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过去也叫733厂或106信箱)旧址上改建的,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该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建成投产于1958年,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鼓足干劲,突飞猛进,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的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都是在红光电子管厂诞生的,当年该厂曾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信箱厂矿、军工单位、上万人的大企业,这些光环照耀在红光电子管厂的头顶上,曾几何时,是那样的辉煌显赫,令无数人向往。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干部警示录,这些话放在现在任然有用。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各种庞大的零件点缀在草坪之上。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改革开放,大势所趋,由于发展需要,红光电子管厂整体从建设路迁至周边区县。

21世纪初,红光电子管厂作为工业遗产被完整保留下来,老一辈工人留下的“东郊精神”也由此得以传承。

“东郊记忆”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它集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为一身,让你全方位体验音乐艺术氛围,感受工业遗址的魅力,体会城市发展的变迁,回味过往岁月的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是一个充满着旧旧痕迹的地方,浓浓的怀旧感,满满的复古文艺风,吸引了很多文艺青年,是酷爱摄影的聚集地。精致时尚的打扮与废弃工厂落寞消退的环境;钢铁的质感和女性的柔美都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却又奇妙的和谐。在斑驳的时间流淌过的环境中摄影,一次奇妙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东郊   红光   鼓足干劲   苏联   记忆   显像管   电子管   成都   遗址   废墟   中国   奇妙   文艺   镜头   信箱   年代   工业   时尚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