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云锦工艺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扬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走进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探索如何用科学技术为传统工艺赋能的奥秘。

科技赋能云锦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

云锦,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在继承历代织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室用品,具有高超的工艺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09 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艺术学院陈静副教授表示,色彩是云锦的核心价值所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色彩认知与审美、丝绸染织艺人的实践经验,"但云锦色彩作为中国传统色彩及文化观念的视觉语言系统,高度依赖于传统植物染色工艺与手工艺人的经验性判别,这是云锦传承中的核心技术环节和难点"。

陈静说,目前尚未有基于传统植物染色的系统的云锦色彩谱系,"染色工艺与配色口诀的缺失、云锦织物文物的褪色等客观原因,使得云锦色彩系统的建立成为云锦工艺传承与保护的当务之急。"

为此,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开展了"南京云锦色彩数字化研究项目",该项目借鉴国内外的数字化技术与标准开展了色彩文献量化研究、染色标准科学化记录和色彩空间数字化。通过对元明清文献梳理和文本挖掘,归纳传统云锦色名色谱及常用色,探讨云锦色彩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和规范,开展云锦染色流程规范研究和云锦色谱数字化研究。"我们通过植物染色复原实验,建立云锦色名与丝线色彩的关联,并通过科学实验记录与影像采集、色彩测定,建立传统染色的流程规范;通过云锦专家经验色谱的色彩空间绘制、电子色卡制作,并邀请专家对打印输出的结果进行评估,完成云锦代表色的数值化与标准化。"

为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方式,打破传统虚拟博物馆展览对线下实体博物馆的模仿思路,用页面互动和场景营造取代线上模拟的实景展厅,用新媒体的审美逻辑和数字手段的审美特点呈现中国非遗工艺之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还开展了"ZHI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的建设。"'ZHI艺'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致力于从认知、制作和智识三个层面展示传统手工艺之美,为当下的创造提供想象之源与文化之根。"ZHI艺团队的李梦琦向记者介绍,首期特展分为六个部分,华夏之色、万物有灵、天工开物、物尽其用、手口相授、记忆之场,分别从颜色、造型纹样、制作、用途、技巧、传承六个方面,以精美的影像图片、丰富的文献记载、生动的传承讲述,立体地展示云锦、金箔和绒花三项工艺。

"我们集中呈现对三项手工艺品与工艺制作流程的高清录制与微距拍摄影像,在弥补传统博物馆中由于展柜无法近距离观看不足的同时,微距拍摄使得观众可以突破肉眼的限制,看清云锦织物的结构与特殊材料、金箔的纹理与绒花的质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展览不仅展示了现场采集的工艺品照片与视频,而且汇集了多种文献资料与艺术画作,通过艺术展览与多媒体的互动,探索大数据时代中国传统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发扬路径。

来源: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夏文燕

请点击链接,查看更多内容:看学赏玩中体会传统工艺的精妙——南京传统工艺创新快闪正式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云锦   工艺   绒花   金箔   手工艺   色谱   南京   文化遗产   文献   影像   物质   色彩   流程   植物   传统   时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