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当今,现代新兴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汉服运动依托着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兴起,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汉服运动发展的紧密结合已成必然趋势。

同样的,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那么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助力文化传播的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现代汉服中的科技运用

印象中,传统服饰以其小众、专业性强等特点在生产方面大多通过手工作坊进行,手工业工序复杂、造价成本高,普通人消费不起。科技的加持实现了汉服产业的批量生产,提升了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相关传统技术的现代化传承,大大増加了普通人的文化消费可能性,提高汉服的购买力。

现代工业化大分工、大生产,流水线作业,带来的是超高的性价比、大批量的现货和低廉的价格,极具诱惑力,吸引着消费者们愉快的体验汉服穿着,也正因此,推动汉服消费者数量飞速翻倍上涨。

再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汉服配饰,尤其是工序复杂精密、材料成本昂贵的饰品,不仅在外形上不输原模型,降低了人工、材料成本,还很适合有个性化、DIY需求的顾客,追求科技感、新奇现代技术的顾客。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3D打印汉服配饰 图自淘宝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打印头饰 图自雁鸿Aimee 视频截图

互联网时代下汉服的文化推广、营销方式丰富多样,大大加速了汉服文化的传播。借助互联网,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分析关注汉服的相关人群,判断多数人喜爱的风格,穿着频率高的场合,偏爱的样式等等问题,依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设不同的专栏,甚至招聘不同风格的商家、汉服租赁业务进行合作,或者对有能力的汉服爱好者推广汉服私人定制服务,这是不是令传统而保守的汉服文化与现代化生活无缝融合了。

公众平台还会推送易于接受的汉服相关配件、装饰品、熏香、礼仪等等,科技令汉服文化传播亮点频出,且符合时代特征。

媒体作品的新技术应用

越自然、越日常的文化传播方式越能引起民众的共鸣。现在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媒体作品的受众相当广泛,各大媒体纷纷推陈出新,努力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说到这,你是否想到了频频冲上热搜的河南卫视?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它这一次凭借《唐宫夜宴》《元宵节奇妙夜》《祈》等等作品爆红,也另中华优秀文化获得多方关注与广泛热议,激起了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倍增。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元宵奇妙夜 图自网络

比如“元宵奇妙夜”使用实景拍摄,融入先进5G+AR技术,将日常生活环境和虚拟物体叠加到同一空间,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唐宫夜宴》图自河南卫视公众号视频截图

还有《唐宫夜宴》运用5G、AR等技术,将虚拟和现实场景结合起来,大大区别于传统舞蹈演出,颠覆了观众对晚会的固有思维印象。

科技带给现代社会生活以更多的便利,快捷,给服饰文化带来了更多的新思路,也为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机遇,数字化博物馆使得文物脱离地域限制,成为全世界人共享的资源,不仅吸引着我们本民族同胞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更把中华传统文化带向世界,给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大把资源。

这是就向外传播而言,向内传承呢,利用Photoshop、服装CAD、CLO3D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出土服饰进行数字化复原,南京博物馆就以此方法复原了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和福州黄昇墓出土的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又比如浙江黄岩的南宋赵伯澐墓葬,墓主人身着八重衣物,层层叠叠的服饰代表着当时的丧葬习俗和礼制。在此之前,虽有类似的衣物出土,但其层次细节学界是不太明晰的。根据南宋赵伯澐墓出土服饰的信息,中国丝绸博物馆委托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制作了一个动画复原这些衣服是如何一件件被穿在墓主人赵伯澐的身上,为中国服饰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证据。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丝绸服饰复原视频截图

博物馆数字化、现代化

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担当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重任,但传统的运营方式无法令其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价值。

打个比方,凭借对“博物馆”这一名词的第一印象,你是否条件反射般想到了传统单调的“参观者—展品”面对面的游览形式,机械的接受藏品枯燥乏味的“单向输出”?

