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纪录片中国#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在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出现的杰出思想家。他们都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后代的认可。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了解我们各自的文化根源可能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结合,而这在我们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是高度可实现的。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一时期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与东方大V孔子直接的不同。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政治观

孔子:政府官员

我相信所有读过《论语》的人会知道孔子对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成为政府官员并在政府中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我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最好方式。孔子继续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尊重国家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是好的,那么我们应该帮助他照顾国家。但是,如果统治者是坏人或像暴君一样的统治者,我们不应该在朝堂上公开反对他。我们可以给自己施加痛苦,等待统治者理解,或者我们可以安然离开,但我们不能不尊重统治者,像父母对儿子一样审判他。这种做法可能会使人们更加尊重统治者,从理论上讲,这实际上应该使国家更易于统治。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我不喜欢政治

另一方面,苏格拉底不参加政治。他经常说,当他不了解如何过自己的生活时,他无法看待他人的事情或告诉人们如何过自己的生活。在柏拉图的《道歉》中,他甚至说,每当他被诱惑去做政治并加入政府时,“魔鬼””,脑袋里的内在声音不断向他窃窃私语。他为什么不喜欢政治呢?我认为这可能与他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信念有关。参政意味着他将不得不为国家和人民做决定,而他认为自己没有知识去做。或者,他可能已经将政治视为一个黑暗的空白,认为那会将人们吸引进来,使他们变成了黑暗,奸诈的人,他们只关心金钱和自己。这总体上阻碍了政治的参与,如果将其应用于社会,可能会减少政治人物的人数,这可能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多好处。在柏拉图后来的许多对话中,苏格拉底都支持将统治整个国家的国王做哲学家的想法。但是,这可能是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口中提出的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他自己的想法。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在教学中的作用

孔子:为学生回答问题

任何阅读过《论语》的人都会知道,在每个段落的开头都是签名短语,子曰。《论语》大部分是关于孔子向学生回答某些主题例如礼节,人道等的问题的。孔子从未说过自己知道一切,尽管他说自己不是圣人,但他从未否认自己知道真相。孔子教别人服从礼节,没有人质疑他的权威(也许有人这样做但他的学生没有记录下来)。他一直是老师和主人。这可能是因为孔子视自己为老师,并想向他的门徒传授他的哲学,以便他们可以继承他的知识遗产。在《论语》中根本没有提到孔子拥有如此权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撰写该书的学生非常尊重他。这使儒学成为一种更加专制的教义,因为我们必须听取我们国家的国王和我们的老师的意见,这才可能会使人们平静下来。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向他的学生们提问

另一方面,苏格拉底正好相反。他总是问问题的人,而不是回答问题的人。他没有老师的严肃气质,而是表现得像一个谦虚的公民,喜欢质疑别人。与孔子不同,苏格拉底试图破坏人们提出的所有论据,以证明我们都不知道,而孔子则试图说服所有人我们应该遵守礼节并对人民有益。苏格拉底的论点有时会使与他争论的人感到非常不安和烦恼。因此,他因支持30名暴君而受到审判,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这只是掩盖罪行。他被判有罪,并因提出问题而被处死。苏格拉底的方式主要是推翻别人的论点,证明我们一无所知。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思维方式:

孔子:回到美好的时光

在大多数对话中,孔子谈论圣贤国王的美好时光,以及我们如何向他们学习并遵循他们留下的仪式。我们应该表现出孝顺,并尊重我们的领导人作为我们的父亲。他经常引用周武王和商汤王等古代国王的话。他认为当前世界是腐败的,臣不是臣,君不是君,因此他尝试通过礼仪仪式使世界回到古代。他与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世界实际上正在恶化而不是变得更好。不鼓励新思想和新想法,如果将新思想和新想法应用于一个国家,将会增加可能威胁政府的激进思想家的数量。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创建一个新系统!

苏格拉底主要试图抛弃雅典人所拥有的一些旧观念,并向所有人展示他们的旧观念有多么错误。他公开反对这些旧观念,并试图证明我们都不了解世界。他希望改善世界,并使其在未来变得更好。这增加了自由和激进思想家的数量,并创造了新思想和新学说来改善国家。与孔子不同,苏格拉底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把过去视为过去,但这也是不可靠的。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化区分开来的原因,他们对未来是好是坏的信念。

东方大V孔子VS西方意见领袖苏格拉底

结论

因此,我们已经看到了思想家的两个学说,并了解了他们在社会中可能会做什么。孔子的论点支持君主制,无论人民做什么,都希望人民尊重君主制,这对于统治一个国家和制止一些“不必要的”叛乱很有用。这就是为什么该学说在中国历代如此流行的原因。但是,苏格拉底的论点可能会增加激进思想家和新思想的数量,这可能会因为他们的激进思想“破坏”政府的统治。因此,苏格拉底最终处以了死刑,孔子的学说被应用于中国朝代的许多政府,以使人民服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苏格拉底   孔子   柏拉图   论语   可能会   论点   激进   思想家   统治者   国王   领袖   想法   意见   政治   政府   国家   时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