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氢ᨐ论★氦(中篇)

谈=氢ᨐ论=氦(中篇)

(清风读书笔记于2020年8月31日)

谈★氢ᨐ论★氦(中篇)

(计算机模拟下的真空涨落模型)

13.量子涨落(真空涨落):

量子泡沫,也叫时空泡沫,是惠勒1955年根据量子力学提出的概念。量子泡沫是极小尺度下,即普朗克尺度数量级别下,不确定关系,使粒子和能量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随着时空尺度缩小,虚粒子能量会增加。量子泡沫由真空涨落而引起,只有在微观尺度上才能显现这种特征,但在宏观尺度下观测相对平滑的时空,会发生显著性偏离。

谈★氢ᨐ论★氦(中篇)

[波函数ψ(x,y,iy):y=cosx,iy=i★sinx]

1928年,狄拉克提出相对论电子运动方程,预言了正电子与反粒子的存在,引出了 “真空不空” 的实际意义。真空不再是虚无的空间,而是由 “负能态” 所充满的能量状态,这也是正反粒子所达到的平衡状态。

谈★氢ᨐ论★氦(中篇)

(狄拉克提出相对论电子运动方程)

真空的涨落,表现为正、反粒子不断地产生和湮灭,根据测不准关系,区域越小,涨落越大。时间和能量是一对满足测不准关系的共轭量。因而能量守恒定律,会在短时间内被违背。时间越短,偏离守恒能量越大,会产生质量更大的正反粒子。用冲激函数描述守恒能量的偏离程度。

谈★氢ᨐ论★氦(中篇)

(狄拉克把冲激函数应用于量子力学)

14.引力囚禁:

质量越大的正反粒子,其寿命也越短。例如,质量很小的 “上夸克和下夸克”,寿命很长,可以构成稳定的质子和中子;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稳定的 “氢原子”。而质量超重的 “顶夸克和底夸克”,寿命很短,不能做为构建 “氢原子” 的原材料。但是否可以做为构建 “暗物质”的原材料呢?虽然没有证据,但也不敢说绝对不可能。(注:顶夸克质量是上夸克质量的78681.81倍;底夸克质量是下夸克质量的889.36倍。)

谈★氢ᨐ论★氦(中篇)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其引力场的时空背景,属于弯曲的黎曼非欧几何。时空经纬线,没有平行线。非欧几何比欧氏几何,更具有 “普适性意义”。牛顿引力效应建立在欧式几何框架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暗物质,多集中于 “星系核心或星团引力源”,引力强大到令人难以置信,“顶夸克和底夸克” 在强大引力囚禁或禁闭下,会进入超稳定状态,其寿命变得很长很长。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宇宙中不存在 “引力囚禁” 的可能性。

同理,超铀元素都是超重元素,例如原子序号为118号元素Og(读 ào),在小质量地球或月球上,稳定性极差,半衰期极短,存活时间只有0.9毫秒(1秒=1000毫秒)。但在大质量冷寂大行星体内,有可能遭受“引力囚禁”,简直就是“稳定岛”。Og元素很可能超强稳定,其寿命会延长到数亿年之久也说不定。

15.电子迁移和湮灭:

谈★氢ᨐ论★氦(中篇)

(能量低的电子,在距离原子核近处运动;只有能量高的电子,才能到达离核较远的高能量轨道运动。)

一个平静于虚空的电子,根本就不平静。在电子的周围存在着很多活跃的邻居,但邻居电子与正电子正在肇生与湮灭。光子正在诞生与消亡。正反重粒子也在不断地创生与毁灭。孤立的电子(e⁻)带负电荷,是沸腾的火山口,必须与带正电荷的质子(p⁺)相匹配,才会立马平静下来。

谈★氢ᨐ论★氦(中篇)

(已被天文观测所证实:中子星互旋,会产生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

电子与质子的共轭能量,共同构成氢原子内强大的电磁场。夸克与胶子的共轭能量,共同构成质子或中子内更加强大的核力场。氢原子和物质分子的共同质量,决定了恒星或星系那超强大的引力场。干扰电磁场的振荡,会产生电磁波;干扰中子星的互旋,会产生引力波。

16.氢核聚变反应:

①¹H + ¹H→ ²H(氘) + n + ν(中微子)

②²H + ¹H→ ³He (³氦)+ r(伽玛射线)

③³He + ³He→ ⁴He (⁴氦)+2¹H(氢)

谈★氢ᨐ论★氦(中篇)

(氢核聚变成氦核的链式反应过程示意图)

在氢核(H)聚变中,最难氕氕聚变,其次氘氘聚变,最容易氘氚聚变。在氘-氚聚变中:

第一步必须创造10万K高温条件,把氘-氚混合气体加热到等离子态,使得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让原子核高速旋转,自由裸奔运动,才有机会发生原子核直接接触。

