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酒桌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为什么酒桌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酒桌文化,作为餐饮礼仪的一种,最早形成于周代,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在古代,酒是礼乐的象征,也是贵族的特权,更是皇室祭祀的重要道具。酒能给诗人们带来思想的自由驰骋,带来文章的生花妙笔,中外的许多诗人都喜欢饮酒。

而在中国的古代,有一群诗人,更是嗜酒如命,而且喝酒喝出了豪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词,喝出了名气,更是喝出了才气。

就能成事,也能坏事,汉高祖醉斩白蛇,曹操煮酒论英雄,纣王贪酒丢江山,鲁智深醉打蒋门神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典故,让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有5亿酒民,平均每年要喝掉300亿公斤白酒,相当于一个西湖。

为什么酒桌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喝酒为什么,为的是纾解内心当中紧张的情绪,享受自在的时光,工作一天回家,自斟自饮小酌几杯,其实是一种生活情趣,再有是知己好友互相交流友情的一种方式,两人也不多喝,都是点到为止。

如果是宾朋满座的开怀畅饮,那更是一件乐事,哪怕是多喝几杯,也都能量力而行冷暖自知。最后就是开怀豪放痛饮,大醉如泥但依然兄弟情义,畅怀抒情,让情融入酒中,让酒进入胸怀,其乐融融。

这就是酒桌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使得酒桌文化长盛不衰。

轻舟也喜欢饮酒,自己也好,和朋友也好,酒桌上谈工作,谈人生,喝的时候也懂得量力而行,不劝酒,不强迫。这样的“酒文化”值得赞扬。

为什么酒桌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但是曾几何时,酒桌文化变了味,尤其是在生意场上,觥筹交错之间,带着一个任务,带着一种目的,人人都在假面具中互相吹捧,互相演戏,互相博弈,互相算计。酒场化为战场,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互相斗智斗勇,心情根本不是放松而是紧张,前者为达成生意小心谨慎的唯唯诺诺,后者则敖慢不逊,趾高气昂,在这样的心情下怎么能喝得舒服呢。

再有就是斗酒,互相间原本就心存芥蒂,阴差阳错坐到同一个酒桌上,双方互相不服气,要么带着一种大战三百回合的战斗情绪,要么带着一种英勇赴死的就义气魄,你喝什么我就喝什么,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非要把对方灌醉不可,弹着舌头说一些违心的话,含沙射影说着一些带有火药味的话,最后闹的不可收场。

为什么酒桌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如果说生意场上喝酒是为了工作还情有可原,最可怕的是陪领导喝酒。如今会喝酒,已然成为了年轻人进入职场的一个门槛。什么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三杯五盏入了喉,领导和你握握手,聚会应酬会敬酒,人生的路不白走。请问你是喝是不喝?

最近,厦门国际银行的一名新员工因为不喝领导敬酒而被打耳光辱骂这件事曝光,在酒桌上趁着喝醉大吵大闹,对女同事动手动脚等等,让人性的丑陋展现得淋漓尽致。

酒品似人品,在酒桌上最能观察出一个人的秉性,因酒识人,因酒品人,一顿饭局,几番推杯换盏下来,在酒精的作用下,嘴就把不住关,人性中一些潜藏的平时不易暴露的本性就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或喜或悲,或好或坏,通过酒品,把一个人性格中的本来面目不经意间展现出来,对自己对他人都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伤害。

为什么酒桌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而且这样的伤害发生在你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状况下,一旦清醒过来,后患无穷,无论你再怎么努力,阴影永远不会消失,如果因为无限制地喝酒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更加得不偿失,所以许多年轻人痛定思痛,越来越反感酒桌文化,借口有事情推脱,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孔子在《论语》有:“酒以为人合欢,故不为量,但以醉为节,而不及乱耳。”他主张要有酒德,不可滥饮,饮酒要适量,醉则失礼,醉则昏乱丧德。古人尚如此,那么作为现代人,是不是更应该以身作则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大醉   乐事   生花妙笔   论语   心存芥蒂   文化   量力而行   场上   青睐   诗人   礼仪   情绪   酒桌上   年轻人   生意   领导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