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清风科普于2020年7月28日)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感谢林碧华老师提供日食连拍照片)

(1)太阳(sun):

太阳,是由原子构成的 恒星。主体是氢原子,中心是氦原子构成的氦核,核心是铁原子构成的铁核。太阳燃烧到灯枯油尽,最终变成铁蛋而不是氦球。太阳表面温度5600K,中心温度1500万K。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³,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2)白矮星(White Dwarf):

白矮星,是太阳晚年形成的星体,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的恒星。其表面温度8000K,比太阳还高,能发出白光;而体积又比太阳小,所以叫白矮星。

白矮星的形成:恒星晚年,氢(H)聚变反应结束以后,将在核心进行氦(He)聚变,即每3个氦核聚变成1个碳核(C),碳核再去捕获1个氦核而形成氧核(O),并膨胀成为一颗 “红巨星”。

如果太阳变成红巨星,其半径会超出火星轨道 ,地球立马蒸发汽化而乌有。红巨星大气层剥离蒸发后,下骸就是白矮星。

白矮星表面密度约为0.1吨/厘米³,内部密度可达10吨/厘米³↑。白矮星的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原子结构完整,没有被引力粉碎。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3)中子星(neutron star):

中子星,是恒星爆炸后所遗留骸骨。当恒星质量≥1.44个⊙太阳质量时,寿命缩短而发生超新星爆炸。其外壳蒸发剥离,核心遗骸变成中子星。中子星质量约为0.70.75个太阳质量。超新星爆炸气浪产生碳氮氧(CNO),是地球碳基生命的源泉,事件发生在46亿年前。而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银河系里中子星的总数至少应该在20万颗↑。

中子星引力坍缩已经强大到:不仅压垮了原子结构,甚至压垮了原子核结构。并且把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简并压缩成不带电的中子。中子星,就是大量中子简并扎堆成团的场所。所以中子星的密度相当于原子核的密度。

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35~2.1倍,星体半径小于20公里。质量越大的中子星,半径收缩得越小,但密度大大提升。

小个子的中子星密度约为8000万吨/厘米³,傻大个的中子星密度可达20亿吨/厘米³。傻大个的表面密度约为1亿吨/厘米³,中心密度可高达100亿吨/厘米³。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万亿倍。地球半径是6371公里,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中子星,半径只有22米;如果把太阳压缩成中子星,半径只有10公里。

地球两极的磁场强度是0.7Gs(高斯),太阳黑子的磁场强度约1000~4000Gs。而脉冲星两极磁场强度高达1万亿Gs,甚至20万亿Gs。

中子星表面温度约为1000万K,中心温度高达60亿K。由于内部极度高温,有的中子星两极会脉冲式地喷射出粒子流,所以又称为脉冲星。

中子星都会高速自旋。由于中子星保留了母星极大的角动量,但半径只是母星的极小量,因此转动惯量的减少,导致非常高的自转速率。其周期从毫秒脉冲星的1/700秒到30秒都有存在,旋转周期最快的脉冲星可以达到1100转/秒。

一颗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约在1万~15万公里/秒之间,相当于1/2的光速(称亚光速)。也就是说,一个物体自由落体到中子星表面,其最大速度可达到15万公里/秒。(供参考:地球的逃逸速度∨₁=7.9公里/秒, 即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这个物体换成体重70公斤的人落到中子星表面,其爆炸当量相当于2亿吨核爆威力,即4颗俄国大沙皇氢弹爆炸的威力。不过这个人在越来越接近中子星的时候,就已经被中子星强大的潮汐力,撕碎成粒子流沿着涡漩运动轨迹,最终下落到中子星表面。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4)夸克星(quark star):

夸克星,是一种假想的还未被证实的星体。它由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恒星死亡时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缩,如果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44倍,电子和质子会挤压简并形成中子星;如果恒星质量更大,中子可能破碎成夸克,其中半数以上中子分离出来,会转化成 “奇异夸克”,这种由奇异夸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星体,称之为 “夸克星”。

夸克星质量,大于中子星,小于黑洞。夸克星有体积,有质量,有密度。但黑洞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奇点,体积无限小0,密度无穷大∞。夸克星质量介于黑洞和中子星之间,如果有足够的物质,去填充夸克星,夸克星将进一步收缩坍塌成黑洞。

夸克星表面温度可能达到3560万K,内部温度可能达到美国高速粒子在迥旋器中,所制造出来的 “夸克-胶子汤” 的临界温度,即4万亿度。

原子半径=0.1nm(纳米)=10^-10m

原子核半径=1fm(飞米)=10^-15m

质子半径=中子半径=0.831fm(飞米)

电子半径=10^-18m(米)

夸克半径<10^-18m

普朗克尺度=1.6×10^-35m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夸克星质量大于中子星,小于黑洞;

夸克星密度高于中子星,低于黑洞;

