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程纲团队:常温常压机械能驱动摩擦电等离子体分解CO2

近期,河南大学程纲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Triboelectric plasma decomposition of CO2 at room temperature driven by mechanical energy”在国际著名刊物Nano Energy (IF=17.881, JCR一区)上发表。

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作为解决这个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分解或转化CO2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直接热分解CO2产生CO仍是CO2转化的主流方法。由于CO2具有很强的热力学稳定性,必须在2000K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实现有效的热分解。热分解成本较高,且高温加热所消耗的能源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往往造成更多的CO2排放。因此,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高效转化为化工原料或燃料是实现CO2绿色、可持续回收的理想策略。

河南大学程纲团队:常温常压机械能驱动摩擦电等离子体分解CO2

机械能是一种绿色的、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有许多形式,包括风、潮汐、水力和海浪等。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能够有效的收集周围的环境中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TENG具有高压输出的特点,可以直接击穿气体,并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能与化学分子相互作用,形成高活性物种或直接破坏化学键。因此,等离子体在分解CO2、N2等高稳定性分子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然而,传统的等离子体技术需要复杂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电气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不能直接由可再生能源驱动。TENG驱动的等离子体,被称为摩擦电等离子体,由自然界广泛分布且未有效利用的可再生机械能直接驱动。其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简单的等离子体产生系统。因此,利用可再生的机械能,通过摩擦电等离子体分解CO2分子是非常具有前景的途径。

河南大学程纲团队:常温常压机械能驱动摩擦电等离子体分解CO2

本研究设计了针-板放电结构的摩擦电等离子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CO2分解为CO,该反应的选择性达100%。电子顺磁共振(EPR)谱表明,在摩擦电等离子体CO2分解过程中产生了高活性CO2−阴离子。CO2−阴离子分解势垒比中性CO2分子分解势垒低了3.7eV,有效的提高CO2的分解活性和能量转化效率。进一步通过调节针-板间距和放电极性可以降低摩擦电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平均能量,有利于高活性CO2−阴离子的产生。当针-板间距d为1.5mm,负电晕中CO2分解为CO的速率为2.2μmol h−1,电能到化学能的最高能量效率为5.2%。在4.7 m s−1风的驱动下,摩擦电等离子体能显著分解CO2。这项工作为利用机械能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一种新颖、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策略。

博士研究生李素敏和张宝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程纲教授和杜祖亮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科技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河南大学的经费支持。

来源:河南大学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100542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等离子体   分解   摩擦   河南大学   机械能   阴离子   高效   常温   间距   电能   可持续   化学品   活性   能量   分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