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类星体

认识类星体

(清风科普于2021年03月17日)

类星体,无论望文生义也好,还是天文观测也罢,都指向类似于恒星类的天体。如果谁真的这样去理解?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类星体并不是 “恒星级别” 的天体,而是 “星系级别” 的怪物,有的类星体甚至超过银河系的总质量。

认识类星体

01. 类星体的发现: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艾伦·桑德奇,用一台5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找到了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第48号天体(3C 48)。他发现3C 48光谱中存在一个又宽又亮的奇怪射线带,看似恒星,又不是恒星。随后人们十分关注3C 48,又有了诸多新发现:①星体很小,光学直径<1"(角秒),只是一个光点,与恒星很难区别,所以叫类星体。②它会发出极亮的非比寻常的蓝光;③存在着无线电波波段信号特性;④具有连续光谱及其强烈的辐射谱线。

注:角度制规定,圆周角的1/360为1度角,记作1°。用度(°)、分(′)、秒(″)来测量角的大小。其中,1°=60′,1′=60″ 。

2015年03月03日,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一颗类星体,距离地球128亿光年,光度是太阳的430万亿倍,中心黑洞质量为120亿个太阳质量。它是人类所见最遥远最明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这个宇宙早期的 “庞然怪物”,是用云南丽江2.4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最早发现的,其红移z=6.30,也是高得令人称奇!

2015年5月夏威夷凯克天文台,发现4颗类星体欢聚场景,还有4个活跃的黑洞,而且彼此相距很近。

类星体的发现意义重大,它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并列为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的 “四大发现”。

认识类星体

02. 具有很大的红移(z):

红移有三种:①多普勒红移:由于辐射源在固定空间,远离我们而去的红移;②引力红移:由于光子为了摆脱引力场,而向外辐射的红移;③宇宙学红移:由于宇宙爆炸性膨胀所造成的红移。

多普勒效应引起的红移和蓝移,很容易被检测出来,使天文学家能精准算出:天体空间运动速度的快慢。

天体红移的量度用z表示,如果z=0.1,则表示频率降低了10%,意味着恒星以1/10的光速远离我们而去。但仙女座星系的光谱显示蓝移,意味着它距离我们银河系越来越近。

普通恒星的红移,如果100光年上下,肯定都在银河系内,而且恒星相对运动基本为0,恒定的星星,顾名思义,名恒星。

恒星表象观测都是不动的,但本质理解也在运动,只是移动的角度微乎其微,地球人很难用肉眼察觉到恒星在动。所以天文学讨论的红移,多在 “1亿光年级别↑”。

类星体最大区别于恒星:就是具有很大的红移量,表示它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远离地球而去。类星体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大约在100亿光年以上。天文学家之所以能看到最遥远的类星体,是因为它们自身会以 “光亮度、X射线或无线电波” 的形式,喷射出超强的能量。

类星体红移量,远高于恒星。普通恒星红移z<1,而类星体OQ 172的红移z=3.53。所以仅凭红移大小悬殊,很容易把类星体与恒星区分开来。

已知最遥远类星体的红移超过光速的90%;星系红移世界记录长期保持者是8C143+63,其红移z=4.25。不过维持到2015年3月,被中国天文学家刷新了,我国发现的类星体红移高达z=6.30。

03. 类星体的特征:

认识类星体

认识类星体

认识类星体

[ 类星体中心有亮核,是超大质量黑洞,能猛烈吞噬周围所有物质:包括恒星、中子星、黑洞、星团等。]

(1)中心有亮核:

类星体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亮核,亮核是拥有一个成百上千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亮能猛烈吞噬周围所有物质,包括恒星、中子星、黑洞、星团及星际尘埃。类星体是名符其实的星系级别的 “宇宙第一杀手”。更准地说:它是茫茫宇宙中真正意义上的 “清道夫”。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秋风扫落叶,一干二净,片甲不留。

类星体的中心黑洞虽然不发光,但因引力太强大了,猛烈吞噬周围所有物质,同时喷射出无比巨大的能量,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并且把黑洞的黑斑完全掩盖了,用天文望远镜根本看不到,我们只能靠理性思维去推测计算黑洞的大小。

目前通过大型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20多万个类星体,但远离地球超过127亿光年的类星体只有40来个,其中最遥远的类星体,距离我们是150亿光年。这个数值已经于宇宙诞生的年龄138.2亿年。

但这并不能做为证据,来否定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38.2亿年前,也不能证明光速c不恒定,更不能证明有超光速粒子流的存在。只能用广义相对论来解释,只能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来求解。

认识类星体

[ 类星体具有高红移高亮度特性,最大红移z=6.30,而银河系内恒星红移z< 1。类星体有80%↑是射电宁静的。]

