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最近,72岁的抗疫英雄张伯礼,因为一张偷拍照上了热搜。


那是2月份,张伯礼奔赴到武汉抗疫期间。


因为过度劳累,加上作息紊乱,他胆囊炎突发,疼痛难忍。


在领导强令要求下,他终于接受住院治疗。


然而,就在胆囊摘除手术的第三天,他又马不停蹄投入了工作。


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时,他为了不让同事担心,用外套套住了病号服。


这一幕恰好被学生看到,于是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令人感动的是,张伯礼做完手术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场战“疫”,我把胆留在武汉,也算和武汉这座城市肝胆相照。


胆没了,胆量还得留下来。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刚做完手术,就冲锋在前线,张老这张偷拍照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他的学生还爆料:


疫情期间,张伯礼为了让患者住得舒服,很多细节都事必躬亲。


比如检查窗帘,保护患者的隐私,还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等。


这样一来,也导致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三四个小时……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听到这些故事,心里不禁感慨:


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民英雄,真的很幸运。


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后,我也发现了张伯礼背后更多的故事。


这些故事,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知道。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17年前,张伯礼在抗击非典时,立下了这样一句誓言:


“国有疫情困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庚子新春,新冠疫情爆发,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再次实现当初的承诺。


奔赴武汉后,救援情况紧急。


一是当地没有经验,二是没有特效药。


在结合以往经验和武汉实际情况后,张伯礼提出了:

对疑似、发热、密切接触和确诊4类患者,进行集中隔离、分类治疗。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但隔离,也只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还要吃药才行。


对此,他又提出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方法。


要让患者普遍服用中药,让隔离的4类人服用治湿毒疫的中药汤剂。


随后,他的建议被中央指导采纳。


果不其然,隔离加上服用中药两大举措,大大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不久,张伯礼又提出入驻方舱医院的想法。


理由是按照中医理论的治疗,可以更好观察中医疗效,以便更好指导治疗。


经批准后,他率领团队进入江夏方舱医院。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从开舱到休舱,方舱医院总共收治了564名新冠肺炎患者。


在采取了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截止休舱,医院实现了三零:


零转重症、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82天里,张伯礼和其他专家研配中医药方。


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下, 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起到了90%的有效率。


中药疗效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后来,他针对新冠肺炎筛选出了”三药三方”: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清注射液、


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


因为证据充分,疗效确切,“三药三方”还被编入了国家版确诊方案。


然而,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太过劳累,张伯礼突发了胆囊炎。


在国家强制要求下,他接受了手术治疗。


但谁也想不到,术后第三天,他又不顾阻拦,继续投入了工作。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当有人提起这段时光,他不以为意:


“这是我们的职责,疫情来了,医务人员必须上前线。”


即使被称为人民英雄,他也十分谦逊。


“我只是其中普通一员,很多医务人员做的比我好。”


在我看来,张伯礼老人在抗疫上的贡献,已经超出了他所说的职责。


他身体力行,遵守和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在这场战役中,他是名符其实的英勇战士!


患者第一,自己最后


张老的严于律己,外界有目共睹。


而对于自己的儿子张磊,他也是一样严格对待。


武汉疫情爆发期间,在天津中医院身兼副主任和院长的张磊,接到了父训:

“如果上级派你到武汉,不必来我这里。


在‘红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保护好同事和自己。”


话语中, 嘱咐任务第一,保护同事第二, 最后才是保护自己。


这不是张伯礼冷漠,而是他对儿子的期待——


做好一个医生,就是要把患者放在最前,把自己放在最后。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而张磊也没有辜负父亲。


大年初三,他就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恳请奔赴抗疫一线。


疫情面前,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此后,他在江夏方舱医院承担起取咽拭子的工作,感染风险极高。


在他的《战地日记》中,他描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


今天第一次进舱,多少有点手忙脚乱。


幸运的是,顺利完成了6个小时的工作,并带着两名同志开了医嘱,取了咽拭子。


出舱时,穿过医护人员通道时,全身已然湿透。


父子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奋战,直到清舱时,两人才得以见面。


但张磊没有遗憾,因为战“疫”面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对武汉战“疫”成功,抱着最大的信心和期望:

愿樱花烂漫时,我们可以站在武大的校园里合影留念,共庆胜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张伯礼的高要求,以及对医学工作的重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有人问,为什么张伯礼要把患者看得比自己重?


