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宇宙(二)

作者:路易坪

二、关于物质的最新发现


《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意科学家共同发现一一神秘物质可穿透任何物体”的文章,文章说:


“据《扬子晚报》报道有一种物质可自由穿过你的大脑而不留下任何痕迹。也可以穿越大地,穿越墙壁,穿越我们所见到的任何物质。意大利和中国的一个科学合作小组经过8年的实验,最近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物理学通报》及《纽约时报》上公布了实验的初步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


实验的初步结果是,已经探测到了这种物质粒子偶尔碰撞碘化钠晶体中的原子核时发出的微弱光线,并据此推算这种物质很重,它的粒子重量至少是质子的50倍。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物理学家弗兰克说,如果这一发现属实,无疑是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


而这种粒子的存在将非常有力地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一一所有的星星正在离我们远去,原因是宇宙正在爆炸的状态中。此外它还支持了超对称粒子模型一一物质有“阴阳两界”,而且两界中的物质一一对应,我们已知的世界是由正物质组成的,但是还有与它对应的反物质。引起轰动的这篇论文的8名作者有一半来自中科院高级物理所。


2001年1月10日的《参考消息》上发表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月10日文章]题为:“河外星系的新发现:纷繁而激烈”(作者马克.萨彭菲尔德)。


文章中关于《暗物质群》是这样描述的:


英格兰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上星期提出的观点认为,宇宙中99%的星系也许是我们看不到的。他们认为,星系与其说是恒星群,不如说是暗物质——一种至今仍无法证明其存、但科学家认为其组成宇宙90%质量的物质。如果没有暗物质的存在,就无法解释一一比如说一一天体之间的引力现象。


大量的暗物质显然在普通星系中发挥作用,但是仍有少量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中没有恒星的空间。剑桥大学天文学家尼尔.特伦特姆说:人们比较容易注意发光的大型天体。


在哈勃时代和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星系是包含着恒星和尘埃的“宇宙中的孤岛”。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在多个方面反驳了这种观点。照片显示大型与小型螺旋状星系的演变是不同的一一许多大型螺旋状星系的核是稳定的,不发生新恒星,而较小星系的核却不断从周围区域吸取物质,通过剧烈的聚变反应产生新的恒星。”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提出了“正负宇宙”说,这与科学家“宇宙其实有两个”的最新学说如出一辙。


更有趣的是当代科学关于“反物质、暗物质”的发现,竟与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剑桥大学   碘化钠   宇宙   暗物质   反物质   星系   天体   美国   恒星   粒子   科学家   物质   发现   科学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