现在,智能化设备与现代化技术作为时代科技创新之成果助力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展览的数字化等技术建设应运而生,给予公众全景、三维、虚拟、线上等更丰富更舒适的参观模式,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感,真正实现了通过传统文化来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目标。


汉服也能玩转现代科技?!来看↓↓↓

数字敦煌 自数字敦煌网站截图

数字化科技也给汉服活动带来了新体验,如汉服专门社交平台的搭建,同袍们可以通过平台上进行交流,汉服团体借助平台发布活动组织讯息,将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贴吧、微信群、豆瓣、QQ群还有很多汉服小组定期举办汉服活动,也有各地联合的主题性汉服活动。

科技给予了汉服更多元的文化表达方式,更趣味现代的文化体验,如虚拟试衣技术在汉服中的应用、国博服饰展的换装体验等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汉服运动的发展。

同时,汉服活动也影响着科技发展。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实体,就像我们会为现代汉服的成长开拓一方肥沃的土壤,努力发掘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并为现代文明生活、现代科技发展服务。

汉服复兴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相关科技的发展方向,汉服文化拓展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河南晚会,虽然是在数字化、现代化技术外衣下,但其本质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文化属性与精神价值。科技在汉服文化中的源源不断汲取各种文化元素。汉服文化提供给科技文化思维和创意,科技也需要文化思维。

拿汉服消费来讲,汉服产品不同一般性商品,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价值准则,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文化科技创新要循着并顺应汉服文化产品的属性,不偏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合理性

汉服复兴的路径,时代文化传媒的逻辑特点,都是追求着创意化、高科技化,文化选择是人们文化品位的彰显,创意的、新奇的文化思维都在驱动人们的文化选择行动。再比如虚拟汉服试衣技术不也是催生于汉服复兴思想之中,这些汉服复兴创意、汉服消费都在刺激科技创新,都在指引科技之发展。

汉服复兴运动是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先驱,现代化之路上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今后要增加有益的汉服与科技的结合,更好传播、传承汉服文化。

未来汉服的无限可能

现代汉服是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一种文化,因此不仅仅是谈在今天的实用和应用,还应该站在今天向未来眺望,展望它在未来的实用和应用前景。比如3D打印技术,使用新的材料制作,让服饰耐脏、耐磨,不易褶皱,不易褪色等。甚至还有变形、变色的功能,买一套就等于买了很多套服饰,充分体现人们的穿着个性。

还有比如在服饰中植入芯片,穿上后可以监控人体的健康数据。

甚至还有纳米材料、控温技术等科技应用,让人们穿着更加舒适、更加美观,不再担心保暖的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不妨再展开想象力,大开脑洞、展开畅想、眺望未来。众所周知,今天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5G时代到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时代。汉服作为一种服饰,天然地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有着想象的空间。在柔性屏取得跨时代突破之后,非常容易想象有着宽大长袖的汉服,会成为柔性屏可穿戴设备的优良载体:可发挥想象的设计空间更大。

人们届时不是用手机,也不是用腕表,而是轻轻抚摸、震动自己的衣袖,清晰流畅的可视通话界面便通过垂下的袖子反映出来,极其方便,也极其私密。

除了可穿戴设备之外,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发展的未来,凭什么就一定是紧身冷淡外星人模样?在材料和通讯突破的未来,凭什么可穿戴设备就一定是眼镜和腕表?在后工业社会,每个人都在云端“诗意地栖居”,凭什么用紧窄塑身来定义“现代化”?可见,我们的服饰文化有着无限可能。

很多时候,质疑者将汉服视作是“过去的”、“落后的”、“农耕文化”的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在他们潜意识中,包括汉服在内的传统文化,是无法进行现代化的,是无法与时俱进的,是无法在当今和未来世界中立足的。但是我们分明看到,这种“非黑即白”的,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想观念,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也许暂时无法回答为什么中国会在近几百年落后西方世界,没有诞生科学体系、产生工业革命,但是我们能够回答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不能够与现实割裂的,甚至也不能与未来切割的,也许它们只是停滞发展了几百年,而不是从基因层面的彻底否定,我们要做的是将其现代化。


作者:迦迦

编辑:君止

美工:商君

审阅:汉服世代

图源:网络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创意   现代科技   穿戴   传统文化   中国   截图   博物馆   传统   价值   未来   服饰   更多   时代   文化   时尚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