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这是工地上一间“半成品”房屋,正中那面墙,外侧有一些钢筋裸露出来,上面爬满了仿真花。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裸露的钢筋上爬满了仿真花。)

  花是红色的,还配了绿叶,出现在这灰扑扑的空间里,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但不得不说,确是一种靓丽的点缀。朱少谦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这是他想出来的点子。

  他是碧桂园冀北区域一名工程师,在河北定州碧桂园·天境项目任工程经理。工地有例行的工地开放日,每到那日,施工现场会以“素颜”迎接业主参观。墙壁上裸露的钢筋是特意留出来的,为了让业主更直观地看到建筑内部构造、材质。

  但那么多钢筋暴露在外,朱少谦又觉得不好看,想来想去,买了些花,把多余的部分装饰起来。一开始用的是绿叶,挂上去,左看右看,不够亮。拆下来,又铺上了红花,他才满意了。

  在朱少谦办公室,还有一箱仿真花堆在门口,红黄皆有。除了工地上,更多的花被摆在了售楼处前院的花坛里,错落有致,放眼望去花团锦簇。

  朱少谦不觉得自己是个细心的人,“就想把工程的每一道工序做好,不管是看不见的,还是看得见的,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业主。”他的同事打趣他,“这是工程人的浪漫。”

  “一根筋”的态度

  见到朱少谦时,他还穿着荧光绿马甲,手里拎着白色安全帽。进了工地,安全帽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规规整整地扣在了头上。

  今年是朱少谦进入碧桂园的第5年,常年“泡”在工地上。每天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在工地各个地方“转悠”、检查核对。

  定州天境项目有12栋楼,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走遍这12栋楼的每层、每屋、每个角落,按照施工计划核查每一个施工部位。前天巡查出来的问题,先销项,同时继续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销项,不断地检查、销项。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工作中的朱少谦

  到了晚上7点,例行的销项会结束后,他才有空处理一些行政类的工作,比如合同发起、招标流程、付款流程等。

  朱少谦看起来温和,稳妥持重。同事说他有些慢热、腼腆,不是个自来熟的性子,他自己也说自己“不是能说的人”。这两年由于工作需要,他与人打交道、交流的场合多了不少,锻炼了两年,自如了许多,面对陌生人时些微的拘谨或者紧张也能很好地掩藏起来。但到了工地,他的状态明显不一样。

  关于自己的一切,他都觉得乏善可陈,全以“都习惯了”“没什么好说的”一笔带过。回到工地,测量机器人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要用成套钢支撑、塔吊可视化系统的每帧画面监控的是什么,他说得头头是道,手上一边还比划着。

  在工地上,他并不像看起来那般温和,通常是极其严肃的。工人活儿没干完,没按计划执行,他立刻板起脸,“昨天都说好了,为什么今天还没干完?”现场就出现了这一幕。

  当天,工地上恰巧有一款测量机器人在工作,这是个新事物,由碧桂园旗下广东博智林机器有限公司研发的。朱少谦带大伙儿前去见识了一番。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朱少谦(中)为大家介绍工地上正在使用的测量机器人。

  一间10多平米的屋子里,机器人被放置在正中,四面一扫,2分钟后就出了结果,测量速度和精准度远超人工。出来时,正说着机器人的朱少谦,突然停下来,盯在外间墙壁上一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他找到旁边正在施工的工人,指着墙壁上两个方正的白色插座说了几句,语气颇为严厉,要求拆下插座重新安装。后来,他的同事解释说,是因为两个方正的插座间出现了几毫米抹灰不合标准,要重新处理。

  发脾气更是不可避免。工地人多事杂,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分包单位,难免出现矛盾,甲方作为管控方,需要在其间评判、协调,脾气过于温和并不是件好事。

  去年冀北区域成立以来,天境项目两次获得区域巡检第一。巡检是碧桂园内部的一项制度,集团和区域定期请第三方公司对全国所有项目进行检查,摸排出项目现场的质量瑕疵、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朱少谦纠正,“第一不代表什么,如果不合格第一也没用。”

  老“工程人”

  朱少谦年龄不大,才三十出头,但称得上是一位老“工程人”了。

  他学土木工程出身,2011年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施工单位,从实验员到资料员、技术员,再是总工,他什么都干过。一开始懵懵懂懂,工作不知道怎么干,工地生活也是真苦,每天灰头土脸,又累又脏。前半年他不止一次后悔入了这行,后来渐渐熬习惯了,更重要的是逐渐找到了工程人的成就感。