第二步,由于所有原子核都带正电,按照 "同性相斥" 原理,两个原子核要想聚在一起,必须克服强大的静电斥力。两个原子核靠得越近,静电斥力越 大。必须提供1亿K↑的高温条件,使两核距离压缩到3×10^-12毫米以内(飞米级别),静电斥力被粉碎,核力(强相互作用)占上锋,两核聚成一核,并释放出1个中子和17.6MeV能量。

谈★氢ᨐ论★氦(中篇)

(新元素周期表已经收集到118种元素)

17.氦核作用 (又称α反应):

氦核聚有两种:

①把恒星的氦核(⁴He)转换成重元素;

②3氦过程(3α反应)。 当3氦反应进行时,只需氦的参与,一旦有碳(¹²C)产生,能将消耗氦的核反应进行到底。例如:

谈★氢ᨐ论★氦(中篇)

(氦核作用产生新元素的全过程)

①¹²C + ⁴He→ ¹⁶O氧 +г +7.61MeV

②¹⁶O + ⁴He→ ²⁰Ne氖 +r + 4.73MeV

③ ²⁰Ne + ⁴He→ ²⁴Mg镁 +r + 9.31Me∨

④²⁴Mg + ⁴He→ ²⁸Si硅 +r + 9.98MeV

⑤²⁸Si硅 + ⁴He→ ³²S硫 +r + 6.98Me∨

⑥³²S + ⁴He→ ³⁶Ar氩 +r (伽玛射线)

⑦ ³⁶Ar + ⁴He→ ⁴⁰Ca钙 +r

⑧⁴⁰Ca + ⁴He→ ⁴⁴Ti钛 +r

⑨⁴⁴Ti + ⁴He→ ⁴⁸Cr铬 +r

⑩⁴⁸Cr + ⁴He→ ⁵²Fe铁 +r

⑩①⁵²Fe + ⁴He→ ⁵⁶Ni镍 +r

谈★氢ᨐ论★氦(中篇)

反应过程:

氦-4 → 铍-8 → 碳-12 → 氧-16 → 氖-20 → 镁-24 → 硅–28 → 硫–32 → 氩–36 → 钙–40 → 钛–44 → 铬–48 → 铁–52 → 镍–56。镍-56是大质量恒星以核聚变能产生的最后一种元素。

谈★氢ᨐ论★氦(中篇)

(大质量恒星,由氢氦聚变出各种新元素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18.碳核聚变反应:

氦核聚变,又称氦核融合,是3氦(3 ⁴He)过程,即由3个氦原子核转换成碳(¹²C)原子核的过程。这种核聚变反应要求在1亿K↑的高温条件下,并且氦丰度也很高的恒星内部迅速进行。氦核聚变,多发生于老龄恒星,经由 “质子-质子链式反应” 和 “碳氮氧循环” 产生的氦,累积在恒星的核心。在核心的氢已经燃烧殆尽,核心塌缩,直到温度达到氦燃烧的临界值。

碳核聚变,多发生于大质量恒星,即恒星质量>4⊙(太阳质量)。它能创造核反应所需高温6×10^8K和高密度2×10^8kg/cm³。碳聚变主要过程有两

①¹²C + ¹²C(碳)

→²⁰Ne(氖) +⁴He (氦)+ 4.617 MeV

→ ²³Na(钠) + ¹H (氢)+ 2.241 MeV

→ ²⁴Mg (镁)+ n(中子) - 2.599 MeV②¹²C + ¹²C(碳)

→²⁴Mg(镁) + r(伽玛射线)

→¹⁶O(氧) +2 ⁴He(氦) - Q(吸热)

谈★氢ᨐ论★氦(中篇)

(双碳聚变成钠镁的示意图)

大质量恒星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直至铁核诞生,便戛然而止,不再进行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碳聚核链式反应,最后生成铁镍合金,但铁丰度高于镍丰度。铁镍的吸热过程远大于放热过程,最后灯枯油尽,火灭热寂,恒星残骸是铁蛋(白矮星)。白矮星冷寂坍缩成黑星。黑星吞噬物质,质量足够大,将坍缩成黑洞。

铁镍再往后的元素,通过超新星爆炸生成。地球天然元素94种。再往后的元素,必须人工合成。2015年12月美国实验室确认了118号元素(Og)可以人工合成,2017年1月正式宣布把118号元素列入《元素周期表》。然而119号元素还没有人工合成出来,美俄联合团队正在攻关之中。

谈★氢ᨐ论★氦(中篇)谈★氢ᨐ论★氦(中篇)

[(118号元素的中文名和电子排布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夸克   氢原子   原子核   聚变   质子   中子   恒星   引力   粒子   真空   能量   元素   过程   质量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