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朝茶史解读(公元618-907年)

#中华茶奥会#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它为茶和茶饮习俗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实际上,随着唐朝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喝茶和品尝茶已迅速成为各行各业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它也开始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到国外。

中国唐朝茶史解读(公元618-907年)

1)贡茶的高贵

宫廷饮茶始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朝为止,宫廷饮茶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需要向宫廷进贡的茶饮也需要增加。据史料记载,贡茶包括四川的湖州紫笋茶和蒙山的蒙顶茶。为了加强对贡茶加工的监督,唐朝在770年成立了“贡茶园”(贡茶组织),以监督贡茶的生产。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

皇帝还要求在春节之初,当地官员应上山监督茶叶的收集和准备,然后将茶运到首都,所有这些都应在谷雨节之前完成。第一批贡茶必须在清明节前十天到达首都长安,用作祭品,这充分说明了茶在皇宫中的重要性。

中国唐朝茶史解读(公元618-907年)

2)茶奖的荣耀

皇帝除了自己享用贡茶外,还向心爱的大臣和学者提供了茶。对他们而言,能够获得皇帝授予的贡茶,一方面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能够品尝到珍贵稀有的茶。根据历史记录,饮茶在上层阶级中非常流行。曾任司法大臣的白居易在其一首诗中将喝蒙山茶比作听流水音乐,这显示了他对艺术和茶的优雅享受。甚至更低的官员孟小在他的诗中也多次表示愿意从别人那里乞求好茶。在这种情况下,把茶作为礼物在唐朝社会就变得很普遍。

中国唐朝茶史解读(公元618-907年)

3)在僧侣和普通百姓中流行

根据冯岩写的《风锯与听法》,在唐朝黄金时期,盛行且备受推崇的禅宗佛教使僧侣可以喝茶。僧侣们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和发展自己的气质为名,使饮茶成为他们在庙宇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同时,由于佛教在唐朝极为盛行,世俗社会对佛教有很高的崇拜,许多人学着僧侣们而喝茶,在从而加速了茶饮在人们中的传播和普及,茶馆因此而出现 。

在唐代,茶和大米和盐一样,也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商品,这表明当时喝茶不仅限于上流社会,而且在人们中也很流行。

中国唐朝茶史解读(公元618-907年)

4)茶文化开始向国外传播

在唐朝,日本曾经派遣许多人来中国学习,因此在唐朝社会盛行的饮茶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访问中国的大多数日本人都学会了在中国喝茶,后来又把这种习惯带回日本。根据历史记录,在805年,一位从中国归来的贵族将茶籽带回日本,并在比邻神社旁边播种,后者后来发展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根据其他一些历史记录,以饮茶为特征的唐式饮食进入日本后,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饮食习惯。当时,茶在日本是一种贵族和贵重的东西,只有王室,贵族和高级僧侣才可以喝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喝中国茶是在创作中国诗歌时最优雅的娱乐。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茶叶在国外的传播并没有被视为一种新的奇异趋势或简单的材料产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接受为一种具有许多文化内涵的文化和高雅习俗。这一定是中国茶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开始。

中国唐朝茶史解读(公元618-907年)

简而言之,在一个稳定而丰富的唐人社会中,茶以一种更为流行和深刻的方式进入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喝茶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习惯或嗜好。同时,它开始以一种友好的文化和高雅的习俗在国外传播。此外,唐朝时期诞生了中国著名的“茶圣”陆羽,他撰写了第一本专门研究世界历史上的茶和茶文化的著作《茶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唐朝   蒙山   中国   荣耀   佛教   僧侣   日本   宫廷   习俗   公元   贵族   茶文化   皇帝   习惯   社会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