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无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个问题可以解‬读‬为‬“诺‬贝‬尔奖‬‬‬游戏规则”设计有‬缺陷等‬……

但‬我‬们‬首‬先‬要问‬一‬问自己:中国经济学家的学术成果在哪里?

其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里有没有水货?

1、中国经济学家的学术成果在哪里?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因为,经济学我从初级学到了博‬士‬,看得懂最前沿的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论文。但翻遍所有教科书,就是找不到中国经济学家创立的经济学理论。

2、大众媒体上倒是经常看见数不胜数的吹牛‬者‬,他们恬不知耻地吹嘘这个那个都是“著名经济学家”,唯独说不出这些“著名经济学家”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是什么。

3、中国很多证券等‬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甚至连股民、股评员、财经评论员这种不懂经济学的人,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证券公司或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

4、既然中国经济学家没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么,建议中国大众媒体联合推出一个“吹贝尔经济学奖”,把首届奖杯授给没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混‬混‬们‬

值得关注‬的是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就是个水货。获得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933年召开的一次非正式会议上,弗老头提出用“阻尼振子模型”来描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他宣称:持续的经济周期,可以由持续的随机冲击来维持。——但他没有给出任何解析的证明。

——弗老头提出的问题,在物理学中叫作谐振子的布朗运动。——物理学家早在1930年就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统计解,并且在1940年得到了解析解。——物理学家的结论,正好与弗老头的幻想相反:谐振子的本征振荡将很快地以指数形式衰减,持续周期无法由随机冲击来维持。

——对美国真实GDP的布朗谐振子模型的计算表明:噪声驱动的阻尼谐振子在1至2个周期内将停止振荡。——也就是说,在研究混沌科学的学者们建立的模型里,要维持美国经济周期持续,所需要的外部噪声源的方差是美国经济的1.3倍,这样巨大的经济噪声源是完全不现实的。

——以上叙述,对于不懂物理学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那就来个比喻吧:弗老头提出的“用随机冲击来维持阻尼波动”,相当于热力学中的第二类永动机。

——从1934年起,弗老头就悄然放弃了他的模型。

——1969年,经济学史上最奇葩的事情发生了:经济学的第一个诺贝尔奖,授给了拉格纳·弗里希。授给了一个在经济学科纯属猜想,在数理学科早就被证伪的理论。给刚刚诞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扇了一记重重的响亮耳光!

——[以上叙述,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陈平的论文《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性》,来自《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全国第一、二届复杂性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第‬二‬个‬案‬例‬: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也是水货。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卢卡斯认为:在家庭和厂商层次的独立小涨落,能够被理性预期放大为宏观经济中的大波动。具体地说,劳动者在生产和闲暇间的即时替代,加总后将产生巨大的就业波动。卢卡斯完全忽略了微观加总时大数法则的统计规律。

——能否通过微观机制来解释宏观宏观运动,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比‬如: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每克分子气体大约有10的24次方个分子。由热运动引起的密度变化的相对幅度大约只有10的-12次方,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天气预报无须考虑分子的微观热运动。

——美国经济涨落的相对差很大,在1%-20%的范围。但美国微观经济个体的数字很大,以1980年的统计为例,家庭户数是8000万,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公司300万。这些个体微观涨落加总的效果,所能产生的美国宏观经济涨落的相对差仅约0.01%-0.1%,比实际值小10-2000倍。可见,在家庭或者工人层次上,劳动力市场的微观涨落,不能解释失业和产出的大幅波动。这就否定了卢卡斯的谬说。他认为象大萧条这样的持续失业,也能够由工人的理性选择、即“自愿失业”来解释。更大的理论问题是:理性预期假设只能降低而非放大宏观波动。假如微观个体是独立决策,未来经济路径在理性预期假设下是可以预测的,那么套利行为将消除微观个体之间的关联,使大数法则得以生效。可见,均衡经济学中有效市场、微观基础和理性预期三项假设,在逻辑上不能构成一个自洽的理论框架,以解释观测到的宏观经济的相对涨落。