对此,张伯礼说过一段话:


他刚考上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时,总是不分昼夜奔走在农村田地。


日积月累的基层问诊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是患者培养了他,所以用最少的钱把病人治好,就是他的职责和任务。


可以说,他心中的医患关系不是冰冷的,而是带有温度的。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在使用中医药的过程中, 他一直有个“心病”:

“市面上一些药材‘又白又胖’,但就是不治病。


那是种植过程使用了农药和生长激素,不仅影响疗效,还有损健康。”


为了患者安全,他提出了中医药材种植要规范化、标准化。


还要建立高品质中药材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及监管。


这种严谨和负责的态度,让他赢得了很多患者的信任。


毫不夸张的说,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张伯礼的行为成为了一种典范。


医术的传承,任重道远


张伯礼重视中医药材的种植和生产,不仅仅是为患者治病疗效着想。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带有深切的愿望。


张伯礼从武汉回到天津后,并没有马上松懈防疫工作。


在几十场海外连线中, 他不遗余力地向多个国家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

“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


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在他看来,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落后在技术。


只要将中医药理论优势和现代科技结合,就能发挥优势作用,作出创新成果。


因为,这些年他也做了很多努力:


开展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发展大中药健康产业、培育中医药人才……


在科技助力下,中医药凭借自身优势逐渐在国际得到认可。


但他对此却保持着客观的评价:


“中医走向国际,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先练好内功。


中医药走出国门,标准要先行,科技是基础。”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9月1日,他在《开学第一课》进行演讲。


对着台下的学生,他深情说道:

“再过10年、20年,你们就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你们就是国家的建设者,


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各种疾病,保证全国人民的健康。”


对年轻人寄予厚望的他,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11月20日,张伯礼在第二届教学大师奖中获得:


本届教学大师奖以及奖励150万元。


然而,他转身就把钱捐入了“勇搏”奖助学金,让更多学生受益。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从事中医40年,张伯礼的成绩有目共睹:


培养了380名硕士生,指导3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博;


率领团队勇攀科研发疯,完成十余项重大研究,荣获国家科技奖7项……


可以说,他在全国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上,是一个领军人物。


别让人民英雄,寒了心


纵观张伯礼的故事,让人感慨。


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主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通过密切观察和接触,为患者带来了有效的中医疗法。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在中医药治疗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他率领医疗团队,进驻方舱医院。


为患者带来了“零转重、零感染、零复阳”的有效救治。


在新冠疫情战场,他交出了一份漂亮,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就是这样的抗疫战士,却很少有人知道。


更多人知道的,是84岁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敢医敢言,国土担当”的钟南山;


又或者是,30年“与毒共舞”,在疫情期间率领团队开展疫苗研制的陈薇院士。


更令人觉得可气的是,张伯礼老人兢兢业业,为疫情做贡献的同时,也曾遭受过“极少数知识分子”的扭曲。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作家方方曾公开在微博指责张伯礼:没有基本的常识、判断与良知。


起因是,张伯礼在某次直播中,批评了方方等人在疫情下扭曲的价值观。


方方曾在日记浓重描绘,疫情初期医务的各种混乱局面。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仔细想想都知道,是谁在疫情爆发时,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为疫情做出巨大贡献?


又是谁,仅凭网络道听途说书写伪日记,还将日记版权出卖给西方国家,换取名利?


两者一对比,高下立现。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正如张伯礼说的:

“一个人不管你的知识怎么样,学术怎么样,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这是做人的基础啊。


这是一个人的根本啊,一个人不能没有根,忘了自己的根,那还叫人吗?”


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把更多的真相分享给大家。


也让更多人知道,张伯礼是我们国家名副其实的人民英雄。


比钟南山低调,一张照片刷屏4000万人,72岁张伯礼让人泪目


他比明星八卦更值得上热搜,也更值得被媒体报道。


中国的防疫工作能够取得进展,离不开这些人的努力与付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木棉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武汉   天津   肺炎   疫情   中医药   疗效   南山   低调   中药   患者   中医   英雄   医院   故事   更多   国家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