  到了第七个年头,朱少谦已经把工地各类工种都摸清了。恰巧碰上碧桂园招人,他应聘成功,成为碧桂园一名工程师。

  进入碧桂园后,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保定西二环的悦公馆项目,任高级土建主管,从项目伊始一直跟到尾声。去年,在项目交付前夕,他被调到了定州的碧桂园·天境项目,成为这个新生项目的工程经理。这块地当时刚刚被碧桂园拿下,上面什么都没有,还是一片荒芜。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工作中的朱少谦(左)

  成为工程经理后,朱少谦的担子重了很多,整个项目工程进展、质量和安全,都由他负责。“我是项目工程经理,在公司内部,我就是这个项目工程的一责。工程上有问题,那就是我不称职”。

  他压力陡增。之前从来没有全面管理过一个项目的工程,就怕干不好,出问题,愧对公司和业主。那段时间,他频繁上火、口腔溃疡。最难熬的是建设展示区的时候。眼见着节点一天天逼近,却总有一堆活儿没干完,“感觉看不到头”。

  他的同事记得,施工时正碰上定州的雨季。时间越来越紧,他们心急如焚,想了各种法子。怕雨水淋坏设备、材料,他们将整座建筑外圈用防雨布封上,相当于搭了个巨大的“雨篷”,篷外下雨,篷内继续施工。

  为了按时把房子交到业主手中,他们将所有的工作前置,尤其是材料,提前下单,并要来了全部下单号、物流号。朱少谦印象特别深,他们每天给物流公司打电话,催问:材料到哪了?几天能到?几点能到?

  工地上的工作,极其繁杂,又容不得一丝疏忽。好在这是朱少谦第二次经历示范区开放,心里有了谱,按部就班,还算从容。

  前期拿完地办手续阶段,招标工作已经开始了。标一招完,再梳理材料,地砖、墙砖用什么型号、什么颜色、什么纹路,壁纸、吊顶需要什么材料、多少量,全部统计出来,与施工单位整理的单子进行核对,有任何偏差,再继续核实、修改。

  时间紧张,但该有的工序一道都少不了,他们要求每一道工序必须先做好样板,过程中不断做验收。朱少谦说,他们是用“一根筋”的态度去做的,做不好坚决不往下做。“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会先把模板的垂直、平整都摸排一遍,不合格就继续改,一直改到合格。

  临到示范区开放前一天晚上,最后的时刻,工地却停了电,验收不了,所有人都急了。那天,朱少谦加班到了凌晨2点,没有电就准备其他物料,早晨5点爬起来继续,直到下午6点完成验收。验收组签字的那一刻,他才松了一口气,下一刻巨大的成就感涌来。

  后来,示范区正式开放,天境项目开盘,门庭若市,12栋634套房子卖出去了500多套。这个项目在碧桂园冀北区域内部和定州一举成名,无论是工程,还是销售业绩,都成为优秀标杆。

  在一次座谈会上,碧桂园冀北区域营销部门的领导调侃朱少谦,“我感觉(项目)卖得好,你也挺自豪?”朱少谦毫不掩饰,“特别自豪。我们做好品质,你们卖出业绩,大家都好。”

 做出好产品

  每天抬头塔吊,低头钢筋水泥,耳边充斥着尖锐轰鸣的机器声,每隔两三年再换到另一个荒草丛生的地方,开启新项目,周而复始。这样的日子过了10年,朱少谦早就习惯了。

  工地基本在远郊荒僻之地,没有城市喧闹,工作和生活范围只限于工地这片方寸之地。闲暇时,下了班他会和同事一起吃个饭,打打球或者跑一跑。

  好在工地离家不远,项目正常推进状态下,他周末偶尔能回趟家。大女儿今年5岁,每次他回家,就粘着他不放,跟着他一起出门玩。常年待在工地上,刚开始家人也念叨他太忙,不着家,后来习惯了也就不说了。去年,他调到定州天境项目后不到一个月,小女儿出生,后来又赶上示范区开放前期,他忙得顾不上,两个月没回家。

  入了这行,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不能整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但他想成为孩子的榜样。他希望,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他一定要参与。

  朱少谦说,干工程很枯燥乏味,但看到万丈高楼平地起,等到验收那一刻,获得的成就感又是极致的。这些年,他越来越感受到工程师的意义所在。

  他还记得刚工作时,朋友问,“你在工地上是做什么的?”他说,当监理。朋友嗤之以鼻,“你们就是工地带班的,也用不干什么活,每天上现场转一转。”

