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施与郑旦——读李白《子夜吴歌 · 夏歌》

李白《子夜吴歌》有春夏秋冬四首,其中夏歌如下: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西施,大家都知道,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因住在村西,一般称其为西施、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誉。其实,这四个姑娘,既未留下照片,也未留下画家写真,别说她们美到什么程度,连鼻子眼睛嘴巴是啥样儿都没谁见过。咱们对这几位美女的认识,全靠文人墨客的文字描写,或后世画家凭借自己的想象所作的四美肖像。西施等人之美,其实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一个中国人公认的美人名牌。

  西施的结局有三种说法。1、在越国灭吴后和心爱的初恋情人范蠡驾扁舟,入太湖,功成身退。2、吴亡后被吴人或越王作为“祸害”沉溺于江中。其实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西施的归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但人们一厢情愿普遍流传的版本更倾向于前者。3、也有人(包括鲁迅先生)认为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毕竟相处十七年啊,在吴王死后追随他而去。

  说到西施,不得不说西施的好友郑旦。

  郑旦是春秋末年越国诸暨美人,与西施同乡,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她们一同被越王勾践的选美大使谋略家范蠡(即后来的商圣财神陶朱公)相中,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成员,计划用以迷惑腐化吴王夫差。野史杂稗中说,越国被吴国战败乞降,越国大夫范蠡奉献美人计以期复兴,他周游越国遍访佳人。一日,在清清若耶溪畔与15岁的西施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然而,国难当头,40岁的范蠡以“爱国”的名义,狠心出卖了爱情。他把佳人送进越王宫里,与其他美丽的姑娘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二十年后,越国灭吴,夫差自刎。当时郑旦被西施推荐,和西施一同在越王府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种种媚功。二人关系良好,相互勉励。郑旦貌美不亚于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后郑旦“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台湾柏杨先生在他的《皇后之死》一书中这样写道——两位美女没有辜负她们所受的三年严格训练,进吴王宫后不久 ,就联手把吴王宫的其他得宠的漂亮小姐,统统挤掉;把吴王夫差先生吃的死脱。不过,两位美女之间,西施与郑旦,美貌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所受的教育相同,可以说没有一样不相同。但是,在夫差先生色迷迷的尊眼里,却有了差异,大概西施女士的调调正适合他的调调,他也就特别宠爱西施。相形之下,郑旦女士就感觉到寂寞,美丽的女孩子最悲痛的是受到冷落,过了一二年,她竟忧郁而终。夫差先生难过了一阵,把她安葬在黄茅山,立庙祭祀。 呜呼,郑旦女士这种下场,使人疑问丛生,可能两位越国女谍之间暗中发生内斗,争宠?争功?不得而知。然而,无论如何,西施女士名传千古,而郑旦女士却与草木同朽,默默无闻,哀哉!

  但是,西施故里的乡亲们历来认为:西施郑旦,实为一人。理由是北宋丞相韩琦曾孙、端明殿大学士韩膺胄在《三溪忟》中说:“相国范少伯(范蠡)访西施之家,得采薪者之女,姓郑名旦字夷光者(父姓郑,母姓施),入选吴宫。”不过这份资料真伪难辨。

  总之,就名利而言,西施比郑旦幸运。另外,就艳福而言,夫差比曹操幸运。同样是一代枭雄,阿瞒连当时头牌美人江东二乔的腥味都还没闻着呢,就“樯橹灰飞烟灭”了;印证了“乌鹊南飞,何枝可依”的诗性酒话,可惜了“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想情怀。可惜啊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西施   吴王   勾践   姑苏   茅山   子夜   诸暨   吴国   爱国   史书   调调   默默无闻   李白   歌舞   女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