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办企业历史贡献的几点看法?

文/崔刚

世界上的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高校创办和发展科技型企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假设没有斯坦福大学,你很难想象会有硅谷。所以,才流行起来那句话:“先有斯坦福、后有硅谷”。

1951年,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教务长、工学院院长的特尔曼提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伟大构想——将1000英亩的闲置校园,建成“斯坦福工业园”,以象征性的价格租给工商界企业和校友们用来创办公司,由这些公司与学校合作,让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成产品,从而走向市场。园区规定,园区内所创办的公司必须是基于科技研发的电子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类行业公司。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正式奠定了硅谷腾飞的基础,从此一家又一家的公司在这里创立,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这里很快成为了全世界的尖端科技的中心,而中心的核心,则是斯坦福这所年轻的大学的师生们,这所大学的校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正如谚语所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硅谷亦是如此。我们很难想象硅谷能在没有斯坦福这个中心的情况下凭空产生。而特尔曼则是这个过程直接推动者,因此被称之为“硅谷之父”。

这就是学校服务并回报社会的价值所在,而不是狭隘认为,校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否则,就是机械的认为不务正业,把教育神话传说到至高无尚而现实无价值,甚至于把教师这个职业称之为太阳下面最高尚的职业,有被“天生”高尚的嫌疑。

几十年前,中关村还是一片荒凉的太监坟场。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领地,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又为了回避中官二字改成“中关”。一个原本是太监坟的地方怎么就发展成世界级的科技园区呢?成因很多,特别是好的时代和好的政策。其中有一个奠基石因素是中关村周围地区座落1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一批敢于天下先教职员工,在知识界“吃第一个螃蟹的群体”率先垂范创办了校企,公司的力量开始改变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

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我们北大高智科技公司的同事们很多都是八十年代来到这里的,那么时候的电子一条街就是十几家买电子产品的商店而已。当年,中关村的价值所在主要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才队伍,发展还是要靠公司,而这个特殊地区公司的主力军是校企。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关村”没有海淀有名,高校创办的校企托起了中关村地平线上的太阳。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形式,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校办企业则是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让的桥头堡。校办企业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努力转化具有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把转化那些多学科交叉且技术更新快、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产业化过程中还需不断技术投入、社会企业一时难以转化的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以孵化小型科技企业为工作重点。努力将孵化成功的科技企业做强做大,并依托强大的人才群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搭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作平台。不客气的说,校办企业是中关村崛起的发动机,教师和学生是第一批试验田的拓荒牛,他们是先吃第一个螃蟹的人们!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3478所高校校办产业上市公司总数达30家;此外,高校已建立资产公司222家,占统计高校总数的45.4%;参加校办产业的职工总数达47.74万人(学校事业编制23640人).据了解,高校资产管理公司一般是由一个高校法人单位出资设立,代表学校对投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中国人民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人大资产管理公司")于2007年4月在人大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目前已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5家参股子公司。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要求推动高校所属企业清理规范、提质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要求推动高校所属企业清理规范、提质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

因种种原因导致中国校办企业资产被过度低估,价值被扭曲,从校企开办诞生的第一天至今始终被贬低,负面的多正面的少,鼓励的少批评的多。据了解与研究机构保守的估计:全国校办企业资产规模应在1.5-2.0万亿之间,换句话说校办企业的发展水平与教职员工智力水平相适应。举个例子:当年的北大高智公司及其所属的城市公司就是典型,曾任该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的杜猛就是那个时期校办企业的代表。


最后,祝愿我国校企在新时代健康发展。(注:在2001年北京科交会上与时任北大高智公司董事长杜猛交换的名片做为对校企发展历程的回忆)


关于校办企业历史贡献的几点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   中国人民大学   硅谷   中关村   企业   科技成果   高等学校   太监   看法   贡献   资产   高校   价值   社会   时尚   历史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