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5月18日,一则“掀裙广告”登上微博热搜,上演了一场营销“翻车”事故。


“日本动漫中男生高速奔跑掀起女生的裙子,是真的吗?”5月18日,@长安福特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测评车速”的视频,文案中如此写道,并在其后附上“带你一饱眼福”的话题词。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长安福特 微博截图 现已删除)



“掀起裙子”“一饱眼福”等明显带有骚扰意味的词汇,引起了众多网民的不适。有网友指出,“用侵犯女性隐私的方式来博取眼球,并希望借此引起男性消费者的注意,这种营销方式实在低俗”。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图片源自网络)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个因“低俗营销”广告翻车的品牌了。近年来,把低俗当亮点、以女性为噱头的营销广告层出不穷。如全棉时代卸妆巾广告因丑化女性和美化犯罪深陷负面舆论漩涡、女性内衣品牌Ubras因明星合作文案“轻松躺赢职场”遭舆论声讨、海南椰树集团“我从小喝到大”的广告语被指打擦边球……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低俗营销给品牌带来了什么?单从“广告效果”的角度来看,长安福特、全棉时代等品牌的确在短时间内收获了话题、热度和讨论声量,但“低俗营销”的负面效应同样很明显。

相关话题在多个平台传播,品牌负面舆论扩散

“掀裙”广告内容引发舆论热议后,18日中午,@长安福特删除广告视频并发表致歉声明,但事件仍在多个平台上发酵。统计显示,百度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数十家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尤为活跃,事件逐渐呈网状扩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负面舆论的传播态势。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数咖统计,截至5月19日,“长安福特广告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长安福特就掀裙广告致歉”两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榜,累计在榜时长2411分钟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依靠低俗营销收割流量,随着而来的还有负面舆论的广泛传播,倘若网民一提到这个品牌就将其与低俗内容联系起来,那么久而久之,品牌在现实层面的推广和销售或将受到伤害。

网络口碑下滑,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好的广告创意内容,对树立正面的品牌形象大有裨益,而类似“掀女性裙子”“躺赢职场”的低俗营销内容,则容易让品牌陷入口碑下滑和形象受损的窘境。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Ubras“躺赢职场”宣传微博)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受“低俗营销”的影响,全棉时代、Ubras两品牌在事件发生的当月美誉度降至冰点,如全棉时代1月份的网络美誉度仅59.2%,随着“卸妆巾广告”和“道歉声明二次翻车”的舆论热度下降,品牌美誉度才缓慢回升。长安福特受“掀裙广告”影响,品牌美誉度由上个月的92.55%下滑至75.78%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观察今年1、2月份品牌网络传播过程中的负面高频词汇,全棉时代的负面高频词为“受害”“侮辱”“犯罪”,卸妆巾广告传达出的性别意识薄弱、价值导向缺失等问题,带给品牌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弭;Ubras的全网相关信息中,“恶臭”“不当”“不适”等词汇出现频次较高,明星带货人的不当言论“祸”及品牌自身。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营销内容接连“翻车”,品牌深陷信任危机

注意力经济时代,创意性的营销推广显然更容易抓住公众的眼球,但也有一些品牌为吸引流量,选择在广告文案上制造噱头、“铤而走险”。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福特汽车品牌的第一次营销“翻车”了。今年初,@福特中国为宣传首款国产电动野马,发布了一张写着“2021中国·马年”的宣传海报,被网民揶揄“牛马不分”。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福特中国 “2021中国·马年”宣传微博)



有人猜测,这是福特有意为之的一场营销活动。但从事件的网络传播热词来看,这场“营销”多被指责“垃圾”“无底线”“投机取巧”“低级”。还有网民指出,福特此举显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尊重”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另一品牌全棉时代则因一封名为《歉意表白》的致歉信,被网民讽刺借机营销:“仅几行文字是道歉内容,后文用大段篇幅来‘自夸’,这是道歉还是打广告呢?”


@Purcotton全棉时代《歉意表白》微博在传播过程中,普通网民提及“拉黑”这一关键词较多,“不接受”“不会买”“替代品”等词汇也成为传播热词,品牌口碑的“翻车”或将影响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网民在选择产品时除了看重品质、性价比,也会为品牌口碑和价值导向买单。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正因为品牌营销的接连“翻车”,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极易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


踩着低俗界限、打道德“擦边球”的营销活动为何接踵而至?

追求短期流量,有意为之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流量愈发成为广告营销的核心KPI。诸如制造两性话题挑动受众情感,利用土味广告给网民重复洗脑等的营销方式十分常见。


此前,360借条的一则土味广告产生了数十万点击量,并在网民的吐槽声中被送上微博热搜。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360借条广告)





错把低俗当创意,尺度把握不到位


各类网络平台上,把低俗当创意、把无良当幽默的营销广告颇有泛滥之势。2020年初,华图教育湖北英山分校在街头的一则宣传标语称“考上公务员,媳妇任你选”;2020年11月,大润发商场内悬挂女性尺码推荐表,大玩“谐音梗”(瘦=S,美=M,烂=L)哗众取宠;2017年,上市企业绝味食品的一则大尺度广告中,公然展示带有性暗示的词汇和配图。


为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品牌低俗营销“翻车”在哪儿?

(@半月谈 微博截图)



把低俗内容当做无伤大雅的“创意段子”,实际上会引起受众的尴尬不适。而当低俗内容出现的频率过高时,必然会受到消费者的抵制、批评,也容易触犯相关法规。


观察上述低俗营销案例的舆论表现,可以得知:关注消费者的内容喜好,坚持基本的价值观且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要求的广告营销,才是符合公众审美需求的内容。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翻车   低俗   福特   舆情   品牌   创意   车速   新浪   负面   舆论   网民   裙子   词汇   消费者   女生   时代   内容   广告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