(2)高红移高亮度:

类星体是人类天文观测到最遥远的天体,“高红移” ,意味着它距离地球能高达100亿光年↑。“高亮度”,意味着它不是恒星级别,而是星系级别的天体。类星体有80%以上是射电宁静的。

类星体有的比银河系小,但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却比银河系高出千倍万倍,光亮度比银河系高出亿倍,比太阳高出430万亿倍。如果把太阳放在100亿光年的地方,光亮度会暗弱到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无法观测到太阳的真实存在。

认识类星体

认识类星体

[ 类星体能发出极强的紫外辐射,颜色显得很蓝很蓝。但它的红外辐射也非常强。其喷流高度可达10万光年。]

(3)极强辐射源:

类星体能发出极强的紫外辐射,因此颜色显得很蓝很蓝。光学波段是连续的光谱,其能量分布呈幂律谱形式,α为谱指数,α > 0。光学辐射偏振,红外辐射也非常强。

类星体射电源:①射电结构多呈双源型,即两极喷射出高能粒子流,其喷流高度可达10万光年,足见喷射能量之强大,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②少数呈致密单源,即单向喷流。单源性类星体,正向吸入物质叫黑洞,反向喷出物质叫白洞。

喷流角直径小于0.001″,典型的点喷流。 射电频谱指数α=0.75。如果α>0.4,称陡谱; 如果α<0.4,称平谱。陡谱射电源多为双源;平谱射电源多为单源。 短波段(厘米波段),辐射特别强; 中长波段(米波段),辐射很弱。

认识类星体

[ 3C 273类星体,视星等mv=12.8,红移z=0.158。距离地球2.9亿光年。]

04. 视星等(mv):

视星等(mv),是指观测者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体亮度。可取负数,越负越亮。

例如,太阳夏季时的视星等mv=-26.74,月球满月时的视星等mv=-12。

甲:最近的类星体3C 273 视星等mv=12.8,红移z=0.158。 距离地球2.9亿光年。

乙:最亮的类星体S50014+81 视星等mv=16.5,红移z=3.14。 绝对星等Mv= - 33。

讨论:从视星等来看,甲<乙;所以从肉眼去观测:甲比乙更明亮。从红移量来看:乙>甲;说明乙比甲更遥远。所以从理性去推测:乙比甲更明亮。天文学很常见现象:肉眼观测与理性推测往往是很矛盾的。

类星体的数目似乎以z=2为分界线:当红移z<2时,随着z值增大,数目也越多;当红移z>2时,分布趋势则相反,z值越大,数目越少。

认识类星体

05. 研究硕果累累:

2001年,美国宇航局(NASA)发现了由18个类星体组成的 “星系团”,距离地球65亿光年。

2003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宣布:发现了类星体周围存在着 “暗物质晕” 的证据。这对研究暗物质很有意义。

2007年,科学家发现类星体不仅有单胞胎,而且有双胞胎和三胞胎。一位德国中学生物老师发现神秘的绿色天体,距离地球约6.5亿光年,被称为汉妮天体。

它是一团庞大的炽热气体。研究推测汉妮天体的绿光,来自相邻类星体IC2497的强烈辐射。

IC2497的内核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曾经吞噬掉周围的天体,并且喷射出两束方向相反的高能辐射流。当类星体发出的粒子流,穿透汉妮气体云时,会激发氧原子,发出绿色的光芒。

然而IC2497已经不再活跃,意味着缺少食物,黑洞巳死,象休眠的死火山。但汉妮天体还在发绿光。从双方距离靠得很近推断,IC2497死亡时间,不会超过20万年。

认识类星体

认识类星体

认识类星体

[ 图①:IC2497内核,吞噬周围物质,喷吐辐射流,穿透汉妮气体云,激发出绿色光芒。图②:科学家发现类星体不仅有单胞胎,而且有双胞胎,甚至四胞胎。图③:由18个类星体组成的 “星系团”,距离地球65亿光年。]

06.天文知识拓展:

(1)绝对星等(Mv):

类星体绝对星等:- 25等 > Mv > - 33等。 绝对星等(Mv),是假定把恒星放在距离地球10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测得恒星亮度,用以区别于视星等(mv)。肉眼观测的视星等(mv)是假象,科学推测的绝对星等(Mv)是真象。

太阳的视星等mv=-26.74等,绝对星等Mv=4.83等。太阳的热星等-26.82等,绝对热星等4.75等。视星等和热星等,都可以取负数,越负越亮越热。

两个天体绝对星等相差5,那么光度相差100倍。假设:A恒星Mv=3,B恒星Mv= 8;则A比B亮度大100倍。

光度高的天体,可以有负的绝对星等值,如银河系的绝对星等Mv= -20.8等。

绝对星等,是由哈勃常数推算出来的:

Ho=50km/s·Mpc

类星体光度是太阳光度的10^12~10^14倍,相当于4×10^38W↑(瓦)。

光度是指发光强度,用于光度函数。光度是物体每单位时间内辐射出来的总能量,即辐射通量。

如太阳光度是3.827×10^26W,类星体光度是4×10^41W(瓦)。

肉眼观测太阳比类星体亮多了,视星等会高出38个数量级;但科学观测类星体比太阳亮多了,高出15个数量级。即类星体比太阳明亮程度,贴近于1亿亿倍。

认识类星体

(2)亮度的单位用什么来表示?

