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8月,因主演《黑豹》而成为国际影星的查德维克·博斯曼,在与癌症斗争了4年后离世。

作为第一部以非裔超级英雄为主角的电影,《黑豹》对全球十几亿非裔来说意义重大,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敬业与顽强完美地诠释了影迷心中的“黑豹”精神,引起全球影迷的广泛哀悼。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黑豹》对于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个爆米花电影,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是他们寻求已久的文化标杆,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虽然电影的剧情老套荒诞,但它表达出非裔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追求却始终无人聆听的声音,这成为它取得成功的关键。

但是对于不了解其背景的人来说,第一印象往往是“黑色的豹”从分布上来说在美洲、亚洲,为什么会跑到非洲去?其中的原因还要追溯到“黑豹”部队的起源。

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震动全美国,即使当时种族问题严重,各个族群的美国人依旧踊跃报名参军。他们渴望为国效力上前线杀敌,但当时的美军深受种族观念的影响,联邦法律禁止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服役。

由欧裔把持的各个部门、各个组织,从兵营到医护室,从娱乐中心到食堂,处处都充斥着种族歧视与行为,亚洲裔被看做是日军的同党,而非裔则被视为仆役上不了台面。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一位荣获海军十字勋章的非裔士兵DorieMiller,也是二战中第一位美国英雄。他在西弗吉尼亚号上担任厨师工作,珍珠港事件时遇到敌人袭击没有逃跑,而是跳上高射机枪台向日军开火,击落至少一架日军飞机。等弹药用尽后他又找到身负重伤的舰长。他的事迹也鼓励了更多同胞报名参军。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1942年5月,非裔的技师们在组装战斗机(图片:美国国家档案馆)

非裔士兵得不到尊重与信任,他们只能去后勤或保障部门,担任厨师、机械师或工程兵、运输兵等工作。乃至于当他们穿着军装在自己的国土上移动的时候,还要小心种族主义分子的袭击。

这些侮辱和歧视并没有动摇他们用实力说话的决心,战争的严峻现实终将击碎种族主义者的傲慢与偏见。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1941年3月,几名非裔公民前往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报道。他们被分配到伊利诺伊州的第99中队。这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第一次接收非裔美国人。


1、黑豹诞生

1942年春,美国761坦克营成立,根据美国陆军的记录,该营共有30名非裔、6名欧洲裔军官,以及676名士兵,绝大多数也为非裔,761营在当时种族隔离问题严重的美国军队中独树一帜,因此被称为“blackpanthers”,并做成logo印在他们的军装上。

曾有人猜测该名称的来由是部队当时还是用德式Panzer-kampf-wagens(又名Panther坦克),实际配置也是美军常见的sherman中型坦克和stuart轻型坦克。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761营的军官们在用餐,根据当时的联邦法他们不应同坐一席用餐,虽然761营军官大多是白人,但这里率先取消了种族隔离。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761营的标志,恐怕当时大家只是从颜色和勇气上来寻找象征,谁也没想到“黑豹”会成为美国民权运动与非裔文化的标志。


到了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美军伤亡大幅增加,军方无法再坚持种族偏见,不得不启用经验丰富的非裔士兵去做步兵,军官、油轮和飞机的驾驶员。已受训2年的761营应召奔赴前线。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761营拖回被击中的谢尔曼坦克。(图片:美国国家档案馆)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在战火中前行的谢尔曼坦克。(图片:美国国家档案馆)

761坦克营成为第一支加入欧洲战场的非裔部队,统帅他们的第三集团军司令官巴顿将军久经沙场,深知子弹不认肤色,向黑豹营发表了经典的一番讲话:

士兵们,你们是美国陆军中第一批参战的黑人坦克手。如果你们不够优秀我也不会在这儿废话,我只要最好的。只要你们能杀死那些婊子娘养的德国鬼子,我才不在乎你的肤色。每个人都盯着你们,期待你们成就伟大事业。最重要的是,你的种族期待着你。不要让他们失望,不要让我失望!”


2、勇往直前,黑豹营的座右铭

在11月他们初上战场时,上级军官并不看好他们,他们却先后解放了Moyenvic,Vic-sur-Seille, 和Morville-lès-Vic这三个法国城镇。黑豹营仅在这个月里就诞生了很多战斗英雄。

按一些历史学者的说法,坏小子Crecy平时是个平易近人,举止得体的乖小孩,但一旦遇到德国人他就成了杀人机器。

11月10日,当战友受到德军伏击时,Crecy跳上坦克直接穿过德军防线,击毁了德军的火力点。但他自己也成为德国人的目标,坦克被火箭弹集中,Crecy被彻底激怒,颇有“敌人不仅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的霸气,他跳出着火的坦克登上一辆美国吉普车,用点30口径机枪向毁了他坦克的敌人扫射。

鉴于Crecy的勇猛,上级给了他一辆新坦克,但很快他遇到了新难题,冬季泥泞的道路让他的车辆深陷其中动弹不得,成了德军的靶子。

Crecy立即请求支援,很快另一辆坦克赶到了。Crecy冒着枪林弹雨把两辆坦克系在一起,接着跳上支援坦克将自己的坦克从淤泥中拉出来,然后开始反击,他摧毁了两个机关枪火力点和一个反坦克阵地,等到几个小时后战斗结束时,他握着机关枪的手早已僵硬,要靠战友才能将它们分开。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Crecy本应得到荣誉勋章,因为肤色他只能拿到银星勋章,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勇气,他后来还拿到一枚铜星勋章和四枚紫星勋章。战后他曾担任纽伦堡的狱警,确保那些臭名昭著的战争罪犯不会逃脱。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战斗后的景象,这里留下了四辆德军和两辆美军坦克。