夸克星体积小于中子星,大于黑洞。夸克星在理论模型上,至少有三种:奇异夸克星、孤子星和玻色星。

①奇异夸克星:就是科普文章通称的“夸克星”,其成分以 “奇异夸克” 为主体,主要建立在威滕假说上。专业学者会以 “奇异星”或 “奇特星” 来精准描述夸克星。

②孤子星,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所推出的 “非拓朴性孤子” 为理论基础,主要以 “纯粹费米子具有孤子波性质” 来组成的夸克星,被认为是“暗物质”的最佳种子选手。天文界搭成共识:宇宙中暗物质占26.8%,暗能量占68.3%。孤子星很可能在暗物质中扮演重要角色。

③玻色星,主要以“纯粹玻色子”来组成的夸克星(即复合玻色子星体)。玻色星被认为不能由星爆产生,只能由 “宇宙大爆炸” 产生。后者高爆遗留下来的暗物质,扎堆形成 “巨质量玻色星”。它高度集中分布于星系或星团的引力中心。由于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加入,巨质量玻色星应该是宇宙中最常见的 “暗物质” 的存在模式。

银河系的星系核(银核),最大可能性是由玻色星组成,并非由 “超大级别巨型黑洞” 所组成。天文观测发现银河中心根本就找不到 “超大质量的巨型黑洞” 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始终没见过银核象 “超大黑洞” 那样,大口大口地去吞噬银河中心高致密的恒星和星云,因此有理由怀疑银河系是发育很不成熟的巨婴棒旋星系。

玻色星是宇宙大爆炸产物,无法在星系形成过程中被任意制造出来。孤子星和玻色星都是暗物质最优秀的种子选手,用它们来解释 “银核巨引力” 现象,要比直接用 “银核含巨型黑洞” 来解释 “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做涡漩运动”,更加合情合理。

④黑星(重力真空星),黑星不等于黑洞。

但作为黑洞最佳替代方案,应该是黑星(Black star)。黑星又称 “重力真空星”,内部由重子组成,外壳真空极化。重子的成分是由夸克构成的。重力真空星虽然没有黑洞的奇点,却有一个类似于黑洞 “事件视界”,被称为 “拟事界”。星体活动近似于黑洞,却没有达到黑洞的级别。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5)小黑洞(black hole):

超新星爆发后,如果星核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2~3倍,那么它将继续坍缩,最后形成一个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穷大的奇点,并从人们的视野中完全消失。

围绕着这个奇点,存在着一个 “所有物质(包括光)都无法返回” 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边界地平线被称为“事件视界”,事件视界的半径又称 “史瓦西半径Rs”。任何物质一旦落入 “事件视界” 内,再也无法摆脱奇点的巨大引力而逃逸出来。它们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的万丈深渊,永远也不可能返回,所以叫做 “黑洞”。

如果把太阳压缩成黑洞,这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只有3公里。如果把地球压缩成黑洞,这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只有8.84毫米,相当于玻璃珠大小。怎样计算出来的?

①已知条件:

引力常数G=6.67×10^-11N·m²/kg²

地球质量m=5.965×10^24kg(公斤)

光速c=30万公里/秒=3×10^8米/秒

地球半径r=6371公里②清风计算:把地球压缩成小黑洞,其史瓦西半径

Rs=2GM/c^2

=2×(6.67×10^-11)×(5.965×10^24)

÷(3×10^8)^2

=8.8414555556x10^-3(米)

≈8.84毫米如果把地球压缩成小黑洞,那么这黑洞的密度是多少吨/厘米³?

③巳知条件:

地球平均密度ρ=5.52克/厘米³

地球质量M=5.965×10^24公斤④把地球压缩成小黑洞的史瓦西半径

Rs=2GM/c²=8.84毫米(计算过程省略)⑤把地球压缩成小黑洞后的体积

V=4πR³/3

=4×3.14159×8.84³÷3

=2893.6435697毫米³

≈2.894厘米³⑥把地球压缩成小黑洞后的平均密度

ρ=M/V

=5.965×10^24公斤÷2.894厘米³

=2.0611610228×10^24公斤/厘米³

≈2×10^21吨/厘米³

=2万亿亿吨/厘米³答:如果把地球压缩成小黑洞,那么这个小黑洞密度ρ是:每立方厘米所含物质质量至少是2万亿亿吨。推理大质量黑洞:密度无穷大,ρ→∞吨/厘米³;体积无穷小,V→0厘米³。

黑洞的吸积盘十分明亮耀眼,其温度可达10亿K;黑洞奇点温度肯定高于中子星和夸克星的核心温度。而且黑洞质量越大,奇点温度也越高,最高极限是普朗克温度,即:1.416833×10^32K,这温度也是宇宙诞生时初始爆炸的临界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白矮星   中子星   夸克   黑洞   克星   孤子   奇点   暗物质   半径   恒星   密度   温度   地球   太阳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