  长期以来,在外界认知中,工程师与“工地带班”划等号。这一群体的形象一直被深深误解,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认识和尊重。事实上,在碧桂园内部,工程师文化则一直在深刻影响着这家企业的文化基因。

  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最初就是工程出身的,20多年来,他常常在内部会议中强调,要有工匠精神和钉子精神,对每一件事情都很好地推敲,把每一套房子都完美交付给业主。

  半月前,朱少谦和其他百余名工程师去碧桂园总部顺德参加碧桂园首届“工程师文化节”,这次活动旨在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程师文化。

  朱少谦真切感到工程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我们感到,同时也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有匠心的,我们能做出好产品”。他相信,在这种潮流的指引下,工程师也能真正抹去浮躁,静下心来做好产品。

  而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让工程师脚踏实地做事,做好每一道工序,一点一点将工程做好,最后就是一个完美的工程。

 对话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乐居财经:去年10月,碧桂园冀北区域成立后,你们天境项目在区域巡检中两次获得第一。你们如何做的?

  朱少谦:主要有几点。第一,积极采用集团和区域推荐的一些新工艺和新方法,比如成套钢支撑、塔吊可视化等等,坚定不移地去执行集团的决策。第二,样板先行。每一道工序必须做好样板,把样板做好才能往下做。第三,做好过程验收。我们现在也是秉持“一根筋”的态度,不合格的继续改到合格,做不好的坚决不往下做。

  乐居财经:工地入口处有个讲台,你们每天都有宣讲吗?

  朱少谦:每天工人上班前,我们都要在安全讲台做班前教育,比如正确佩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注意防护到位等,提醒他们确保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下去工作。一般情况下,由总包的安全员或者班组长给工人交底,我们会去旁站监督。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朱少谦在给工人做班前教育。

  另外,我们会定期组织工人学习事故案例,警示工人自己也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还会找到每位工人的家人,请他们录一段安全嘱托,做成视频,在工地出入口通道的显示屏上播放,让家人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乐居财经:你入行10年了,从你自己亲身经历来看,行业有什么变化?

  朱少谦:我刚工作那会,大部分时候就靠两条腿、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每天到工地各个角落巡查,用笔记在本子上,晚上再通过白天记在本子上的内容开出整改单、销项单。现在,所有这些工作通过我们公司内部的APP系统就可以全部完成。

  那时候图纸也全是纸质的,每栋楼四五本,一个项目的图纸垒起来,能堆满一间十几平的房间。我记得,刚工作时参与了一个住宅项目,每天就抱着大楼图纸去工地,验木工、钢筋工的活儿。现在直接能在电脑上看图,既直观又详细,也方便现场的技术管理。

碧桂园朱少谦:一钉一铆工程人|匠者①

  塔吊可视化系统

  还有塔吊可视化系统。以前全靠人力监控塔吊。这些年碧桂园强制要求旗下施工单位安装塔吊可视化系统,可以全方位监控塔吊运行情况,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乐居财经:碧桂园近年来一直在打造智慧工地,你们工地启用了机器人吗?未来工地上有没有可能全都是机器人在操作?

  朱少谦:我们现在正在用的一款测量机器人,每个小时能够测量300平方米的区域,测量效率和精准度远超人工。

  我们集团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实验,现在已经有了喷涂机器人、抹灰机器人、砌砖机器人等,正陆续用到工地上。

  4月中旬,我们去集团参加“工程师文化节”,参观了博智林机器人,确实很不错,有各类机器人了。未来如果机器人能在工地上广泛使用,不仅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更能减少很多安全事故。

  乐居财经: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朱少谦:现在要想把工程师做好,首先要有专业素养。其次,作为甲方的工程师,还要学一些管理技能。毕竟我们不是一线的施工者,我们需要通过管理将我们的想法、思路落到实处。

  乐居财经:前段时间碧桂园刚刚举办了工程师文化节,您对这个活动的初衷和意义有什么理解?

  朱少谦:主要是为了打造“以工匠精神”的碧桂园工程师文化,让所有工程师都能达成质量上的共识,上下一心把质量做好,提高我们的产品力。

  我认为这次工程师文化节,对我们一线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好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工程师的地位,倡导工程师真正静下心来去做一些事情。

  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司经常说的一句话,久久为功,坚持下去了我们就能成功。推广工匠精神,抹去工程师的浮躁心态,坚定我们走下去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定州   铆工   北区   塔吊   示范区   工匠   工序   钢筋   工地   机器人   测量   工人   工程师   项目   工程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