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能成事的,大概是这类人

你周围是否也有这两类人:


从小精明的人,特会察言观色,特别招人喜爱。但是三十多岁,基本就停滞不前了,变得庸常。小时候挺憨的人,只钻在自己的爱好里,不懂人情世故,不招大人喜欢,中年以后反而越过越有味儿了。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活的是否充实而精彩,由两个因素决定:智商和后天持续学习能力。


当时,我很疑惑,因为,身边所有人都用同样的声音告诉我: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可慢慢的,我发现了那些真正脑子好的人,情商也不会差到哪去。只不过高智商的人,有更多的乐趣,他们不想在琢磨人上花费太多心思。


而有些人却把勾心斗角、虚情假意当做情商高。不知道,这算不算还没开悟!


说到智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确实还蛮大的。有些人好奇心极强,反应也快,不管理解什么事物都特别快。这样的人往往学什么东西都快,无论玩什么都会沉迷进去,直到摸清全部规律。对于这一类人,我无比崇拜。


用《五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刘润老师的话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也希望自己拥有这种一点就通的悟性。


所以,我会去观察这类人,发现他们极其真实,说话很直接,总是一语中的,看到本质。他们往往也很善良,他们的真实和直接一点都不伤人,还会有种被看见和理解的欣慰。


他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那就是真诚。真诚,它其实是反人性的,是要跟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对抗,甚至要直面自己的很多问题,承担更直接的责任。


这么看,人只有智商当然是不够的。


那么,这类人都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就像电脑运行需要安装系统,对于人脑而言,也需要有个底层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应该就是由年轻时候学习的东西所撑起来的。


所以,后天持续学习能力确实很关键,它很大程度可以弥补先天短板。所有思维方法,分析事物的高度和方向,认知逻辑,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学习不断精进的。


可现代的基础教育怎么样呢,不教哲学,不教逻辑学。浮躁功利的社会,推崇精明、情商、人情世故。年轻人都在研究“术”。


那些聪明的有学习能力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会通过业余时间来弥补。但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带着残缺破碎的认知方法,在生活中撞大运。


为什么有些人在中年之后开始研究哲学和历史了?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认识论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对是非善恶都不清楚,对自己将过什么样的人生都不考虑,却天天琢磨如何在某个小细节战胜对手,无疑是蒙眼狂奔。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一个现象,日常生活中很精明的人,在三十多岁之后就走了下坡路。而小时候看上去很憨,却沉迷于自己世界的人,后来反而能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来。


这其中,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


从小精明,尝到了甜头,忽略了对自身思想和实力的填充,长大之后,除了能察言观色,没有一技之长,不能产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而那些从小看上去憨傻的人,往往没有消耗太多注意力,他们看了有趣的书,玩了有趣的游戏,思考了自己的爱好,了解自己的内心。知识面的拓展能够让他们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方法。


要知道,错过了一定年龄,人的大脑就很难建立起底层系统层面的“道”了,但“术”其实很简单,在生活中经历久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趁我们还年轻,多在这两个方面补补课:哲学和逻辑学。


这样,我们对经历的事,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能一目了然,人际交往和职场晋升的障碍也都不成问题。


与你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认识论   逻辑学   人情世故   察言观色   成事   底层   精明   认知   智商   情商   事物   哲学   能力   东西   方法   时尚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