,面对内循环的呼唤与科技战的突围,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等硬核产业无疑将是未来十年的关键。


与外贸、金融不同,高端制造业不一定会依赖沿海,也不一定就是一线城市赢者通吃。二线城市也迎来了春天。


去年,南京重回GDP前10,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排名。南京过去长期被苏州压制,最差时在1989年,南京GDP排在江苏第四位,比扬州还要低。


最近几年,南京以软件业为基础,南京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不断突破。集成电路本来是空白,靠台积电硬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挤进了芯片重镇之列。短短两年多时间,南京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余家。


明星城市成都早在2003年,先吸引英特尔设厂,由此带动了德州仪器、ARM、富士康、联想、戴尔等一系列全球知名企业入驻。


同一时间,成都开始布局游戏产业,王者荣耀就诞生在这里。如今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成都设立西南总部,充实了产业基座,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最进击的是合肥。早年有个夸张的说法:很多学生看中科大是国字号,以为在北京就报了,得知在合肥后哭瞎了双眼。


如今合肥凭借中科大,顺利拿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政府一系列的“风投”操作,各大新兴产业遍地。


你会发现,这些北上广深之外的后起之秀,城市-大学、产业-专业是相互成就的。但是它们也都经过了漫长的铺垫,不是一蹴而就。


能去北上广深,自然是最好。但杭州、南京、成都、合肥的崛起,为去不了一线城市的学子,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长期主义给它们的回报,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也许人们都太急了,报志愿都是为了一个答案。似乎有了这样的答案,今后的人生就一马平川。做了某一个选择,未来的道路就一片坦途。


就拿选专业来说,莫非不学金融就干不了金融?学了法律就只能干法律?


在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理科选数学、物理,文科选中文、历史,应该是不坏的选择。


毕竟这样的基础学科,可以修炼自我、穿越周期。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份野鸡大学名录。拿走不谢。


过来人高考经验:天下没有最好的专业,但最差专业一定是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山大学   华为   专业   合肥   成都   南京   工科   过来人   最差   上海   北京   中国   高校   经验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