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转自-尔格说历史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由于贫穷和腐败,中国被西方国家多次殖民和侵略。因此,中国人开始反思落后的原因,很多人对几十年来的中西文化进行了对比,有些人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落后是因为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汉字是顽固的传统文化的“元凶”,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人都纷纷表示赞同。

但有这样一个人却不怎么认为,他就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个鬼才赵元任。他用96个同音字写下一篇奇文来反驳废除汉字,且这96个字读音都完全一样。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民国鬼才赵元任

赵元任,字:宣仲,宜重。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赵元任出生于天津,高中因成绩优异被康奈尔大学数学专业录取,并选修物理和音乐。大学毕业后,赵元任并没有直接工作,而是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和音乐专业,并于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都说“学得广,不如学得精”,然而,我们的鬼才赵元任却能学得广又学得精,在多个领域都成为了“大家”。

赵元任在音乐领域拥有非凡的创造和成就,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也是我国近代作曲家中最早尝试将西洋乐的多声思维进行中国化和民族化的重要人物之一,其音乐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者们。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厦门大学校歌》《东北大学校歌》都出自于他手下。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赵元任不仅仅是音乐家,他还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以其卓越的语言天赋,自小就向周围人学会了各地的方言,据统计已学会方言有33种。

由于对各地方言的掌握,赵元任先后出版了《现代吴语的研究》《粤语入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一批方言研究专著,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除通晓各地方言外,赵元任还熟练掌握英、德、法、日、俄、希腊等国家的语言。在新中国刚建立时,罗素曾到中国访问,赵元任就是他的随身翻译,并且数十场演讲都用当地方言翻译。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语言天才的反击

赵元任有一篇96字的同音奇文,正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篇故事大概讲的是,有一个非常喜欢吃狮子的人发誓要吃够十只狮子,当他收集完十只狮子之后才发现原来都是石狮子。如果没有白话文版本,读者会不会在阅读时仅仅聚焦于“shi”这个读音,而忽略了它的连贯性和故事性。所以,为什么赵元任要用96个音相同的字讲一个看起来有点“无聊”的故事呢?

《施氏食狮史》刚好写于提倡“汉字拼音化”期间,“汉字拼音化”指的是将拼音文字取代方块汉字,之所以会提出“汉字拼音化”,是因为当时有专家认为我们国家那么落后和旧的传统文化的有关,而方块汉字就属于传统文化。为了拯救中国,就必须要通过清除旧文化和废除汉字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废除汉字的热潮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然而,生搬硬套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土不服,导致很多人都接受困难。而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在那个时候,许多支持汉字拼音化的人纷纷倒戈,逐渐认识到根本行不通。例如,我们在某个时候用拼音写下一段话,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再去读这段话,这是否就是你最初想要的意思?

事实上,汉语不能拼音化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同音字太多,不适合拼音,而如果我们不考虑现实,干着移花接木的事情,一定会闹得天翻地覆。作为相对较早认识到汉字无法完全拼音化的人之一,赵元任就写下《施氏食狮史》,对汉字拼音化提出质疑。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被误解的反击

但是施氏食狮史却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反击。相反,很多人误解了赵元任的意思,以为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汉字拼音只能用在白话上,不能用在文言文上。但实际上这是对赵元任意图的误解,后来他自己也特地解释说,他写《施氏食狮史》是为了说明,在某些有限的用词场合比如自然科学、工农商等学科领域内,是可以使用罗马字拼音。

但如果要研究文字本身,就不能脱离文字,尤其是研究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史的,就必须要用到汉字。因此说,很多时候在理解一个人的意图时,不能只听只言片语,否则会误读原意。

根据前文的解释,终于明白了赵元任为何要使用一组同音异形的汉字来行文,他是为了反面证明汉字拼音化的可能性,如果汉字拼音化,那么《施氏食狮史》将会是“shi”到底,那个时候,就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结语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照亮着中华文明的前进之路。如果为了追求与西方国家一样的文字而否定我们的文字,那么也是在变相地否认我们自己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心传承的中华文化。

赵元任阻止“汉语拼音化”是因为他深知汉字极具民族性和习惯性,汉字不同于拉丁字母,它是一个象形文字,在这个象形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也是中文文化五千年的精髓,他比任何人都珍惜我们的汉字。正因如此,罗常培这样评价他:“他的学问基础虽然是数学、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可是他对于语言学的贡献特别大。近三十年来,科学的中国语言研究可以说由他才奠定了基石,因此年轻一辈都管他叫'中国语言学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奇文   汉字   读音   哈佛大学   拼音化   同音字   石室   语言学   方言   传统文化   中国   民国   拼音   语言   文字   全文   时尚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