——[以上叙述,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陈平的论文《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性》,来自《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全国第一、二届复杂性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第‬三‬个‬案例: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也是水货。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老头和卢老头这两个水货,是我在陈平的论文《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性》里看到的。而尤金·法玛-法老头是我自己逮着的。

——法老头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谬论。至今仍然在误导着社会。——在金融投机市场上,比如,玩股票、期货的人,如果相信法老头的有效市场假说。那么,保证他会输得连汗裤都不剩。

——法老头的有效市场假说,是建立在随机系统上的假设,对应的数学基础集是随机空间。而现实中的经济系统、金融系统都是非线性复杂系统(混沌系统),对应的数学基础集是拓扑空间。把建立在随机空间上的随机系统里的假设,毫无原则地移植到建立在拓扑空间上的非线性复杂系统。谬之千里。

——我是数学专业出身,系统化地学过混沌科学,一眼就能看出法老头的谬论。

——混沌科学是通俗叫法,正规叫法是复杂系统科学。也就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系统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a、老三论阶段: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b、新三论阶段:耗散结构论、突变理论、协同论。c、复杂系统科学阶段: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复杂系统理论。

——懂现代数学的人不多,懂混沌科学的人更少。我指的是真正地、系统化地懂,而不是科普层次上的那种懂点表皮。必须具备微分拓扑和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基础,才可能系统化地吃得下混沌科学。

——所以,法老头“把建立在随机空间上的随机系统里的假设,毫无原则地移植到建立在拓扑空间上的非线性复杂系统”,能理解这两句话含义的人不多。那就打个比喻来说明问题。比如,云南的大叶种茶,主要生长在云南澜沧江流域,在红河流域部分地方也能生长。除此之外,在云南其它地方,要么不能生长,要么虽能生长得出来、但味道根本喝球不成。可是,法老头却说:云南的大叶种茶,在全世界都能生长,并且味道都一样?即便是在阿拉斯加也能生长,味道跟云南的一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混沌科学的崛起,彻底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说。可悲的是,201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却戏剧化地授给了尤金·法玛。授给了十几年前就被彻底否定了的谬论,再一次扇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记重重的响亮耳光!

第‬四‬个‬案‬例‬:前苏联的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也是个水货,获得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没有精力去一个一个地逮,真要逐个筛选的话,肯定能逮出一大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当然也有伟大的经济学家。比如:保罗·萨缪尔森,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罗伯特·希勒等等。——但这并不能掩盖一群水货稀里糊涂地混到了奖,混了奖后拿奖金打酒吃、吃着扁担酒继续说茅台话的可笑而又杯炊的事实。

中国经济学家是否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学家要有成果,要创立出理论写进经济学教科书里。

5、凡夫俗子们只知道谁谁谁获了奖,因为他们没文化、没专业知识,他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华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是否获了奖。——他们把高考优胜者称之为“学霸”,把考试机器称之为“人才”。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优胜者称之为“天才”。

6、在凡夫俗子们眼里,数学“天才”应该是这样的人:7岁时,连加减乘除都不会。——于是,这种“天才”就这么学数学:凭着惊世骇俗的记忆力,先学集合论;然后,定义一个代数系统;再接着定义一个群胚;再定义半群,最后定义一个群。接下来,定义环和域。并且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一系列命题论证。最后,再来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卧槽!数学天才7岁时用一个月时间学会抽象代数,再用二个月时间学完点集拓扑、实变函数、泛函分析。8岁时横扫代数几何。9岁吃遍整个数学各分支,向着哥德巴赫猜想高歌猛进。——凡夫俗子们最喜欢这类神童下凡故事。——那么,故事有没有续集。答案是:有续集。但凡夫俗子们不喜欢续集。——神童10岁时怎样了?答曰:进了精神病院。——病历本上写得明明白白:数学民科神童。

7、凡夫俗子们崇拜诺贝尔奖,他们不喜欢真理、只喜欢奖杯,因为他们永远是跪在颁奖台下看热闹的观众。——在他们眼里,获奖者无论是真货还是水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奖者手里都有闪光的奖杯,都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来源:知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经济学家   法老   谐振子   诺贝尔经济学奖   拓扑   凡夫俗子   美国   微观   水货   中国   混沌   数学   科学   经济   时尚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