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开去……


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开去……




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开去……

小时候,大人们总是谆谆教导我们:“站,要有个站相;坐要有个坐相。”这话当然是对极了,从小到大,我也是把它奉为“金科玉律”的。也许是自己终归没啥出息,虽说也明白这个道理,却还是冥顽不化,其结果,老是“站没个站相,坐没个坐相”,所以,至今也不曾出息过!及至人到中年,又不知道是为什么,最怕人家在我面前提醒说“某某长辈或某某上司很在乎一个人的小节,所以,你要注意呀”之类的话,一闻此言,便感到与此等长辈或上司相处如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甚至“毛孔痉挛,汗不敢出!”因为自己的没出息败就败在这不拘小节上。

然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规矩孩子就有出息?很在意小节,很会“揣摩人情”的人就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不舐也不搔的所谓“有行”文人就能写出好作品?我看不见得!

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总该是一位从小就“要站相有站相,要坐相有坐相,”的规矩孩子吧!但据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即位后的他并未将曹操所开创的统一大业保持很久,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便被司马氏所篡夺,没多久统一局面便不复存在了;而他在位时所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完全颠覆了曹操的”唯才是举“等政策。比起他的那位从小就放荡不羁,劣迹斑斑的乃父,曹丕确是没有干出什么大事业来的;然而,从中国传统的“成则为王,败则寇”的历史逻辑来看,从其推行“九品中正制”以争取士族势力支持的角度来讲,曹丕却是一位弄权成功的人士,因为他毕竟最终继承了皇位,并且在他有生之年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光怪离陆的社会现实,这种“有行“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即如当今的文坛,一些被政治所催肥的所谓”文人“,哪一个不是那种“不舐不搔”,善于“揣摩人情”的人,其结局如何呢?虽说“有行”,却只落得一个“江郎才尽”完事,然而,他们却是当今中国的金字招牌的“文人”!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人精”们还不是一个个特别擅长装腔作势,一副正人君子相,虽是溜须拍马,“揣摩人情”无人能及,但也还不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饥荒时生病,打仗时做诗,虽若与治国平天下不相干,但是莫名其妙中却能令人疑为跟着自有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在——然而,其‘弊’也却还是照例的也能在模糊中疑心到所谓妙法,其实不过是毫无方法而已。”他们,却是货真价实的治国平天下的“英雄”……

也许是我读书读“迂“了,才会有这种偏颇,大人们的话终归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难道似你这么一说,要真有出息,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要写出好的作品来就非得”反着手搓“?孩子要”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般人要”不通人情“;文人要或舐或搔的”无行“才行吗?当然不是,不过,我倒要反问你一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揣摩人情’,‘不舐不搔’的‘有行’与孩子们有出息,与一个人干出一番大事业,与文人写出好的作品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所以,我以为,孩子们有没有出息,还是要从小看到大才保险;立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不仅仅要会“揣摩人情“;要做有作为的“文人”你得要写得出好的作品来才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妙法   成则为王   中正   唯才是举   芒刺在背   小节   文人   长辈   出息   人情   上司   规矩   事业   孩子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