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说他不快乐,我是不是养了个白眼狼

我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说他不快乐,我是不是养了个白眼狼

一、你的孩子快乐吗?


如果你是家长,设想一下有人来家里做客,问你的孩子,你快乐吗?孩子回答:不太快乐,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你会不会觉得脸上挂不住?感到尴尬、气愤,还委屈,是不是会着急着否定孩子,对孩子说:胡说什么?你哪不快乐了?少给你吃了还是少给你穿了?我们为你牺牲了多少你知道吗?


这段经历,是英国心理冶疗师菲利帕·佩里的真实记录,在她十二岁那年,父母的朋友问了她这个问题,她回答“不快乐“,结果遭到了父亲如上的严厉训斥。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菲利帕·佩里当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既然父亲说我应该快乐,那我应该是快乐的。


很多父母并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不能体会孩子的感受,孩子却相信父母的权威,认为是自己错了。


菲利帕长大后成了心理冶疗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工作的过程中,她渐渐意识到,很多人的问题都与童年时父母的养育方法有关。她疗愈了自己,并且写了一本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帮助父母来了解孩子心理,改善亲子关系,也帮助成人追溯自身问题的本质,治愈来自童年的各种伤害与自我阻碍。

我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说他不快乐,我是不是养了个白眼狼

一些没有孩子的人,也在阅读这本书,因为亲子关系的改进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提升,当我们能更加理解孩子的感受,共情能力提高了,自然也会更加理解周围人的感受。


二、孩子的感受,和你真的不一样。


大人总是说,小孩最自由,无忧无虑。


其实,小孩的烦恼一点也不少。和大人对工作的倦怠一样,小孩也有不想上的课,但他们不能说,说了就是不爱学习,要端正态度。小孩做错了事情,免不了被一通责备,而大人做错了事,孩子不能说,说了就是顶嘴,就是叛逆。


吃饭时候,孩子扒拉两口就不想吃了,说菜炒得难吃,妈妈很生气:我辛辛苦苦上班,回来还要为你做饭,你就这个态度!


一家人带着孩子去旅游,父母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快点还有好多景点没逛,孩子却只是蹲在山脚下看一群蚂蚁,爸爸很生气:蚂蚁哪里没有,需要花这些钱出来看?


家里来了小客人,非常喜欢孩子的玩具,妈妈大方地把玩具送给了小客人,孩子生气地哭,妈妈却说:不要这么小气,人家是客人。

我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说他不快乐,我是不是养了个白眼狼

年幼的孩子,的确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但他们会接受父母的情绪。父母在不了解孩子想法的情况下,误解、责备孩子,孩子只会以为是自己错了,压抑自己的情绪,顺从父母。


大一点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却对这个世界还似懂非懂,父母的责备让他们觉得刺耳,情绪上不能接受,耳朵就会排斥听父母说的话,慢慢地和父母的关系就疏远了。


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因为童年对人的一生太重要,心理学上精神分析法讲到,人们总是会反复重演童年的痛苦经历。


所以才会有“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这样的说法。


而孩子的快乐,不只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好的亲子关系,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三、现在修复关系,也来得及。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现在心理学的书和育儿书都不敢看不了,看多了,发现自己哪哪都是错,也不知道现在改还来不来得及,更焦虑了。


她显然只是懂了学习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明白学习心理学和育儿知识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查,而是为了改进,是为了懂得底层逻辑,进而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善关系。

我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说他不快乐,我是不是养了个白眼狼

看到了自己育儿方面的不足,意识到问题,是改变的开始,而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即使是成年了,改变也是疗愈自我的唯一办法。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任何人也不可能做个十全十美的父母,做错了,就大方地对孩子道个歉。修复关系,从沟通开始。


沟通说起来简单,但很多家庭里,只是父母在说,孩子在听,这并不是有效的沟通,也不能促进亲子关系。


美国作家惠芙乐在《倾听孩子》讲到保证有效倾听孩子的四项原则:

我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说他不快乐,我是不是养了个白眼狼

我们不要急于评判孩子说得对错,而是在全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来讲规矩提要求。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与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孩子有脾气是正常的,他们宣泄完情绪,会自然走出来,哭泣和发火都是从创伤中康复的过程。


当然,承受孩子的不满意和抱怨,对家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像菲利帕·佩里的父亲在听说女儿感到不快乐时,怒火中烧。接纳孩子的不满,也是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吧。


孩子对父母时有抱怨,会不会发展成白眼狼,不体恤父母的辛苦,其实解决的办法,并不是父母的苦口婆心地诉说自己的艰辛,而是通过父母身体力行,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感悟能力提高,他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自然就能懂得父母的不易。


这也是我们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长远意义所在,它能让我们与下一代进入良性互动,并且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孩子   快乐   童年   客人   辛苦   情绪   角度   小孩   父亲   父母   自然   妈妈   关系   办法   心理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