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在老家捯树叶


乡土散文:在老家捯树叶

乡土散文:在老家捯树叶

文:杨晓光

  在烧火做饭的柴火旺族,树叶是最好烧和最禁烧的柴火,尤其它那撑起叶片的茎梗和脉络,随着叶片引火烧身,吐出火舌,绽放火焰,以刚劲的火之灵魂舔舐锅底,掀起锅内蒸煮烹饪的层层热浪。与之相媲美的烧柴当属麦秸,随着再“添一把柴”的麦秸噼噼啵啵爆鸣,生米做成了熟饭。最不禁烧的是稻草,见火就着,虚张声势的火势看起来挺大,火苗也蹿得老高,可火却是虚火,毫无斗志,一卷一燎,火灭了。

  生产队在麦秋时节分到各户的麦秸,家家都在门前堆成麦秸垛,一般人家烧得很节省,只当做点火的引柴,或充当阴天下雨“救急”用的干柴,以免遭逢连阴雨时断炊。做饭前,家大人喊着孩子,头上顶块塑料布,冒着雨从麦秸垛掏柴火。外层由金黄变成灰白的麦秸,已被雨水淋湿,只好像老鼠打洞一样,从麦秸垛底下掏个洞,使劲儿从洞里往外一把一把地拽柴火。

  到了秋天拾柴火,人们对稻田里的柴火完全无感,而对林带树行地带飘舞的落叶却情有独钟。捯树叶时节,大家争先恐后,赶早不赶晚,就像拾粪一样要抢在第一时间,感到拾柴火的第一现场。早晨露水重,用菿耙子一搂,湿漉漉的树叶乖乖地聚拢成一堆,装起筐来十分顺手。一般情况下,奶奶搂树叶,我装筐往家里背,一个早晨干下来颇多斩获。一天天地坚持下来,我家的柴火垛节节攀升。

乡土散文:在老家捯树叶

乡土散文:在老家捯树叶

  奶奶让我拾柴火,我一个人去的时候少,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呼朋引伴,众伙伴秋游般一路壮行而去。一路上寻寻觅觅,用叶片的梗玩拉狗子游戏,比赛谁的“狗子”咬断的叶梗多,拼挺得时间长。好不容易拾捡了半筐树叶,心里有了不挨家长骂的“底数”,于是我们悄悄跑到女孩身后,往她们头发上插树叶。女孩发现我们的恶作剧,一窝蜂地追过来报复,嘻嘻哈哈地你抓一把、她抓一把,转瞬之间半筐树叶就让她们给天女散花了。树行林间,就是我们玩耍嬉戏的乐园。现在的孩子们,想象不出我们当年的乐趣。

  在老家昌黎县晒甲坨,起着防风固沙作用的响杨树,在庄前村后种植得格外多,在村南的“南疆地”,从一道湾埂种植到三道湾埂。响杨树的叶子很大,比现在行道树法桐的叶子还大还圆,劲风横扫,一片片像一张张小伞,从树冠上飘飘坠下。我们把柴火拾到筐里,背到家里,供给一天烧火做饭之用,晚上,能让全家人在一铺热炕上睡个暖和觉。

  我们小孩捡树叶,用一根荆条当钎子穿树叶更有效率,也让我们觉得有成就感。将长长的荆条末梢绾个结,前端削个尖儿,小孩眼尖手快,猫着腰,见树叶就扎,鸡鵮碎米般扎起树叶来进度飞快。“唰唰唰”,一会儿功夫就灯笼般穿一大串儿。孩子们一扎堆,比赛着,拼抢着,笑闹着,玩乐着。结结实实“一扎”树叶,差不多够做我和奶奶两口人的一顿饭。

  树叶温暖了一个时代。那年那月,每当落叶纷纷,人们的心里总会盘算着过冬的事情,大人们张罗着拾柴火、捯树叶,孩子满追逐着、奔跑着,捡树叶、穿树叶,秋风飘送着寒意,而树叶则飘舞着暖意。对于当年的农户家庭,有了树叶,意味着有了冬天的柴火,有了暖暖和和的热炕头。树叶,甚至与被褥一样,有温度,暖人心。

  有树的地方就会有落叶。如今又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街头成排成行的行道树,树叶纷纷飘落。金灿灿的落叶洒满了道路,宛若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走在路上,思绪像落叶一样飘飞。双脚踩在树叶上,就像踩着软绵绵的旧时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昌黎县   乡土   南疆   树叶   老家   荆条   麦秸   行道树   柴火   杨树   叶片   金黄   时节   落叶   散文   奶奶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