①亮度单位:坎德拉/平方米(cd/m²), 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旧时用尼特(nt)做单位,现已弃用。

②光通量单位:流明(lm),光源在单位时间里发出的光量总和。

③光强单位:坎德拉(cd),过去叫烛光,1坎=1烛光。

④照度单位:勒克斯(lx) ,光源照射物体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⑤光效单位:流明/瓦(lm/W) ,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Im),与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W),其比值称光源光效。

认识类星体

(3)超光速现象:

虽然光速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能量传递速度的极限;但在视觉直观上仍然会出现不可思议的超光速现象:v>c。

例如,将探照灯射向夜空,因云层反射,天空会出现亮点。当地面的探照灯缓缓转动时,高空的亮点会快速移动。如果云层无限远∞,亮点的速度v,甚至超过光速c。

同理,类星体中心母体(亮核)喷射出两束方向相反的高能粒子流(相当于探照灯的灯光),照射在星际物质上(相当于高空云层),激发出电磁辐射(相当于云层亮点)。

只要中心母体小小地摆动,则中心粒子流所激发的星云电磁辐射,就会快速移动,其速度v,甚至超过光速c。实际上这种超光速现象是视觉错觉所造成的假像,切不可信以为真!

认识类星体

[ 类星体中心母体(亮核),喷射出两束方向相反的高能粒子流,会造成超光速的视觉假象。]

(4)质能转化率问题:

类星体中心物质猛烈活动,其质能转化率可达44%,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宇宙奇观!要知道广岛原子弹爆炸,其质能转化率只有0.7%,前苏联沙皇氢弹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3864倍,其质能转化率也只有2.8%。

太阳燃烧每秒消耗掉400万吨的氢,但是认真计算一下,它在100亿年时间里质能转化率也仅占太阳总质量的0.0634%。

类星体质能转化率是44%,相比之下恒星(如太阳)的质能转化率仅为0.0634%,真是渺小得可怜啊!

假设太阳拥有类星体44%的质能转化率,那么生活在太阳身边的天体全部化为乌有。也就是说,不管你是靠近太阳很近的地球,还是远离太阳很远的冥王星,全都瞬间蒸发殆尽,化为一片乌有。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跟随我的思路,探讨一下有关 “太阳质能转化率” 的计算?如果不感兴趣的话,以下部分就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

认识类星体

[ 类星体中心物质猛烈活动,其质能转化率可达44%;而恒星(如太阳)质能转化率只有0.0634%。]

07. 附带太阳质能转化率计算:

已知:太阳质量=1.9891×10^30kg;太阳拥有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物质中,氢占75%,氦占24%,其他元素如氧、碳、氖、铁等占1%↓。

经过科学实验精确计算得出:太阳每秒钟有质量为6亿吨的氢,经过热核聚变反应生成质量5.96亿吨的氦。也就是说太阳每秒消耗掉400万吨(4×10^9kg)氢的质量,完全转化成能量,用来发光发热。

太阳诞生于45.7亿年前,我们计算一下共消耗了多少氢?

4.57×10^9年×365天×24小时×60分×60秒×(4×10^9kg)

=5.7647808×10^26kg(公斤)

已知:地球质量=5.965×10^24kg

求:在45.7亿年里,太阳所消耗氢的质量相当于多少个地球质量?

5.7647808×10^26kg÷5.965×10^24kg =96.643个(地球质量)

如果按照太阳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计算,太阳将在以后的54.3亿年里,会消耗掉6.8496192×10^26kg的氢,相当于114.83个地球质量。(计算过程省略)。

计算在100亿年的时间里,太阳会累计消耗多少质量的氢,完全转化成能量?

(96.643+114.83)×5.965×10^24kg =1.26144×10^27kg

已知:太阳质量=1.9891×10^30kg

求:在100亿年中,太阳对氢的质能转化率是多少?

1.26144×10^27÷1.9891×10^30 =0.6341635×10^-3×100%

=0.063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三星   类星体   光通量   射电   星等   光度   天体   光速   恒星   光源   亮度   物质   单位   太阳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