黑豹营的英雄不止Crecy一个,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没有退路。

SamTurley为了帮战友逃脱用机枪吸引敌人的火力,一直战斗到被88毫米口径炮击中牺牲;RubenRivers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拒绝离开,继续指挥部队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掩护战友撤退,最终光荣牺牲;

MosesDade在坦克失去炮塔但依旧保持机动力的状态下,用机枪继续作战……黑豹营的勇猛为他们和他们的肤色赢得了声誉,他们无愧于“Comeout fighting(勇往直前)”的营训,为“黑豹”精神奠定了根基。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SamTurley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RubenRivers,直到1997年,他以及6名战友才被追授荣誉勋章,黑豹营勇士们的事迹不可能永远被忽视。

到了1945年5月,黑豹营解放了毛特豪森集中营的Gunskirchen分区,一名得救的17岁少女激动地赋诗一首“黑色的弥赛亚(救世主)”:一个美国大兵站在门前,是我从没见过的黑人士兵,他带来生机和自由,他即是我的弥赛亚。黑豹营到达奥地利的施泰尔时,超过10万名轴心国士兵望风来投,以免被苏军俘虏。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向美军投降的德国人

从1944年11月7日开始,761营连续服役183天,远超那些只在前线待一两个星期就换岗的友军。他们与党卫军的王牌装甲部队作战,逼他们让出补给线;给敌人造成13万人的伤亡,跟随第三集团军解放了30个法国城镇。

全营共计391人获得表彰,其中有7枚银星、56枚铜星以及246枚紫星勋章。3名军官以及31名士兵阵亡,22名军官以及180名士兵负伤。他们人数虽少,却成就突出,效率极高。

1945年的春天,761营在恩斯河沿岸接受巴顿将军的检阅,他们没有辜负巴顿的期待,虽然巴顿背地里也免不了心存偏见。更重要的是,761营证明了他们的勇气与能力,证明了种族隔离制度的荒诞与愚蠢。

黑豹营以及其他非裔成员的卓越贡献,最终促成美军在1955年取消了军队内以肤色单独设置军事单位的种族隔离制度。


3、黑豹之外,各条战线都有他们的身影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红尾天使”——全部由非裔组成的塔斯柯基空军部队在欧洲上空负责为轰炸机护航,共执行1600次任务,还击毁地面上的237架和空中的37架德国飞机。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1945年,由855名非裔女性组成的“6888中央邮政大队”前往欧洲为驻扎美军整理两年来挤压的邮件。这工作听上去无足重轻,但关乎军队士气与声誉。


6888大队分成三组全天24小时轮岗无休工作,在没有取暖和足够照明设施的简陋房屋中出色地处理了700万封邮件,帮助那些不幸牺牲在欧陆的美国士兵家庭得以慰藉。

她们的专业与吃苦耐劳受到伯明翰市民的尊敬,成为家中的座上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旧采取种族隔离制度的美国红十字会在当地无人问津。在伯明翰完成任务后,她们又转战法国里昂,同样受到法国人的交口称赞。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真实的红球速递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真实的红球速递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宣传与影视中的红球速递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宣传与影视中的红球速递

从1944年8月到11月,红球速递(主要由非裔司机组成的运输部队)向在法国作战的美军运送汽油、弹药、食品、医药和机械部件,他们每晚不开灯地在漆黑狭窄,极易成为袭击目标的小路上行驶400英里,为盟军输送生命物资。

然而无论在美军的宣传画还是战后的电影中,你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白皮肤面孔的大义凛然与风花雪月,非裔的贡献就这样被有意无意地埋没在历史中。


4、战斗到最后一天

同样是冒着生命危险,同样战功赫赫,但歧视依旧无处不在,当时军中的商店,德国战俘可以进去,但非裔官兵却不得入内。

非裔护士只能照看德国战俘,不得负责盟军伤员。

种族制度在当时的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是“祖宗家法”,想通过一场战争就让它彻底消失并不现实,需要长期而全面的抗争与进取。

真实的“黑豹”军团,位卑未敢忘忧国

照顾德国战俘伤员的非裔护士(图片:美国国家档案馆)

二战结束后,761营于1946年6月被撤编,其他如92步兵师、“紅尾天使”也默默回国,在为归国英雄欢呼的人群中,他们的肤色只成为了碍眼的存在,非裔再次遭遇极不公平的待遇。

这些都令英雄们沮丧。

但是,成绩就是成绩,非裔在二战中的卓越贡献最终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最终在60年代民权运动中,给予他们勇气去抗争。并在流行文化中成为一个虚构中高度发达的非洲文明的象征,“非洲豹”“非洲狮”都不及“黑豹”来得印象更加强烈。

黑豹的荣耀,是草根非裔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一部电影让这种精神再次让非裔走上舞台的中心,并鼓舞着他们。预计在未来,“黑豹”还将展示出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文化魅力。

编译自:

https://www.badassoftheweek.com/crecy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g/

https://www.history.com/

https://warfarehistorynetwork.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黑豹   巴顿   球速   德国   德军   美国   勋章   军官   肤色   坦克   战友   种族   军团   美军   士兵   部队   真实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